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人才流動促資源優化配置 港青北上熱情不減機遇更多-香港商报

灣區人才流動促資源優化配置 港青北上熱情不減機遇更多

2019-06-04
来源:香港商报

 

  在粵港澳大灣區各地的努力下,區內創業環境對港青正變得越來越友善和便利。圖為深圳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廠。資料圖片

  【香港商报网讯】自「粵港澳大灣區」概念提出以來,在各方的積極建設下,本港青年在大灣區內一方面發揮自身所長,幫助國家建設,同時藉助大灣區機遇成就自身發展,港青北上熱情不減。與此同時,港青到粵港澳大灣區創業,可選擇的方向也更多,除了科技創新領域,文化領域的機會也不斷出現。大灣區內人才的多向流動,也強化市場力量不斷優化灣區資源配置。專家認為,如果大灣區各地政府在服務細節上加以完善,解決一些人才流動「痛點」,不僅會吸引更多港青到粵港澳大灣區創業,而且可以加速其融合進程。香港商報記者 廖非凡

  把握灣區產業鏈機遇

  今年1月,在廣東省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上,香港中國商會創會會長陳丹丹提出「港青北上2.0版本」提案,呼籲帶動香港青年創業家更有效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促進大灣區有效提升適合優質人才創業環境。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公布後,港青北上成為熱潮。此前,港青北上背後或許有着各方面的因素,而當下更多的是因為機會擺在面前。

  內地完整的產業鏈及龐大市場,不斷吸引港青北上。資料圖片

  數據顯示,自2015年開始,北上深圳就業或創業的港籍青年人數量以年均10%的增速在上升。近期發布的「內地高校香港畢業生出路去向研究」調查結果也顯示,約四成人未來3年會考慮到大灣區的內地城市發展。而據統計處公布數據顯示,2013年年中至2018年年中,通常逗留在廣東省的香港居民每年高達50萬人。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都是《規劃綱要》出台前的數據,在各項具體政策措施尚未推出前,在廣東省創業與就業的香港青年就已為數不少,而今後相信港青到粵港澳大灣區內創業及就業的數目會更多。而記者走訪粵港澳大灣區內的港青企業舒糖科技、聲希科技及酷飛發展等發現,當下香港有不少年輕人在深圳工作、在香港生活,每天上演「雙城記」。

  多位北上創業的港青對本報記者表示,到內地創業,產業鏈是關鍵因素之一,尤其在硬件產業鏈方面,全球能在一小時內找到所有想要零件的,只有深圳和東莞兩個地方。內地廣闊的市場、豐富的人力資源及較低的人力成本以及豐厚的創業補助,也都吸引着想要創業的港青。

  酷飛發展創始人、董事廖永通對記者表示,其公司總部在香港,負責融資方面,研發團隊和市場推廣等部門基本上都在內地,其中硬件設計是在深圳、芯片部門在東莞,而軟件部門在廣州。「公司的布局和大灣區規劃綱要裏面的安排是有吻合的。」他說,以內地的發展速度很快,如果不長期駐扎,根本不能了解市場。

  目前,位於福田的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工場已吸引深港兩地23家高科技創業團隊入駐,並且截至2018年,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累計孵化創業團隊達356個,其中包括港澳團隊176個。此外,近期香港青年聯會主辦的「深圳創業服務試行計劃」在兩個星期裏收到近40份來自香港青年創業團隊的報名申請,北上熱度可見一斑。

  創業配套服務細節有待完善

  港青北上正在進入新的階段,多位受訪創業者表達了對粵港澳大灣區創業環境的關心,希望在細節上更加完善。提及港青北上創業的相關服務,廖永通無不遺憾地說,如果早年也有「香港青年深圳創業服務試行計劃」,企業的發展可能會更快。他解釋說,酷飛發展是差不多四年前在內地落地的,當年的港青北上創業服務遠不如今天,像開公司、申請補貼、開銀行戶口,甚至交水電費,當年都需要創業者自己去摸索。而現在則是有完整的「一條龍創業服務」,港青北上創業不需要再操心這些,入駐後能馬上開展工作。

  在粵港澳大灣區涉及「一國兩制」、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等一系列複雜情況的條件下,蔡德升認為若要更好地為北上創業港青服務、鼓勵港青北上,粵港澳大灣區需要在細節服務上加以完善。他說,「像車牌方面,應該更放開一些,允許粵港兩地車牌在不同的口岸進出。而目前只允許從申請的口岸進出,且只有皇崗口岸可以24小時通關。」蔡德升還指出,香港身份證在內地並不通用,戶籍管理上還需進一步放開。

  此外,為了消除一些港青對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疑慮,蔡德升認為可以加強對本港青年宣傳,讓他們更加了解情況。他表示,上述這些都是一些小細節,但也是痛點,可以預見這些痛點在將來會被解決,但如果當下就?力處理好,會加速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進程。

