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的事業是任何人都攻不破的——評美國一些人戰略迷誤的危險(下)-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中美貿易戰 > 最新报道

正義的事業是任何人都攻不破的——評美國一些人戰略迷誤的危險(下)

2019-06-21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曆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

  今天,中國的蓬勃發展、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就是合乎邏輯、順應潮流的正義事業。“正義的事業是任何敵人也攻不破的”。曆史和現實已經並將繼續證明,任何人都無權剝奪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權利,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擋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夢想的步伐。

  反之,如果有人腦袋還停留在冷戰思維、零和博弈的舊時代,就是要打壓、遏制中國的發展壯大,甚至幻想通過威脅、恫嚇、訛詐,迫使中國犧牲自己的發展權、損害中國的主權和尊嚴,必然是危險的戰略誤判,也注定選錯了曆史方向。

  (一)這段時間以來,美國一些人自己制造的“反轉”意味深長。

  美國一些人以為通過加征關稅就能打擊中國經貿,結果今年1至5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比去年同期增長4.1%,貿易順差擴大45%;4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2019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下調至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3.3%,卻將中國經濟增速預期從6.2%上調至6.3%。

  美國一些人以為將華為等企業列入“實體清單”,就可以打壓中國高科技企業的發展,然而禁令剛下,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就公開表示“將盡可能多地使用華為技術”,目前華為已經接連拿下英國、西班牙、俄羅斯的5G訂單,實現訂單數量已達46個,這比先前宣布的40個5G訂單還要多。

  美國一些人以為通過極限施壓就能逼迫中國妥協,然而,在重大原則上中國決不讓步。美方孤立中國的企圖反過來孤立了自己,對中國的極限施壓不僅引起中國人民的極大反感,也引發美國國內的強烈反彈。最近,包括美國最大超市沃爾瑪在內的逾600家公司聯名致信美國政府,認為加征關稅將打擊美國企業和消費者,要求盡快解決中美經貿爭端。

  這些帶有戲劇性的“反轉”,粉碎了美國一些人的癡夢,也再清楚不過地表明:美國一些人既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中國。中國是一個響當當的大國,中華民族是有尊嚴和自信的民族,中國共產黨是堅決捍衛人民利益的政黨。指望通過對幾千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關稅就把中國嚇倒,以為采用一些背信棄義的手段就能阻攔中國前進,未免太過自信了!

  如今,美國一些人對華貿易戰“速勝論”已成幻想,但“吃虧論”還被一些人緊緊抱住不放。這就好比去超市買了100元商品,商品拿在手裏,卻抱怨自己虧損了100元錢,這一邏輯能成立嗎?事實上,美國一些人形形色色的“吃虧論”,“在經濟學角度看來屬於文盲行為”。美國一些人的戰略迷誤,首先是從歪曲事實和誤判形勢開始的。

  (二)上世紀40年代末,伴隨中國共產黨在解放戰爭中的勝利,美國外交政策圈曾陷入一場激烈爭論:“誰失去了中國?”今天,我們仿佛聽到了一場新辯論:“誰第二次失去了中國?”

  在中美經貿摩擦中,美國一些人除了蠻橫無理,還往往借題發揮,對中國的發展道路指指點點,不斷炒作所謂“失望論”。這些人炮制所謂的“對華接觸政策失敗論”,認為美國“未能如願以償地將中國改造成一個政治經濟開放的國家”。這種論調頗有市場,盡管它的鼓吹者全然不知中美兩國為何建交,甚至認為外交就是要以一國模式重塑另一國,就是要消除兩國之間所有不同。

  不僅如此,還有一些人大言不慚地拋出“美國重建中國論”,把美中貿易逆差等同於“美國送給中國的財富”,認為中國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國在中國的投資所推動的”。然而,1987年中國有外資統計以來,中國累計實際利用外資2萬多億美元,其中美國對華投資800多億美元,僅占到4.06%。800億美元就想“重建中國”,這是一種多么荒唐的救世主心態?

