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應借大灣區發展廣納人才-香港商报

港應借大灣區發展廣納人才

2019-02-28
来源:香港商报

  學研社成員 文武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後,香港社會要求大灣區內「港人港稅」的呼聲漸高,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劉怡翔近日透露「有機會」在2022年前做到「港人港稅」。「港人港稅」,以及允許香港的教師、醫生等專業人士到大灣區執業,均是便利香港專業人士到大灣區發展的措施,大灣區是10倍於香港的市場,對專業人士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隨著更多便利措施的推出,香港難免會遇到人才流失的憂慮,因而借助大灣區建設提升香港的領先地位,促進香港吸納全球頂尖人才的能力,對香港來說至關重要。

  所謂「港人港稅」,即港人在大灣區的內地城市工作,只需按香港稅率繳交當地稅。香港與內地的稅制不同,香港的稅率遠低於內地,按現時的規定,在內地工作每年超過183天的,須按內地的稅率繳交當地稅,這項措施,令不少香港的專業人士對回內地城市工作,存有顧慮,亦不利於香港企業調派香港的員工往內地長駐。

  加強引才提升競爭力s

  大灣區的建設將促進香港與灣區內地城市之間的人流、物流、資金流的流通,因而當綱要推出後,香港的商界、專業界自然就再次提出要求大灣區內「港人港稅」的特殊待遇。香港市民在大灣區的內地城市工作、生活和居住,享用當地的醫療、教育和福利,使用當地的公共資源,卻不想按當地的稅率交稅,這無疑是特殊化的待遇,與內地居民相比並不公平。但是,為了吸引香港的優秀人才,內地城市仍然願意考慮,深圳的前海、珠海的橫琴,已施行特殊政策,香港市民在當地工作只需按香港的稅率繳款,但並不等於說香港市民可以享有不同的稅務政策,只是當地政府願意代這部分香港市民承擔餘下的差額。

  內地城市之所以願意這麼做,除了從建設大灣區的整體著想之外,吸納香港的人才到內地發展也是其中一個考慮。未來的城市競爭,以及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人才都是極為重要的因素,甚至可以說,誰吸納優秀人才的能力強,誰就更有機會脫穎而出,大灣區建設是以一個整體去發展和建設,參與國際競爭,整體上需要加強對全球人才的吸納能力,但灣區內的各城市之間,同樣也存在競爭,香港也需要從加強人才吸納能力的方面著手,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針對性了解人才需求

  大灣區建設,便利了灣區內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之後,人才的流動也會隨之變得頻密,內地城市希望吸納香港的專業人才,情願以政府補貼的形式,代為香港人才繳納內地與香港稅務的差額。反過來說,香港的低稅制是否足以作為吸納內地人才,乃至進一步吸引全球優質人才來港的誘因?政府又是否有針對性地了解各地人才來港的其他需求,提出相應的措施?不過,吸引人才最重要的並非是政府提出哪些優惠的政策措施,最根本的仍是要保持足夠經濟的活力,以及發展的機遇,還要有優質的生活環境,人才都跟著機遇跑,哪裏有發展的機遇,哪裏就能吸引人才。

  在大灣區的城市群中,香港一直是高度國際化的大都會,擁有良好的法治和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這是香港的優勢。但香港的經濟活力,市場規模,卻不如內地,大灣區的建設正好給了香港很大的機遇,讓香港的市場規模可以由700萬人口,擴大至7000萬人口的規模,同時,規劃綱要支持香港鞏固和提升作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大力發展創新及科技事業,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支持香港在優勢領域探索「再工業化」,香港應把握住這些發展的機遇,向全球吸納人才,讓香港成為最能吸納全球人才的國際大都會城市。

  同時,香港社會和各行各業也需要放開胸懷,廣納人才。舉例而言,香港的醫生不足,還可能有些醫生會前往內地執業,香港有需要也有能力吸納更多國際上或內地的合資格醫生到香港執業。香港要發展科技和創新,亦可大舉在國際上推廣香港機遇,招納人才。

[责任编辑:肖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