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8·国际】受特朗普「美國優先+固守霸權」衝擊 國際秩序艱難調整-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盘点2018 > 图片新闻

【盤點2018·国际】受特朗普「美國優先+固守霸權」衝擊 國際秩序艱難調整

2018-12-29
来源:香港商報

  

  2018年年初,特朗普政府在國防戰略報告中明確提出,世界重回大國競爭時代,國家間戰略競爭將取代恐怖主義成為美國國家安全首要關切。受確保美國優先和固守美國霸權的雙重衝擊,國際秩序在劇烈紛爭和複雜演變中被迫經歷艱難調整。儘管如此,包括其他世界大國在內的多數國家並未停止維護多邊主義的努力。因正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G20峰會上所說:多邊主義是維護世界秩序的唯一方式!

       香港商報記者魏煒婷

  美國社會加速裂變

  對美國民眾而言,美國社會的加劇分裂正成為常態。12月20日公布的一項民調結果顯示,近八成美國人認為過去兩年美國變得更加分裂。這一年,美國兩黨在移民、醫保、大法官任命、通俄門調查以及強制管控等議題上的紛爭此起彼伏。在這些紛爭中,共和黨人傾向認為現政府正「讓美國再次偉大」,民主黨人則認為政府走向完全錯誤。與此同時,美媒的黨派屬性也躍然紙上。為迎合不同黨派政治需求和受眾情緒,部分媒體甚至煽動對立。裂痕甚至延伸到日常生活裏,連普通美國人的家庭和婚戀也受到政治極化影響。

  俄美博弈繼續升級

  2018年的俄美關係在制裁與反制裁中繼續惡化。從特工「中毒」案到《中導條約》,從敘利亞衝突到烏克蘭問題,多個領域受到美國打壓的俄羅斯也展開了各個層級的反擊。在12月20日的年度記者會上,普京曾重點談及兩國在《中導條約》上的爭端,稱若美在歐洲部署中程導彈,俄必將反制。關係不斷惡化的同時,雙方大規模軍演不斷,「新冷戰」陰影加重。在此期間,受美國國內通俄門調查影響,特朗普也被迫妥協,兩國首腦間的互動日漸降溫。俄羅斯美國問題專家認為,「新冷戰」有可能成為美國對俄政策的長期方針,「這將是美國為力保唯一超級大國地位而進行的一場豪賭」。

  朝鮮半島和平說易行難

  2018年元旦,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通過新年賀詞向韓國釋放善意,表示朝鮮有意派團參加平昌冬奧會。由此為契機,朝鮮半島局勢開始向積極方向發展,並最終實現6月12日的朝美領導人歷史性會晤。雙方在聯合聲明中宣布努力構建新的朝美關係以及半島穩固的和平機制。在此過程中,中國提出的「雙暫停」倡議在朝美之間發揮了非常重要的協調作用。但首次朝美峰會後,雙方在解除對朝制裁、朝鮮棄核步驟及方式等重大問題上卻無法達成一致。無核化談判因雙方在先發表終戰宣言還是先棄核問題上各執己見而陷入僵局,「誰先讓步」成為制約朝核問題解決的主要難題。

  脫歐變成國家危機

  自2016年英國全民公投決定脫歐以來,英歐之間一直齟齬不斷,再加上英國國內民意動蕩,讓脫歐變成了「拖歐」,凸顯英國式政治決策的困局。英國政府脫歐主張在國內飽受抨擊,首相文翠珊疲於應付來自內閣、議會以及工商界的反對聲浪,難以集中精力對付歐盟。儘管英歐代表經過艱苦談判達成協議草案,但未等英國國會表決已幾乎注定敗局。為尋求歐盟更多讓步,文翠珊於12月10日突然決定將國會下院表決草案的時間推遲到明年1月。英國輿論將久拖不決的脫歐亂局描繪成一場「國家危機」。隨明年3月29日脫歐期限的日益逼近,各方擔心的無協議脫歐可能性正與日俱增。

  跨大西洋關係生變

  自上台以來,特朗普政府對歐洲指責不斷。從宣稱「成立歐盟的目的就是要佔美國的便宜」到「北約跟北美自貿協定一樣糟糕,從要求歐洲北約成員國進一步分攤北約經費,到回懟法國總統馬克龍關於成立『歐洲軍隊』的倡議太侮辱人」,特朗普的種種言論讓習慣了「甜言蜜語」的歐洲目瞪口呆。除去口頭批評,特朗普政府還訴諸行動,包括退出《巴黎協定》和伊核協議,宣布退出《中導條約》以及發動貿易戰等。「美國優先」之下,跨大西洋關係正遭遇衝擊與傷害。德國總理默克爾猛然驚醒:不能再依賴美國了,歐洲必須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東仍難走出亂局

  2018年的中東依然在一片亂局中掙扎,美國「黑手」依然推波助瀾,大國博弈亦仍纏鬥不休。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將駐以色列使館遷至東耶路撒冷、制裁土耳其、撤軍敘利亞,以及沙特記者卡舒吉被殺一案,無一不挑動各方神經,大國深陷博弈漩渦。而鑒於美國及其盟友沙特、以色列與伊朗的對抗不斷升溫,敘利亞、巴以以及也門等熱點問題仍處僵持狀態,中東國際關係的分化組合也日趨複雜,地區格局持續失衡。值得一提的是,美國一旦從敘利亞撤軍,俄、土、伊等國勢力將面臨重新洗牌,一些地區的軍事真空恐導致極端組織捲土重來。