  冷戰結束以來,美國成為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這讓美國一些人產生了“曆史終結論”的幻覺,不斷以美國標准來“改造”其他國家。然而,“認為自己的人種和文明高人一等,執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認識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災難性的”。從阿富汗、伊拉克的“炮彈民主”到一些拉美國家的“休克療法”,這些國家持續的經濟衰退、社會動蕩和民不聊生,難道還不足以讓美國一些人反躬自省嗎?

  “現實的成功是最好的理論,沒有一種抽象的教條能夠和它辯論”。有人估算,發達國家曆史上經濟增長最快的時期,一個人終其一生實現的生活水平改善,美國大約為1倍,日本為10倍;而中國在短短幾十年內,就讓超過10億人的生活水平增長了16倍。這些實實在在的發展成績,難道還不能讓美國一些人有起碼的正視和尊重嗎?

  今天,當美國一些人不停地表達“失望”時,不知道他們在失望什么?難道就是因為“當前中國的制度不是西方哲學和曆史的產物”?就是因為美國“首次面對一個非白色人種的大國競爭對手”?他們憑什么以一己之私,要求中國放棄曆經千辛萬苦探索出來的發展道路?憑什么以心中執念,剝奪近14億人追求美好生活的發展權利?

  (三)事實上,美國一些人根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們的真實目的就是要確保美國永遠不可超越的“絕對優勢”。正如有評論指出的,如果今天中國還貧窮落後,那么美國對華的態度要好得多;如果中國並非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國,美國一些人也許就會把“成功發展的案例”慷慨地贈予中國。

  最新的一個例子是,今年3月,由美國民意調查公司蓋洛普提供數據、一些專家彙編而成的《2019年全球幸福報告》發布。在報告的全球幸福指數排名中,中國排在第93名,而一些政局動蕩、飽受戰亂之苦的國家都排在前面。這樣的排序頗有諷刺意味,足見一些所謂“專家”對中國的誤解和偏見之深,以致連最基本的事實也置若罔聞。

  由此不難理解,為何美國一些人總是前後不一、自相矛盾。之前批評中國的環境汙染,當中國拒絕洋垃圾,又要求中國停止實施有關措施;之前要求中國承擔國際責任,當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又汙蔑中國制造“債務陷阱”;之前汙蔑中國不尊重知識產權,當中國企業收取專利費時,又大罵中國企業是“專利流氓”……總之,在這些人眼裏,中國做什么都不對,怎么看中國都不順眼。

  也不奇怪,美國反自由貿易的急先鋒彼得·納瓦羅在其代表作《致命中國》中,就用誇張、離奇的語言,將美國的失業、貿易失衡等問題統統歸咎於中國。然而,用美國同行的話來說,這位“中國問題專家”,“既不懂中文,也沒在研究中國上花過多少時間,他甚至連中國都沒怎么去過”。難怪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濟學家西蒙·約翰遜直言,彼得·納瓦羅對經濟的預測“建立在不現實的假設基礎上,他們仿佛是來自於另一個星球,對現實一無所知”。

  這不禁讓人想到了“狼與羊”的故事,當狼想吃掉羊的時候,總是要故意找碴兒。由此不難理解,為何美國一些人露骨地表示,只要中國不放棄“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就將繼續挑戰美國在各個層面的統治;為何美國一些人將中國視為“最危險的敵人”,狂妄叫囂要把中國“打回到第三世界”;為何美國政府甚至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不惜動用國家力量來抹黑和打壓中國高科技企業。

  只是,當美國一些人給中國扣上“修正主義國家”“軍事侵略者”“國家資本主義”“侵犯知識產權”“盜竊技術”各種帽子時,他們一定忘了,盡管他們是那只貪得無厭的“狼”,但中國絕不是那只軟弱可欺的“羊”。

  (四)有學者指出,霸權主義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目標與能力不匹配,最終失衡摔倒。美國一些人的行為,很像中國《水滸傳》中的潑皮牛二,仗著一身蠻力,四處吃拿卡要、經常欺行霸市。在對一些弱小國家屢試不爽後,美國一些人漸漸形成一種思維定式,認為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國家都會在其高壓下屈服。

  然而,新中國是經曆過大風大浪的,中國共產黨是從艱苦卓絕的鬥爭中成長壯大的,中華民族是從滄桑巨變中一路走來的。我們曆來相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也從來不接受霸權主義、強權政治那一套。

