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錦欽希望「明日大嶼」能規劃一片科技高地。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張芃芃報道﹕對於全港各區工商聯會長、福建省政協委員的盧錦欽來說,「港珠澳大橋和高鐵香港段的開通」、「明日大嶼願景」及「中美貿易戰」是他在2018年關注的三件大事。總結2018年,他認為香港充滿了機遇與挑戰,相信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深化,香港能在2019年緩解經濟、就業、住房等問題,為新一輪的中美貿易戰凝聚「底氣」。
港珠澳大橋和高鐵香港段的開通,讓香港實實在在地進入「1小時生活圈」,加深與廣東其他城市的聯繫。「前幾十年,香港的發展一直依託在深圳、東莞一帶,大橋的開通,拉近了與江門、珠海、中山一帶的距離,拉動了兩地共同發展。」他認為,兩地不僅在經濟方面經濟互利互補,而且將在人才、旅遊、教育、居住等各領域深層共融,更多的業界合作讓香港即將迎來最大的「利變」。
東擇高鐵 西選大橋
人才交流方面,他認為大灣區的重大產業將促進年輕人的交流及兩地就業與教育的發展。「大灣區不單給香港企業家帶來機會,而且給更多年輕人提供發展平台。舉個例子,香港有很多學機械工程的學生在這裏很難找到工作,因為香港根本沒有工業製造業,他們一身才幹無處施展。而大灣區中不少內地城市正需要該專業的青年才俊,加上港澳台居民內地居住證申領的開通,越來越多香港年輕人可以走出香港,在廣闊的天地開闢自己的事業。」
居住方面,他認為隨大灣區發展的深化,不少香港市民將選擇「內地居住、香港工作」的生活模式,有效緩解香港嚴峻的住房問題。在問到目前交通是否支持香港市民每日奔波兩地時,盧錦欽表示,高鐵及大橋的開通可實現大家去深圳及珠海居住的願望。他認為,離香港東邊近的人,可以選擇坐高鐵到深圳,路程才用十幾分鐘﹔離香港西邊近的人,可選擇走港珠澳大橋去珠海,車程也不過半小時左右,所用時間甚至比在香港乘港鐵上下班還短。
「目前這兩個選項還未在香港流行起來,但我相信未來一定會有更多需求。高鐵開通前就有不少香港人為了節省開支和降低生活成本,選擇去深圳羅湖居住。現在,交通比之前更方便了、內地的房價較香港便宜、加上24小時通關的福利,何樂而不為呢﹖」他認為大橋口岸的開通給人流多一個出口,緩解了深圳各口岸的人流壓力。
灣區合作 協同進步
盧錦欽認為,大灣區在為香港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挑戰,但他並不擔心大灣區會搶走香港的優秀人才。他指出,香港有不同於大灣區其他城市的明顯優勢,對人才種類的需求與內地城市並不衝突,對人才的吸引力是十分大的。他解釋道﹕「為什麼會出現香港人才會流向深圳的現象﹖因為深圳有太多高科技公司,這些公司迸發出來的活力與機遇是香港不能比的。同樣,香港在金融、物流、高端產業、服務業等方面亦有更高端的平台,國際化視野也能吸引不少內地大學生留在香港。只要合作目標相同,兩地就能雙向拉動,協同進步。」
他同時指出,作為普通市民,東涌居民一時無法接受「早晨喝茶也要排隊」的情況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從大局角度看,以服務型經濟為主的香港必須保證旅遊業的發展。「世界上旅遊業發達的城市都是類似的,東京熱門景點不也是人頭攢動嗎﹖我們怎麼能因噎廢食,這不是砸我們自己的飯碗嗎?」他建議,一方面市民要盡量包容,另一方面政府要做好相應的配套措施,如建造更多的商場,分散人流壓力。
大嶼預留 創科高地
對於明日大嶼計劃是否能有效緩解香港住房壓力,盧錦欽持樂觀態度﹕「香港每年的人口增長率其實是不高的,近幾年保持在0.5%至1%之間,若未來能有人口政策或人才引進政策的配合,香港可以平衡住房問題。」關心創科的他亦提出一個自己的「明日大嶼願景」,希望在這片土地上規劃出一片創科高地作創新研發及教育,為香港未來經濟動能再轉換作準備。「香港地方太小了,留給產業園區的空間就更少了。深圳靠創新這一個板塊都能做大做強,我相信香港未來GDP的增長也可以靠『明日大嶼』及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來拉動。」
提到中美貿易戰,他表示,兩國將在未來不短的日子裏繼續「磨來磨去」,直至特朗普下台,這一個「爛攤子」才會被下一任總統收拾好。對於中國企業家,他強調「打鐵要自身強」,稱與美國打架也要有底氣,只要各企業自身產品和市場不出岔子,貿易戰不會拖垮中國。一方面,中國企業要將「雞蛋分籃裝」,加速開拓東南亞、非洲、歐洲市場,保證不會因失去美國市場後倒下﹔另一方面,各企業在開拓其他市場的同時也要促進內銷。「中國人有十幾億啊,中國自己不就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嗎﹖增加內銷也是中國企業的一條出路。」
作為全港各區工商聯會長,盧錦欽近幾年帶領企業會員勇當「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排頭兵」,堅定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該會為香港工商企業鋪好許多平台,如「深港青年創新孵化基地」、「深港商貿科技基地」、「惠港創新孵化基地」等。同時,他希望新老工商界人士能多合作,將年輕人的衝勁及創新理念和老一輩企業家的經驗及資金結合起來,提升產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