  「特班子」走馬換將成常態

  2018年的「特班子」繼續頻繁上演「走馬換將」。尤其是11月國會中期選舉後,軍政要職的人事變動更加「肆無忌憚」。不拘泥於政治規矩的「特式」炒人理由,無外乎下屬意見與其相左或不夠「忠誠」。至於中選後的大規模人員重組,則主要源於民主黨成功控制眾議院帶來的嚴重危機感。為應對未來執政勢必面臨的阻礙和挑戰,並為兩年後的競選連任保駕護航,特朗普急於重塑白宮。可以預見,特朗普政府的人事變動不會隨2018年的過去而畫上句號。

  白宮通訊聯絡辦公室主任希克斯

  (2月28日宣布辭職)

  希克斯在特朗普參選總統之前就進入特朗普團隊,是特朗普手下任職時間最長的助理。希克斯在2月27日曾前往國會就俄羅斯涉嫌2016年干預美國大選作證,承認在特朗普政府工作期間有時需要說「善意的謊言」。

  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科恩

  (3月6日宣布辭職)

  科恩的辭職與特朗普執意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稅有直接關係,科恩認為特朗普加徵鋼鋁稅會破壞經濟增長。《紐約時報》稱,作為自由貿易的倡導者,科恩此前反對了很多民族主義政策,這也直接導致他逐漸淡出核心幕僚圈,最終不得不退出。

  國務卿蒂勒森

  (3月13日遭解職)

  特朗普與蒂勒森失和是公開秘密,雙方矛盾涉及一系列焦點問題,如伊核協議、朝核處置、阿拉伯盟國之間的糾紛等。《紐約時報》報道,特朗普當初任命蒂勒森原本屬於「實驗」,因先前沒有過總統任命在政治和軍事領域毫無經驗的人出任國務卿的先例。

  FBI副局長麥克布

  (3月16日被解職)

  時任美國司法部塞申斯宣布開除麥克布。塞申斯強調,麥克布被開除是因為他在處理公務上缺少公正態度,並向媒體透露政府內部秘密。美媒則稱,麥克布被炒主要源於麥克布曾負責希拉莉「郵件門」的調查,最後希拉莉安全落地。特朗普指責是麥克布的太太接受了希拉莉的「政治獻金」。

  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麥克馬斯特

  (3月23日宣布辭職)

  麥克馬斯特在任職期間雖鮮有公開露面,但在華盛頓的國家安全建制派中,麥克馬斯特廣受尊重。不過,在對從伊朗到俄羅斯等眾多國際事務的認知上,他與特朗普有公開分歧。特朗普也曾私下表達出對麥克馬斯特個性和風格差異的不滿。而博爾頓在接任這一職務後則非常主動,積極為特朗普發聲。

  退伍軍人事務部長舒爾金

  (3月28日被解職)

  特朗普28日在推特上宣布解除退伍軍人事務部長舒爾金的職務。知情人士稱,特朗普及其高級幕僚對舒爾金感到失望,認為他曾多次「暗地破壞」白宮,也不願與特朗普政府任命的其他官員合作。美媒則爆料,在面臨退伍軍人事務部「內訌」之際,舒爾金還捲入濫用公款醜聞。

  國土安全與反恐助理博塞特

  (4月9日被解職)

  雖然白宮聲明中沒有提到博賽特被解僱的原因,但美媒援引消息人士稱,博塞特的突然離職可能與新上任的博爾頓有關。據悉,博塞特與博爾頓個人之見沒有問題,但博爾頓想要在新的工作團隊中安排更多「自己人」。博塞特的離開是他計劃的第一步。

  環境保護局局長普魯伊特

  (7月5日辭職)

  作為氣候變化懷疑論者,普魯伊特頗受特朗普賞識。特朗普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也有普魯伊特游說的影子。但這名在保守派眼中「頗為給力」的內閣成員卻因受到違規使用公款、利用職權為親屬牟利等指認,接受聯邦政府和國會十多項調查,最終被迫辭職。

  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黑莉

  (10月9日確定離職)

  黑莉被視為特朗普「美國優先」政策在聯合國的代言人,多次發布美國「退群」國際協定或條約消息,為特朗普政府針對伊朗和朝鮮採取強硬政策辯護。黑莉宣布離職的原因引發諸多猜測。黑莉解釋,離職並非出於個人原因,同時強調支持特朗普競選連任。

  司法部長塞申斯

  (11月7日宣布辭職)

  塞申斯是最早支持特朗普競選總統的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一度充當特朗普顧問。但其為避嫌主動宣布不介入通俄調查的做法,令特朗普處境被動。2018年11月國會中期選舉結束後,白宮和內閣人事變動,塞申斯第一個「走人」。其在辭職信中強調,辭職是「應總統要求」。

  白宮辦公廳主任凱利

  (12月8日確認年底離職)

  凱利是美國海軍陸戰隊退役上將。上任伊始,凱利大刀闊斧地整肅白宮西翼,被視作白宮大管家。然而,特朗普並非一個喜歡處處被人管束的人,兩人間的嫌隙逐日加深。2018年11月國會中期選舉後,特朗普私下表示,他希望首個任期餘下兩年裏身邊能有一個更懂政治的人輔佐他。

  國防部長馬蒂斯

  (12月20日宣布明年去職)

  作為五角大樓掌門人,馬蒂斯與特朗普在諸多問題上存在理念分歧。從組建太空軍時機到變性人能否參軍,從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到暫停美韓聯合軍演,從在美墨邊境部署軍隊到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鄧福德的繼任人選,據說馬蒂斯都與特朗普不一致。而馬蒂斯去職的直接導火索是特朗普12月19日突然宣布從敘利亞撤軍。

[责任编辑: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