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科局局長楊偉雄表示,香港將與大灣區各城市攜手打造世界一流創科產業鏈。 資料圖片
【香港商報网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日前正式印發,國家賦予香港發展大灣區科技創新的重任。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香港將用己之所長,服務國家所需,與大灣區其他9個城市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攜手打造世界一流創科產業鏈。
擁世界級高校接軌國際
楊偉雄說:「香港在大灣區科技創新中將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簡單來說,就是香港用己之所長,服務國家所需,在深入大灣區創科發展的過程中,做到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談到香港在大灣區創科發展過程中有什麼優勢?楊偉雄說:「世界級高校、國際高校認可度、融資成本低等等都是香港引以為傲的地方。香港有4所高校位列世界高校前100名,它們科研實力強,與國際接軌緊密,更受到國際尊重,這些都是香港可以貢獻國家的地方。」
他又說,像哈佛、史丹福、倫敦帝國學院這些國際名校,極有興趣與香港本地高校一起合作做科研,申請加入「醫療科技」和「人工智能」這兩個創新平台的數字不斷攀升,「大灣區規劃的出台是破天荒的大機會,大家希望將合作提升至更高的層次」。
如果說香港在前期的科研能力強是優勢,但香港本身的經濟體有限、市場有限則是短板。「必須要靠大灣區這個大市場來發揮出香港科研的優勢。」楊偉雄說,大灣區地多、市場大,香港與這塊腹地緊密協作,就能打造更完善的創科產業鏈。
多層次合作已初步形成
另外一個優勢就是香港在金融方面的優勢。楊偉雄說,香港的融資成本相當低,只有融資成本低,融資的渠道廣,才能夠做到這樣的成果。
把大灣區建成科技創新中心,讓香港的創科產業快速發展,最重要的是與內地多部門、多地方、多層次的合作。楊偉雄說,特區政府一直積極參與大灣區規劃的籌備工作,創科局與國家的對口部門科技部亦保持緊密聯繫。
去年5月,科技部、財政部公布政策,香港大學和科研機構可直接申請中央財政科技計劃項目;9月,科技部與香港創新及科技局簽署《內地與香港關於加強創新科技合作的安排》;11月,中科院同意落戶香港兩個科技創新平台。
楊偉雄對香港建立的兩個科技創新平台非常重視,它們分別是「醫療科技創新平台」和「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科技創新平台」,這是香港科研實力雄厚的體現,「建立這兩個平台的目的,就是要吸引世界頂尖或是基礎性人才、科研機構來港,大家在大灣區做融合交流」。特區政府會為落戶在兩個科技平台的非牟利科研機構提供財政支援。
科研人才高度集聚香港
楊偉雄說,香港是科研人才高度集聚的地區,一個表現就是兩院院士數量很多:「去年開始醞釀成立『大灣區院士聯盟』,把最高層次的科研人員凝聚起來,那麼未來自上而下凝聚起不同層次的科研人才就變得相對容易。」
集聚人才是創科產業發展的基礎。楊偉雄說,香港一年約有9000名畢業生都來自科技領域,當創科產業起飛後,相信這些人才會留在該領域發展,成為創科產業的支柱力量。
他說,在香港與深圳接壤的落馬洲地區,有一塊深圳河取直形成的87公頃河套區域,將由香港、深圳合作建成創新科技園,成為大灣區科技創新發展的龍頭平台:「河套區的發展不單只是河套,而是河套的1平方公里,加上深圳河對面的3平方公里,所以這是一個『1+3』的形式。香港很多高校在深圳都已經有了科研的分中心,加上科研資金可以過河等舉措,未來河套可以發揮的作用更加明顯。」
要帶動市民創科的熱情
他介紹,近年來,香港創科產業發展出現了很好的勢頭,與幾年前相比,創業氣氛、資本投入都有很大改觀。特別是金融科技企業在香港發展迅猛,數碼港3年前開始建立金融科技群體,目前金融科技初創企業已有300多家,而且三成是來自香港以外的,包括英國、印度、馬來西亞、以色列等等,充分說明香港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吸引力在亞太地區首屈一指。
楊偉雄認為,大灣區發展創科產業,不能僅僅為了創造收入,更要滿足人民對創科發展的期望:「除了經濟發展,我們要推動社會發展,即讓市民感受到創科發展帶來的便利,這很有必要。創科產業在大灣區要實現的效果。是讓大家覺得這片土地更加宜居、更加舒適,要帶動普通市民對於創科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