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論壇分論壇《世界經濟展望2019: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現場媒體和觀眾。 廖非凡 攝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鄧建樂報道: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新聞發布會暨旗艦報告發布會昨日舉行。博鰲亞洲論壇研究院當日推出了4份旗艦報告,把脈亞洲經濟與區域合作。
在發布會現場,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李保東用「走多邊主義道路,建設一個更加平衡、更加健康的全球化,給世界人民帶來更多實惠」來概括論壇年會希望傳遞的信息。他強調,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是企業家、學者和媒體人士的共同關切和最大憂慮,全球化下的共同發展是所有人的共同願望。
域內依存度創新高
在發布會現場,率先對傳統的三份年度報告《新興經濟體發展》、《亞洲經濟一體化》、《亞洲競爭力》進行了發布和分享。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宇燕表示,根據《新興經濟體報告》,包括阿根廷、巴西、中國、印度、韓國、俄羅斯等在內的11個新興經濟體國家2018年的經濟增長為5.1%,基本與預測數據吻合。隨?各國結構性調整和深化改革的紅利持續釋放,以及發達國家貨幣政策轉向中性,預計2019年新興經濟體整體保持中高速增長的勢頭仍將繼續。
對外經貿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林桂軍在發布《亞洲經濟一體化報告》時透露,2017年至2018年亞洲地區共簽署了17個新的自由貿易協定,約70個雙邊協定目前正在談判中,更有CPTPP、RCEP等高水平協定明顯提速。亞太地區無疑仍是區域主義最為活躍的區域之一,亞洲經濟的自身依存度不斷提升。
《新興經濟體報告》也得出了相似的結論。據統計,G20國家中,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平均分別推出663.8項和433.3項貿易保護主義措施,表明新興經濟體是貿易自由化的主要推動力。與此同時,新興經濟體之間的貿易依存度逐步提升,創2004年以來新高,為54.2%。
亞洲直接投資的內部依存度也創歷史新高,為55%,其中,香港是亞洲內部投資的最大來源地,佔比超過20%。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所副所長張煥波在分享《亞洲競爭力報告》概要時表示,在競爭力報告量化指標中,37個經濟體的綜合競爭力得分都有所攀升,且各經濟體之間的差距正在縮小,反映出更為健康和平衡的整體形勢。報告顯示,2018年「亞洲四小龍」韓國、中國台灣、新加坡、中國香港在亞洲經濟體綜合競爭力排名前4,中國位居第9位。
基建作用舉足輕重
隨着區域經濟融合步伐的加快,論壇逐漸將研究領域從經濟一體化、競爭力報告擴展到區域金融發展等議題,形成了多層次多角度各有側重的報告體系。第四本旗艦報告《亞洲金融發展報告》由此首次登場。
《亞洲金融發展報告》是論壇2019年推出的全英文專題報告,從基礎設施的角度回顧了區域一體化的進展,深入剖析了亞洲地區基礎設施融資不足的發展困境,並提供相關的政策建議。
報告指出,基礎設施的匱乏和低效已經成為制約部分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即使在經濟最為發達的東亞地區,仍存在基礎設施投資的缺口。基礎設施建設為促進貿易與投資增長、減貧、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據統計,隨着「一帶一路」倡議的基礎設施投資不斷落實,沿線經濟體的連結成本顯著下降,與其他沿線經濟體的貿易成本下降了3.5%。由於基礎設施的溢出效應,這些經濟體與世界其他地區的貿易成本也下降了2.8%,足見基礎設施在經濟發展中舉足輕重的作用。
東盟與中日韓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首席經濟學家許合意對該報告進行分享時表示,區域內的政策制定者需要建立起本地基礎設施投資和外國投資之間的一個生態系統。中亞區域經濟合作第一副院長梁子謙則表示,中亞國家需要在未來12年將基礎設施投資佔GDP的佔比翻倍,這需要綜合性的改革措施,「一帶一路」倡議能夠提供開放包容平衡的區域經濟框架和各種不同的機會。
博鰲亞洲論壇年度報告發布現場。新華社
【记者观察】博鰲,中國開放的縮影
一年一度的博鰲亞洲論壇昨天正式開講,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中國每年除了全國兩會以外,規模最大的新聞主場了。不少行家通常是剛從3月中旬結束的兩會報道中抽身趕往,一轉身就又到了博鰲論壇的現場。這一南一北兩個方向,也在某種程度上形成了中國媒體業界獨特的季節性遷徒路線圖。
