南嶺村社區
【香港商报网讯】記者王曉蕾报道:時近年末,深圳市龍崗區南嶺村格外熱鬧。平安南灣「百日行動」誓師大會剛剛結束,公立醫院擴建工程和社康醫院修繕改造項目正在施工,社區服務中心的舞蹈室、手工創意園、音樂室人頭攢動,居民們已經開始為即將到來的元旦和春節「謀劃」氣氛。南新路上,數十家科技企業在忙碌運轉着,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琳瑯滿目的商鋪,綠樹成蔭的街道……構成了一幅充滿了幸福感的畫面。
如果時光倒流,回到四十年前,這幅畫面卻是另外一個樣子。村容破落、道路泥泞,僅有134戶、576人的南嶺村因為貧窮髒亂,被人們稱為「鴨屎圍」。在本地居民李玉明的記憶裏,改革開放之前,整條村的集體資產只有7000塊錢,人均純收入不到100元。為了生存,還有很多村民嘗試偷渡去香港謀生。「那時候太窮,連口稀飯都很難喝上,村裏靠貸款,還要派人去別處購買紅薯充飢,大家才能勉強活下去。」南嶺村的老書記、時任第一生產隊隊長的張偉基說,「這就是20世紀70年代南嶺村的樣子」。
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南嶺村迎風破浪,數十年披荊斬棘,村民的人均年分紅從不到100元增長到如今的15萬元,社區集體固定資產超過35億元,人工智能、科技產業正成為「新名片」,南嶺村也成為了遠近聞名的「中國第一村」。南嶺村社區委員會書記張育彪卻說,南嶺村只能算是深圳改革開放的一個微觀景象,遠談不上「第一」,他現在的希望,就是早日帶着?村民去敲鐘上市。
南嶺村80年代初的商業街
脫貧之路 帶領村民共同富裕
1980年,深圳經濟特區正式誕生,改革開放的春風也拂過了南嶺村。村裏拿到第一筆43萬元國家徵地補償款時,很多人建議分掉這筆錢,但當時的村幹部們堅持改革開拓的想法,經過討論,最終決定用這43萬元改善基礎設施,興辦鄉村工業,發展村集體經濟,讓村民共同富裕起來。
從南嶺村引進內地一家電子廠合辦內聯廠開始,南嶺人用國家徵地補償款和集體積累的資金先後投資修路、建廠房、蓋宿舍、通水通電,興辦文化事業、完善工業投資環境。1986年,南嶺村建起了第一個工業區,內聯外引企業14家,大部分村民進廠務工,農民變成了企業員工,南嶺村也實現了第一次從農業經濟到工業經濟的轉型。1987年,南嶺村人均年收入已經達到5000元,不僅甩掉了貧窮的帽子,還吸引了眾多外來人口。張偉基回憶稱,許多逃港謀生的人見家鄉發展好了,也紛紛回到了南嶺村。
1992年,村委會投資9000多萬元興建了第二個工業區,引進8家外資企業,穩定的廠房租金收入確保了經濟的進一步發展。1997年,南嶺村先後投資8000多萬元興建了第三個工業區,吸引了日本和台灣、香港及內地的10家技術含量較高的企業前來落戶。2000年,南嶺村投資8000多萬元建起第四個工業區,吸引了7家企業前來投資。
「共同富裕」的夢想實現了。村民們為了讓社區更加完善、現代化,不斷建設醫院、酒店、綜合市場等大項目,先進的配套亦不斷為經濟發展助力,目前社區集體資產已超過35億元,集體年收入3億多元,股民每年人均分紅達15萬元,常住人口已達到7.5萬人。
轉型之路 發展高科技企業
自2010年以來,南嶺村的集體經濟收入每年穩步增長約5%。但在張育彪的眼裏,珠三角有錢、有地、有廠房的基層社區很多,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深圳的土地資源已越來越稀缺,以廠房和商鋪出租為主的「房東經濟」和「包租公」模式是不可持續的。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給了南嶺人新的指引。」張育彪說,南嶺村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貫徹落實到村集體的發展當中,在村集體經濟創新發展和創新基層治理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從2014年開始,南嶺村把目光瞄準了創投,開始主動拒絕一些租戶的廠房續租申請,全面清退工業園區內的低端產業企業,騰出空間來發展高科技企業。
1985年村書記張偉基與村民聊天
在位於布沙路邊一處7000平方米的廠房,南嶺股份合作公司聯手清華大學合作建設了啟迪科技園,其中,南嶺村以物業入股,前4年免租,同時佔科技企業孵化投資基金50%股份。隨後,南嶺村斥資1.2億元收購了深圳國成科技投資公司,發起3億元-5億元的私募基金。2017年,南嶺村設立深圳市首個社區股份公司創投基金,鎖定人工智能、電子信息、生命健康、新能源、5G通信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了十餘家科技型創業企業,其中,由世界頂級生命科學專家領銜的「康體生命」已研發出駝類納米抗體技術,引起國際市場的關注。
張育彪說:「我有信心培育出一到兩家高科技企業,將來有一天,要帶着南嶺村民去敲鐘上市」。
傳承之路 打造幸福「加油站」
在經濟發展如火如荼的同時,南嶺村從沒有落下精神文明建設。位於南嶺村最繁華的街心公園旁的社區服務中心,是社區裏最熱鬧的地方。
藏書2萬餘冊的內地第一個24小時社區自助圖書館;舞蹈室、手工創意園、音樂室、家庭教育工作室、陽光生活吧、兒童樂園、廚藝吧等30多個功能室;「青青家園」、婦兒之家等31項主題服務;每年300多場次的各類群體性專題活動……自從2012年社區服務中心首期改造工程全面完工並投入使用以來,社區服務中心不僅為轄區7萬多南嶺人營造了溫馨港灣,更輻射到附近社區,每年吸引近20多萬人次來這裏參與活動。
在居民們眼裏,社區服務中心是一個讓生活更加幸福的「加油站」。大家用實際行動傳遞和踐行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區如同一個大家庭,變得更融洽、更和諧。先後擔任南嶺村社區書記的張偉基、張育彪父子見證着南嶺村的變化,而「勇於改革創新,堅持苦幹實幹」的「南嶺精神」也在南嶺人中一代一代的傳承下來,一個富於建設和創新的幸福家園,在改革開放的道路上將繼續書寫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