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今日發表。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日前在網誌表示,跟去年初環球經濟一片向好不同,今年前景則頗為不明朗,但他仍看見這是有危有機的關鍵階段,表示香港是塊充滿生機的土壤,只要播種、灌溉、努力耕耘就能有所收成——究竟,預算案怎樣引領香港紓解危機、把握機遇?又怎樣促進經濟創富、並跟社會分享成果?在關注「派糖」與否的同時,這亦是焦點所在。
今年香港的最大挑戰,乃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甚而衰退的風險正在擴大,而中美貿易談判縱有所進展但也不代表保護主義即時消失,凡此種種都恐拖累本港的經濟表現。有見及此,陳茂波已一再強調,新一份預算案的主調是撐企業、保就業、穩經濟、利民生。其中,由減輕企業的稅務負擔,例如繼續推行寬減利得稅的措施,到加大對企業的財政支援,特別針對創科研發擴大扣稅等,都有利紓緩企業的經營壓力,更有助進一步鼓勵本港的創科發展。此外,預算案亦要制訂措施,持續提高勞動競爭力,包括鼓勵「中老年」留在職場等。
至於本港即將迎來的最大最近機遇,就當數大灣區莫屬。《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上周正式出台,正正提出要不斷深化粵港澳互利合作,推動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為香港發展注入新動能。到底香港如何更積極、更主動地融入大灣區及國家的發展?尤其是做好四大中心城市之首的區域發展核心引擎角色?預算案誠應多多着墨,配合規劃綱要做好「促進者」和「推動者」的角色,協助港企和港人更好貢獻大灣區建設並分享發展紅利。
在逆周期操作下,經濟前景轉淡時政府誠應擴張財策,簡言之就是多花錢來振興經濟——透過投資來拉動經濟發展,正是一條行之有效的出路;其中,透過拓地建屋來創造需求及就業機會,更可一石二鳥地解決經濟和民生的短中長期需要。眾所周知,土地房屋是香港最需要加大投資大興土木的板塊之一;在「土地大辯論」凝聚確立了民意向背的基礎上,政府並宣布全盤接納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報告,接下來誠應快馬加鞭盡早落實相關選項,由前期的技術研究到正式動工造地及平整地盤,預算案都須給予相應的財政支持,從而更好投資現在、投資未來。當然,投資興建更多醫院、以至加強及升級其他基建服務等,也是題中應有之義。
的確,投資不是倒錢落海,就如拓地建屋便可帶來龐大的經濟社會效益;相對而言,全民「派錢」就絕對大無必要了。事實上,坊間意見幾乎異口同聲建議預算案勿亂「派錢」。畢竟,預算案必須確保公帑用得其所、應使則使,針對最有需要的人士固然應該施以援手,透過稅務及福利亦可理順財富再分配;重要的是,授人以漁始終勝過授人以魚,其中,投資基建便相當於授人魚竿、漁網、漁船,融入大灣區更相當於授人更大更多魚的魚塘。
香港或恐面臨一場「逆境波」,預算案的「波」今日落在陳茂波腳下,到底他會如何「發辦」?面對新局面,如何引入新思維,推出新舉措,抓住新機遇,助港轉危為機、轉守為攻?大家且拭目以待。
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