就在博鰲論壇召開前幾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展開舉世矚目的歐洲之旅,中國和意大利這兩個位於古代絲綢之路兩端的文明古國,完成了一次跨越古今的歷史性牽手。儘管歐美社會時不時傳來一些不和諧的雜音,但意大利以積極的姿態與中國展開深入的合作,成為G7成員國中第一個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的西方國家。可以說,習近平主席在歐洲颳起了一場中國旋風,同時也為今次博鰲亞洲論壇增添了一個厚重的注腳。
作為博鰲亞洲論壇的老朋友、法國前總統奧朗德昨天在分論壇上表示,他非常喜歡博鰲這樣一片陽光燦爛的土地,這次他作為論壇嘉賓參加活動,有朝一日他要以度假遊客身份來到博鰲。
昨天下午一場《70年與40年的記憶:走進新時代的中國》分論壇,成了一場關於中國如何走向世界的集體回憶。曾經擔任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的龍永圖回憶說,當年他第一次到博鰲時,這裡還是一個小漁村,那時候他和一些朋友暢談?關於在博鰲建立一個世界級論壇的朦朧構想,但是完全沒有想到在幾年以後會變成現實,而且今天有這麼多的嘉賓到博鰲參加論壇。
自博鰲亞洲論壇於2001年2月26日至27日舉行成立大會以來,博鰲亞洲論壇已走過了18年時光。從一個當年的小漁村到如今成為世界焦點,博鰲也從一個默默無名的海邊小鎮變身為一座美麗的海濱小城。
扛起多邊全球化大旗
在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盛行的今天,逆全球化濁浪陣陣,多邊主義正遭遇嚴峻挑戰。在這種背景下,以「共同命運 共同行動 共同發展」為主題的博鰲亞洲論壇的召開,具有格外深遠的意義。來自世界各地的多國政要濟濟一堂,暢談亞洲區域經濟的發展與亞洲和世界的合作,扛起多邊主義與全球化的大旗。
中美貿易談判形勢牽動人心,在昨天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主任肯特?凱爾德教授媒體見面會上,美國彭博新聞社記者提問稱:「當我們在這裡談論合作時,美國國內卻越來越把中國視作競爭對手,您認為這會持續到達成中美貿易協議之後嗎?或者您是否認為,如果達成貿易協議,美國國內把中國視為競爭對手的潮流就會退潮呢?」對此肯特?凱爾德說,上世紀90年代,我們圍繞美日關係發表了許多爆炸性言論,但後來都平息了下來。
菲律賓前總統阿羅約和法國前總統奧朗德都不約而同談及,當今世界一個矛盾點就是,美國總統特朗普開始講單邊主義、孤立主義,中國卻提倡自由貿易,這在50年前是無法想像的事情。這個世界未來幾十年可能會有兩個比較可怕的詞,一個是保護主義者,一個是國家主義者。這是一種面對越來越厲害的競爭,面對越來越尖端的技術,有可能閉關自守的一種傾向,特別是全球最強的國家--美國採用這樣的做法,讓我們感到擔憂。奧朗德表示,未來歐洲、歐盟和中國之間要加強合作,這樣讓我們來保障、堅持這樣一種開放模式,在遵守規則的基礎上,我們需要保護開放得以持續進行。
各國之間,從來不是此消彼長的零和博弈,所謂「老大」防範「老二」的修昔底德陷阱,不過是自我幻想出來的假想敵。中美貿易關係將作何演繹尚沒有明確的答案,但歷史已經證明,孤立主義和單邊主義沒有贏家,開放與合作才是潮流所向。博鰲論壇的開放性,從一個側面展示了中國繼續改革開放的決心和信心。
香港商報記者 李穎
吳曉求倡大灣區嘗試貨幣自由交易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李穎報道:粵港澳大灣區要建成國際金融中心,灣區內資金等要素的自由流動備受關注。昨日在博鰲亞洲論壇新聞中心首場媒體見面會上,人民大學副校長、金融研究所所長吳曉求在回答本報記者有關粵港澳大灣區可否嘗試人民幣與港幣自由兌換試點時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內有三種貨幣,處理好三種貨幣的關係,也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嘗試。另外,灣區內法律上有根本性的巨大的不同,如何在遵守各自法律的框架下進行合作也是需要認真去處理的。
他表示,現時在粵港澳大灣區嘗試實現人民幣和港幣的自由兌換,的確會帶來一些問題,因為相對來說人民幣的規模是巨大的,而港幣和美元直接掛鉤,人民幣與港幣兌換受制於這種機制,但妥善解決它們之間的問題也是很重要的,他表示不妨嘗試一下它們之間自由交易的可能性。
本報記者留意到,近日有香港政府官員在香港報紙上刊文,探討可否考慮在深圳前海自貿區設立試點,允許人民幣與港幣實現自由兌換。這一構想是否可行?吳曉求在回答本報記者這一提問時就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新時期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它和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是兩個非常重要的舉措,粵港澳大灣區是未來中國經濟的一個新的增長引擎,它會整合包括深圳、廣州、香港和澳門為主體的周邊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它更具有國際性。
中國不會發生類似次貸危機