  新中國成立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對中國實施全面封鎖,采取“公開敵視”和“積極遏制”戰略,認為“加速共產主義在中國走下坡路的唯一辦法就是讓他們難受”,預言中國“最終會卑躬屈節地”“敲山姆大叔的門要求援助”。一方面,在經濟上對中國實施禁運和封鎖,讓中國得不到“具有關鍵重要性的戰略物資”;另一方面,在軍事上實施包圍,先是在中國周圍構建了一個所謂的“新月形包圍圈”,隨後又出兵朝鮮,把戰火燒到鴨綠江。然而,事實讓他們失望了。當時“連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的新中國,靠著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頂住了帝國主義經濟、軍事的全面封鎖,不僅把美軍打回三八線,還研制出“兩彈”,讓衛星上了天。

  可以說,新中國是在被封鎖、制裁、孤立和遏制中,靠著“氣概和志氣”一步步發展壯大的。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在那么弱小的情況下,我們都能堅定捍衛國家的核心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在實力大大增強的今天,我們又怎么可能接受無理的施壓和訛詐?

  美國負責亞太事務的前助理國務卿庫爾特·坎貝爾和前副國家安全顧問伊萊·拉特納在《思慮中國》一文中反思道:“美國總是高估自己決定中國發展道路的能力。”今天,美國對中國的誤判,實際上也是對廣大發展中國家和所有希冀和平、渴望發展的國家的誤判——沒有一個民族願意仰人鼻息,沒有一個文明甘願俯仰由人。

  (五)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正義是最強的力量。一個占世界1/5人口的民族,用不到70年的時間,以超越想象的努力,不僅創造了人類發展奇跡,更讓發展成果惠及全球,這就是響當當的正義。

  中國的發展,是中國人民幹出來的。新中國成立後的前30年,我們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奠定了改革開放期間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堅實基礎;改革開放的40年,我們逐步消除計劃經濟體制弊端,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化資源配置,讓發展活力競相迸發、財富源泉競相湧流……時至今日,上億流動人口奔波在中國大地,繼續上演著“勤勞革命”;移動互聯網等新基礎設施填平國內發展的窪地,引領新的“產業革命”。中國的發展壯大若與一些發達國家有什么不同,那就是不靠殖民掠奪,不靠依附他國,不靠在全球收取鑄幣稅,更不靠發“戰爭財”,而是實打實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

  中國的發展,是為造福全體人民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瑪蒂亞·森曾說,中國沒有忽視亞洲經濟發展的重要啟示,即通過改善民眾的生活,能夠產生經濟回報,尤其是通過改善社會經濟結構中最底層民眾的生活。據世界銀行發布的數據,全球范圍內每100人脫貧,就有70多人來自中國。40年間,中國7億多人脫貧,扣除價格因素,人均收入實際增長20多倍,成就之大,世所罕見。從沿海到內陸,從城市到鄉村,通過先富帶共富,中國從農業國跨入工業國,從一窮二白邁向全面小康。在此過程中,沒有發生經濟危機,沒有出現一個貧民窟,社會保持和諧穩定,這樣的發展道路值得尊重,而沒有任何理由讓中國改旗易幟、另起爐灶!

  中國的發展,也是對世界作出貢獻的。2013年以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持續保持在30%左右,始終居世界第一位,2017年更高達34.6%,約為美國的兩倍。流向世界的“中國制造”是看得見的,而更多機會則是潛在的。中國已經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共同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80多個,為當地增加了為數可觀的就業崗位,“一帶一路”作為國際重要公共產品的角色在凸顯。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2017年報告指出,中美經貿關系支持了約260萬個美國就業崗位。中國在發展道路上不仰仗他國,在發展成果上與世界共享,這樣利己利人的發展,豈容他人抹黑、詆毀?