  近年來,大灣區內的文創機遇不斷湧現,獨特的視野讓港青在文化創意上更具優勢。資料圖片

  港深加大青年創業扶持力度

  近年來,香港在青年創業方面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特區政府青年發展委員會今年3月又推出兩項資助香港青年在粵港澳大灣區創業的計劃,旨在為香港青年提供更多發展空間、資助和配套服務。該計劃第一部分是為每個獲資助的香港非政府機構提供最多每年100萬港元的資助,支持他們為香港青年創業者提供更深、更廣、更具針對性及更具持續性的創業支持及孵化服務,包括協助他們落戶位於香港及大灣區內地城市的雙創基地;第二部分是為創業青年提供配對資金,每個獲資助機構最多可獲450萬港元的政府資助,配以機構提供的150萬港元,作為青年創業團隊的種子資金,其中,每個創業團隊最多可獲60萬港元種子資金,包括45萬港元政府資助及15萬港元機構提供的配對資金。

  大灣區內的其他城市,亦在為港青完善創業環境。譬如位於深圳前海的深港青年夢工廠,雲集了眾多國際一流的孵化平台,可以為香港青年創新創業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其工作人員稱,「夢工廠是一個孵化器,在這兒有許多優秀的孵化平台,包括香港專業聯盟、IDG孵化中心,以及力合星空,都是非常優秀乃至全球知名的孵化平台,香港創業團隊的夢想通過它們得以實現。」在生活方面,港澳居民未來可用回鄉證辦理就醫掛號、購買保險多項公共民生服務,港澳居民在內地的便利措施正逐步完善。

  在粵港澳大灣區各地的努力下,區內創業環境對港青正變得越來越友善和便利,使得香港青年可以在粵港澳大灣區內放開手腳去作為。

  科技行業佔比大 文創產業機遇多

  此前,港青北上的創業項目多見科創方面,從2018年中國深圳創新創業大賽國際賽所涉的1445個參賽項目也可看出,參賽行業36%集中在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含信息科技),其次是佔比為22%的生物與生命科學,再者是佔比為19%的電子科技,而材料與能源(含節能環保)、先進製造也分別佔12%和10%。

  近年來香港的創業氛圍一直在改善,更多港青本地創業, 也吸引人才「南下」。資料圖片

  而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內的文創機遇不斷湧現。香港青聯主席蔡德升認為,香港作為國際大都市,使得本港的年輕人在文化交流方面比較多,視野廣闊,在文化創意上會有優勢。據了解,「香港青年深圳創業服務試行計劃」首批入駐深圳3家雙創基地的7個團隊其中就有文創方面的,其中創業領域涉及大數據分析和應用、網絡招聘平台、建築設計、全息投影科技、個性化皮具定製等。蔡德升認為,港青在文創方面的機遇也很大。官方層面也一直都在推動文創的發展。

  記者了解到,北上港青在粵港澳大灣區內的文創項目,還有把「港式風味」融入「廣府文化」的90後香港設計師吳嘉惠;以及關注親子領域的港青何蔓嬈,旗下「樂滿紛」親子同樂園已進駐東莞萬科廣場。此外,還有夢想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網紅」的90後港青麥成灝和謝曉虹,其製作的視頻《高鐵的愛情故事》在2018年大獲好評,據悉二人在廣州南沙新成立的多媒體公司已準備就緒,將以大灣區吃喝玩樂為主打,希望能闖出一片天地。

  人才多向流動大勢所趨

  2019年1月初,香港投資推廣署發布數據,截至2018年底,香港初創公司數目達2625家,同比增長18%,這些公司業務涵蓋金融科技、電子商貿、供應鏈管理及物流科技等諸多領域,其中逾三分之一的創始人來自香港以外地區。

  在港青北上的同時,近年來本港的創業氛圍一直在改善,這會吸引香港青年留在本地創業,甚至還會吸引內地人才「南下」。此外,內地的城市近期一直在進行「搶人才大戰」,加上港青北上導致人才流失的擔憂,粵港澳大灣區內人才的流動方向,引起了各方的重視。

  「北上也好,南下也好,其實都會有的,而且未來趨勢是加強的。」基於粵港澳大灣區的良好發展前景,蔡德升分析,粵港澳大灣區內的人才,甚至包括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都不會是單向性的流動,而是多向的融合。他還說,各種人才會在市場力量的推動下,去到最合適的地方,從而形成資源配置的最優解。「行業分工及市場的力量會配置好人才的去留,高端人才永遠都會湧到相應的大城市。」

  蔡德升認為,香港今後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才北上,但也會有很多內地的人才到香港發展,所以本港並不需要為港青北上而在人才流失上有所顧慮。「就金融人才而言,粵港澳大灣區內的其他城市想要和香港搶這方面的人才,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是科研方面,就會有香港的人才比較願意到粵港澳大灣區內其餘的城市就業,比如深圳。」他說。

[责任编辑: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