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周记】華為的冬天,換來中國科學的春天-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華為! > 最新报道

【财经周记】華為的冬天,換來中國科學的春天

2019-05-27
来源:香港商报

  

    「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個多年前在內地流行的話語,最近又不斷在耳邊響起,只是語境有了很大的不同:上個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歷經波折的中國剛剛撥亂反正,百廢待興。高考制度的恢復,知識春天的到來,舉國掀起了科學興國的熱潮。今天,在中美貿易摩擦升級背景下,面對美國政府對華為等中國企業發出的技術禁令,重視基礎科學研究的呼聲再次高漲。正如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接受美國《時代週刊》雜誌專訪時所說,美國政府的打壓,倒逼中國進步。種種跡象喻示?,一場久違的基礎科學研究熱潮正在中華大地全面鋪開。

  全球產業鏈受阻政治打壓

  近日,美國打壓華為事件愈演愈烈,全球多家科技巨頭停止向華為供應零部件和服務。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產業實現全球化配置資源的今天,會出現美國以長臂管轄之名,導致美國及其他國家相關企業紛紛停止與華為技術合作的事實。在被美國技術封鎖之前,華為依賴全球供應鏈,選擇的是全球最頂級的供應商。華為公布的150家金牌供應商大部分來自美國、日本、韓國和中國台灣,這與這些企業是所在細分領域的領先者不無關係。在全球化時代,企業依賴全球產業鏈的分工協同,從全球配置資源無可厚非。但此次華為被禁事件令人意識到,原來,遵循市場規律而建立的全球產業鏈條,可能因為政治因素而被人為掐斷。而在被禁之後,華為也意識到了,不能只有自己強大。正如任正非所說:「一方面我們會受到一些影響,另一方面,會刺激中國系統性地、踏踏實實地發展電子工業。」

  雖然歷史終將證明,這不過是全球化大潮中一股強勢的逆流,但今天華為的處境讓我們意識到,在關鍵領域缺乏關鍵技術會面臨受制於人的窘境。面對今日之情勢,我們不得不未雨綢繆,加緊建設中國自有的產業鏈,尤其要重視對芯片等高端技術的研發,乃當務之急。眼下,國產芯片工程師的薪資相比程序員的還是低太多,但隨?中國整個社會對芯片產業的高度重視,芯片工程師薪資必將水漲船高。

  事實上,近年來內地上市公司研發投入大幅增加,據A股上市公司2018年年報披露,2018年上市公司研發費用增速達到22%,研發費用達到7000億元。今年一季度,上市公司研發投入相比去年又有大幅增加。截至4月30日,共有98家科創版IPO企業獲上交所受理,這98家企業研發支出佔比平均達到11%,遠高於A股上市公司平均水平。預料未來內地上市企業對研發的投入將持續增長。

  基礎理論研究正受重視

  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曾發出世紀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這就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今天,任正非發出的,不亞於又一個新時期的世紀之問:「我們國家與美國相比差距還很大,特別是在基礎理論上。而基礎理論來源於對基礎科學的探索。國家發展工業,過去的方針是砸錢,但是芯片砸錢不行,得砸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但是我們有幾個人在認真讀書?博士論文真知灼見有多少呢?」這一道關乎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一道艱深命題,需要整個教育界乃至社會各界共同破解。

  事實上,從1987年以兩萬元人民幣啟動資金成立,到今天成長為年銷售額愈一千億美元的世界500強企業,華為的成長經歷也昭示基礎研究的重要性。任正非提及,華為在全世界擁有26個研發中心,擁有在職的數學家700多人,物理學家800多人,化學家120多人。他表示,一個基礎理論形成需要幾十年的時間,如果大家都不認真去做理論,都去喊口號,幾十年以後我們不會更加強大。所以,我們還是要踏踏實實地做學問。

  今天華為的遭遇引發了整個中國社會的反思,越來越多有識之士意識到了基礎科學研究對於中國工業技術發展的重要性。上周六,在2019年未來論壇‧深圳技術峰會上,騰訊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就表示,騰訊將大力支持基礎科研項目,不計商業報酬資助科學探索。據悉,騰訊基金會投入10億元啟動資金資助「科學探索獎」,這一獎項每年將在基礎科學和前沿核心技術方面的九大領域,遴選出50名青年科技工作者。

  同在這個論壇上,深圳市副市長王立新表示,深圳每年拿出1/3的財政科技專項資金用於基礎研究。今年深圳投入在這方面的資金將超40億元。此外,在境外人才引進政策方面,來粵港澳大灣區工作的短缺人才將享受15%的個人所得稅減免優惠。他表示,2018年,深圳的研發佔GDP比重達到4.2%,與科技發達國家以色列水平相若。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在全國大中型城市15年居冠。深圳之所以成為大灣區具有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與其持續上升的研發投入分不開。

  不知是不是巧合,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筆者見到朋友的孩子——他在南方科技大學上大一。面對即將到來的專業選擇,這位朝氣蓬勃的男孩子說,他已經決定把專業方向定為物理。雖然這個決定與他一直以來的興趣有關,但當下的中國與國際局勢,無疑堅定了他學習物理的決心和信心。筆者相信,隨?整個國家和社會對基礎科學研究越來越重視,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向數、理、化等基礎學科發起挑戰。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何嘗不會迎來又一個科學的春天呢?

  香港商報記者 李穎

[责任编辑:程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