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前景应该是不战而停”-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中美貿易戰 > 现场直击

“中美贸易战前景应该是不战而停”

2019-06-18
来源:中青在线

  根据海关总署近日发布的数据,今年1至5月,中国自美国进口连续5个月下降,5月降至495.7亿美元,同比下降29.6%。

  在日前商务部的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高峰指出,中国自美进口连续5个月下降。这说明,贸易战没有赢家,对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可能带来衰退性影响。

  今年五月以来,美国再度升级中美贸易摩擦,试图以经济优势迫使中国接受不合理要求。关税是其重要“武器”。而中国经济优势,又是否会被关税压制呢?

  在考虑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时,市场是中国独特而难以取代的优势。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指出,中国经济体量大、人口规模大、劳动力数量大,不论从供给端还是消费端看,都是一个大的市场,具有较强的自我循环能力。

  在日前国家统计局的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付凌晖指出,中国市场空间巨大,位居世界第二。2018年经济总量突破了90万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超过15%,并保持了每年6%-7%的中高速增长。这些说明我国的市场空间是非常巨大的。同时,我国经济增长更多的是依靠内需——2018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了108.6%,从一季度的情况来看,最终消费支出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5%,这些都说明了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强大市场空间和广阔的韧性。

  “市场优势表现为,中国人口世界第一,经济增长速度全球领先,市场需求巨大而旺盛,这是全世界企业普遍看中的商机,美国企业亦不例外。”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教授戚聿东指出。

  而巨大的增长潜力,也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优势。屠新泉指出,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还有一些相对贫困的地区,即便是比较富裕的地区,也仅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增长潜力不容忽视。

  戚聿东指出,除了市场优势,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的产业体系优势也是中国经济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戚聿东指出,中国有完整健全的产业体系,进口替代能力强,自力更生能力强;在技术潜力上,中国技术进步上迅速赶超,虽然在一些高端关键核心技术上仍受制于人,但凭借国家创新体系,自主研发能力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这也是一些国家感到“威胁”的原因。

  屠新泉指出,中国除了制造业体系完善外,工业、农业、服务业的配套也很完善,形成了各个产业间的相互配合,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价值链和生产链,大幅降低了经济运行成本。

  据付凌晖介绍,中国产业结构发展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是逐步按照一产、二产、三产的比例在上升。我国三产比重2012年首次超过二产,目前服务业比重已经超过50%,占据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中国的制造业产出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工业在向中高端发展,未来的空间也是相当巨大的。

  屠新泉还指出,中国的人才优势也推动了创新能力的增强。在多年高等教育的培养下,有研究能力的人员水平、层次都有大幅提升,中国的创新能力也在增强。针对中美贸易摩擦,美国提高中国产品关税的做法,是反市场经济的,带来的成本增加和效率丧失是非常严重的。

  “我们坚持这个观点,即中美经济是通过全球化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这种相互依赖关系是市场经济的作用。”屠新泉指出,美国政府通过政府干预的人为手段影响经济,对中美两国都有影响。

  更重要的是,专家们认为,增加关税对企业选址等,并不起决定作用。“企业选择在哪里发展,关税只是调节手段之一,非关税的作用更为重要。当然,无论是关税还是非关税措施,都是万不得已时的临时性的必要举措。”

  屠新泉指出,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的关税整体都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从投资的角度看,关税一直不是一个太重要的因素。“对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一个是占领市场,一个是生产成本。”屠新泉解释道,占领市场要看市场的消费者够不够多、消费体量够不够大,能否将企业生产出的产品消化掉。而生产成本则包括劳动力成本、交易成本、制度成本、税收成本等。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只有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才是化解贸易摩擦的最终王道。”戚聿东说,美国挑起贸易摩擦,实施一定范围的技术封锁,美国出口企业受损终有无法承受之时,即使有其他政治因素考虑,届时贸易战也将会自动不战而停。

  付凌晖指出,中国对外开放红利充足。1-5月,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增长9%,引进外资数量同比增长6.8%。这些情况都说明,中国在发展和国际的交融互进当中是共赢的。

  “我们还希望美国政府能够遵从、尊重市场规律,尊重全球化的规律,不是脱钩,不是去切割中美之间的经济关系,而是去使得发展中的经贸关系更加紧密,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两国人民的福利。”屠新泉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晨赫 实习生 孙吉

[责任编辑: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