  可以說,今天中國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為人類謀和平與發展。今天中國強大的底氣,不僅在於已經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產品制造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彙儲備國,不僅因為擁有近14億人的廣闊市場、全世界最完整的工業體系,更在於我們站在了“人心”這一邊。近14億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國家繁榮富強的渴望,就是中國戰勝挑戰的最大底氣;經濟全球化的浩蕩潮流、世界人民求發展求合作求繁榮的需要,就是中國勇毅前行的不竭動力。

  這也是為什么,當美方肆意揮舞關稅大棒,頻頻對中國“極限施壓”時,億萬中國人在網上留言“奉陪到底”;當美國一些人滿世界公開抹黑中國,數次被往訪國領導人駁斥,指其“搬弄是非”;當美國一些人在不同場合汙蔑“一帶一路”建設時,許多國家不顧美國“提醒”,積極響應和支持中國倡議。

  (六)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曾直言不諱地指出:“中國對世界的看法是與時俱進的,而西方對中國的看法卻是明顯落後的。”如今,所有秉持公允態度的人都會承認,需要推倒重來的不是中國的制度和模式,而是美國一些人看待中國的方式。

  今天,當美國一些人試圖阻遏中國繼續向前發展時,應該尊重一個現實:中國人均GDP還不到美國的1/6,過上更好的生活,是中國人民的正當權利,並不需要誰的“恩准”。從“少數人的現代化”走向“多數人的現代化”,這是不可阻擋的曆史潮流、也是人類社會的正義事業。美國一些人應該也聽到了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的這句話:“一個僅占世界人口4%的國家試圖維護對其他人的統治權,這是不合法的。”

  今天,當美國一些人嫉妒中國許多方面趕超美國時,應該多找自身原因:“美國在242年的建國曆史中僅有16年沒有打仗”,堪稱“世界曆史上最好戰的國家”。美國前總統卡特說,美國浪費了3萬億美元在軍費開支上,“而中國沒有將一分錢浪費在戰爭上,這就是他們在各個方面正走在我們前面的原因。如果拿出這3萬億美元用於美國的基礎設施建設,我們將擁有高速鐵路、不垮塌的橋梁、良好維護的道路。”

  今天,當美國一些人將美國自身問題歸咎於別國時,應該聽聽這一聲音: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可持續發展中心教授兼主任傑弗裏·薩克斯指出:“中國不是敵人。這是一個努力通過教育、國際貿易、基礎設施投資和改進技術提高生活水平的國家。簡而言之,它正在做任何國家在面對貧窮和遠遠落後於更強大國家的曆史現實時應該做的事情。然而,現任美國政府現在的目標是阻止中國的發展,這可能對美國和整個世界都是災難性的。”

  不久前,在第十八屆香格裏拉對話會上,當談到如何適應一個更具影響力的中國時,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一針見血:“作為世界頭號強國,美國所必須做的調整最為艱難。”這裏的艱難,恐怕更多是觀念上的。美國一些人不可能永遠抱著狹隘的“西方中心論”,完全以西方的經驗來理解中國和世界;也不能固守“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觀點,認為只要與西方不同,就都是“錯的”和“惡的”。

  (七)“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登高望遠,才能看到何為大勢所趨、不可阻擋,何為人心所向、不可逆轉。

  “將中國視為必須遏制的對手行不通,大國之間應該進行建設性競爭”“與其假裝能夠在地區和全球治理中拒絕賦予中國重要的角色,不如優雅地承認現實”“對我們這些站在中間的國家,特別是較小的國家來說,我們不希望被迫做出令人反感的選擇”……這段時間以來,國際上這樣的聲音越發清晰,值得所有人特別是美國一些人傾聽。

  的確,對世界潮流的准確把握,對中華文明的正確理解,是定位中美關系的基本前提。中國是一個有著5000多年曆史的文明古國,比現存所有西方國家的曆史都要長得多。使這樣一個國家變成美國一些人所設想的樣子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中國也始終堅信,“寬廣的太平洋有足夠空間容納中美兩個大國”。在中美之間達成共識、實現互利共贏,卻是“完全可以實現的任務”。

 

  中美建交40年的曆史告訴我們,一個繁榮的中國對美國有利,一個繁榮的美國對中國也有利;中國無意改變美國,也不想取代美國;美國無法左右中國,更不可能阻遏中國的發展。面向未來,是推行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還是堅持開放融通、互利共贏?是走霸權主義的老路,還是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路?曆史的潮流清晰可見,人心的向背一目了然;中國的立場明確堅定,美方的選擇就在腳下。

 

[责任编辑: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