吳曉求昨日還表示,中國金融風險可控,不會發生類似美國次貸危機的金融危機。
吳曉求指出,首先中國的商業銀行發展穩健。商業銀行配置了中國75%左右的金融資源,而且接受官方的嚴格監管。其次是人民幣走勢穩健,不會發生大幅貶值的貨幣危機。中國經濟以內生性增長為主,不過度依賴外資,因此,不會在增長紅利結束時,由於外資大幅撤退而引發貨幣貶值的危機。
不過,金融必定伴生風險。吳曉求指出,目前中國金融風險主要來源於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另外還少量存在於企業債、公司債等領域。
吳曉求認為,中國的資本市場也存在一定風險,不過,經過一系列政策調整、基礎制度建立完善後,正在慢慢得到化解。
找不到開征房地產稅的理由
對話期間,吳曉求在談及房地產稅時表示,對其他事情都有看法,唯獨對樓價沒有看法。他表示,無論從經濟理論還是法律理論上,都沒找到開征房產稅的理由,同時還指,如果調整樓價,大可不必通過這種方式。
「房地產稅的理論基礎是什麼,我自己還找不到。因為土地是國家的,土地上面的東西值錢,並不是他本身值錢,而是地值錢,但地又不是我的,怎麼對我徵稅呢?」吳曉求如此說。
專家籲以創新對抗不確定性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廖非凡報道:在世界銀行和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年初分別下調了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的背景下,業內有預期認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動能在減弱,不確定性在增加。不過,博鰲論壇與會嘉賓支持目前經濟還是確定性因素居多,專家認為未來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們可以創造未來,並且必須做正確的事情對抗這些不確定性。
博鰲論壇分論壇《世界經濟展望2019:確定性與不確定性》昨日在BFA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來自中日意等多國的7位嘉賓參與討論此話題。與會嘉賓中認為目前確定性因素居多的有4位,另外3位嘉賓則認為目前不確定性因素居多。
波士頓咨詢公司董事長漢斯保羅·博克納在會議上表示,目前世界經濟確實存在衝突,比如貿易衝突、地緣政治衝突,同時技術也會進一步改變世界,但他指出,在過去十年當中,即使是在金融危機之後,世界也經歷了非常強勁的發展,我們必須把命運掌控在自己的手中並為之努力,無論是中國還是像日本、北美、歐洲等國家地區,以及其他新興市場,採取行動應對不確定性非常重要。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則支持不確定性多於確定性,他認為相比中美經貿關係,美國的貨幣政策更值得關注。他指出不管美國的貨幣政策走向是中性還是寬松,對全球的經濟、資產價格、大宗商品價格,包括對發展中國家的債務等方面都有影響。
但張宇燕對中美談判的前景表示樂觀。他說,目前來看,談判已取得很多實質性的進展。中美達成協議,不僅符合中美雙方的利益,對整個世界都是積極的。談判取得的進展,對雙方都有利,而非哪一方單邊的讓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主任Kent Calder也認為,中美有望很快達成協議。
以支持創新推動增長
張濤談到確定性時指出,對於亞洲和新興市場的經濟體,首先是要應對不確定性,特別是亞洲方面必須要竭盡全力來支持創新,以支持創新來推動增長。
此外,他認為還應增進亞洲經濟一體化,事實已經證明這是一條更好的出路。「根據我們的預計,如果我們取消所有的非關稅壁壘,在接下來10年左右的時間當中,亞洲經濟受益的幅度將相當於增加10%到15%的GDP。」張濤說。
【链接】跨境電商促進全球化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鄧建樂報道:在昨日下午舉行的《跨境電商如何跨越全球化中的新挑戰》分論壇中,中國商務部原副部長廖曉淇透露,去年中國的B2C形態的跨境電商超過了200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了50%。其中,出口80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67%;進口120億美元,增長接近40%。他表示,中國政府希望能夠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發展,並推出了相關優惠政策。
廖曉淇認為,全球化是電子商務發展的基礎,沒有全球化、科技和互聯網的發展,就沒有跨境電商。而跨境電商一定會促進全球化進程,在目前全球化面臨挑戰的情況下,跨境電商應積極發揮其促進作用。中國電子商務發展既快又好,受到世界公認,現在正採取各種措施促進跨境電商的發展。同時,中國已對電子商務進行立法,廖曉淇表示,這在全球都是最早的。他還透露,中國已向世界貿易組織正式提出電子商務提案,比如電子合同和一些便利化措施,尚待WTO成員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