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重啟貿易磋商 美方豁免百餘種中國商品關稅-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中美貿易戰 > 最新报道

中美重啟貿易磋商 美方豁免百餘種中國商品關稅

2019-07-11
来源:香港商報

  7 月9 日晚,劉鶴應約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政部長鉧欽通話,這是中美重新開啟經貿磋商後舉行的首次會談。圖為今年2 月三人在北京進行中美第3輪貿易談判。資料圖片

  【香港商報网訊】繼6月2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同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大阪舉行會晤後,中美經貿磋商利好頻傳——國家商務部昨發布消息稱,7月9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應約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政部長鉧欽通話,就落實兩國元首大阪會晤共識交換意見;商務部部長鍾山參加通話。這亦是兩大經濟體同意貿易戰暫時停火之後的首次會談。

  中美經貿磋商牽頭人通話

  昨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例行記者會表示,商務部已指出中美雙方就落實兩國元首大阪會晤共識交換意見;農產品貿易是中美兩國需要討論的重要問題,需雙方在平等及互相尊重的基礎上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亦指,對話良好且具建設性,雙方討論了安排面對面磋商,可能在北京舉行,但他指並不存在促成協議的魔法。

  中美兩國元首在G20大阪峰會期間達成共識,雙方同意繼續推進以協調、合作、穩定為基調的中美關係。雙方宣布將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礎上重啟經貿磋商。

  豁免華貨關稅為紓緩美企負擔

  同時,美國貿易代表處發布消息指,美國政府9日公布,將免除從醫療設備到關鍵電容器等110種中國產品的高額關稅——這110種中國產品,不受去年7月6日對340億美元中國產品開徵的25%關稅影響,可紓緩美國企業負擔,追溯至徵稅日起計,豁免期由昨日起延長一年。

  據外媒報道,有美國醫療企業表示,美國政府之前向(中國產)放射治療設備徵收關稅,加上沒有好的替代品選擇,只會削弱競爭力,損害公司利益。美國政府今年5月就接獲13000份豁免申請,惟駁回當中四成約5000多項申請,其中電動車企業Tesla部分中國製汽車電腦系統未獲豁免,據稱有關產品與「中國製造2025」有關。

  美企供貨華為獲有條件解禁

  另外,據多家外媒報道,美國商務部9日還表示,將給部分美國企業發放許可,允許這些企業繼續與被列入美國商務部「黑名單」(即「實體名單」)上的中國華為公司繼續做生意——前提是這些生意不會對美國的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美國商務部官方網站亦確認此事。在該網站刊登的一份發言稿中,美商務部部長羅斯表示,他將給那些「不會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與華為的生意頒發許可,並稱此舉是為了落實兩周前特朗普在大阪G20峰會上對中方作出的承諾。

  羅斯還表示,華為仍將處在被制裁的「實體名單」上,任何與華為的交易仍須要美國商務部許可。有分析指,業界只能通過提交許可證申請的方式確定哪些產品不危及美國國家安全,這些申請有可能被拒絕。這或許表明,對中美貿易磋商的前景還須打個問號。

  對此,華為方面昨回應指,美國以安全問題為理由嚴厲制裁華為,是公司30多年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小困難,對內地巿場影響微不足道,惟在海外巿場受到一些影響,因華為在海外並無構建自己完善的「底座」。華為現時必須解決如何開拓海外巿場、建立自力更生的生態。

  中美就核心議題達共識面臨挑戰

  對於美國商務部新舉措,《紐約時報》指,這一決定將給諸如高通、英特爾、谷歌和博通等美國企業帶來利好,因華為是這些企業的大客戶,會從他們這裏購買用於手機和通訊設備的芯片。美國科技公司其實一直都在游說特朗普政府,希望其放寬對華為的限制——這些限制不僅會導致這些美國企業失去一個主要的營收來源,而且並不會阻礙華為的發展,畢竟華為還可從日本或韓國等美國企業的競爭對手那裏購買替代產品。在資本市場上,昨日,美股中的芯片股與A股中的華為概念股均出現上揚。

  不過,正如路透社所指,不少美企和業內觀察人士仍對美商務部最新表態持觀望態度,因美方並未明確表示什麼樣的交易才不會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華爾街日報》亦指,羅斯沒有就這些許可究竟什麼時候會頒發給出具體時間表。另有媒體引述消息人士稱,中美兩國目前在核心需求方面仍存在「相當大的分歧」,未來在最棘手問題上達成共識將是一項挑戰。

  中美重啟磋商 發出積極信號

  據新華社報道,中美兩國元首於G20大阪峰會舉行會晤,同意重啟經貿磋商。對此,多國專家學者看法積極,認為這不僅符合中美兩國利益,也有利於世界經濟。

  荷蘭國際集團德國首席經濟學家卡斯滕?布熱斯基表示,中美兩國元首會晤釋放了積極信號,給今年下半年中美經貿摩擦緩和創造了機會。

  意大利米蘭博科尼大學國際貿易專業經濟學家卡洛·阿爾托蒙特認為,這一進展非常重要,因為它有助於在困難時期重建市場信心。意大利國際事務研究所副主席埃托雷?格雷科認為,中美重啟經貿磋商「是一個新起點」,但後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作為跟中美兩國都保持密切經貿往來的新興市場國家,印度尼西亞一直對中美經貿磋商保持高度關注。印尼兩位知名經濟學家日前都表示,樂見中美兩國重啟經貿磋商。

  印度尼西亞大學教授、印尼前貿易部長馮慧蘭說,中美兩國重啟經貿磋商一定程度上緩和了外界擔憂。「中美兩國可通過世界貿易組織等多邊貿易機制進行協調並尋求解決方案。」7月初剛剛在中國大連參加了2019年夏季達沃斯論壇的馮慧蘭還對中國經濟前景表示樂觀。她說,中國有足夠的政策工具,龐大的國內消費市場,雄厚的科技實力,以及日益繁榮的周邊市場,這都有利於中國經濟結構調整與升級,中國經濟前景總體向好。

  印度尼西亞瑪瑯國立大學校長穆爾賓?喬蘇亞?森比林說,他對中美兩國經貿磋商前景保持樂觀,「一體化的世界經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貿易保護主義不受歡迎」。

  董建華:對未來中美關係感樂觀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張智榮報道:一連兩日的「中美經貿關係:現狀與前景」國際論壇昨在港閉幕。全國政協副主席、中美交流基金會創辦人董建華會見傳媒時表示,中美關係十分重要,他對未來中美關係繼續向前推進感到樂觀。他表示,中美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在經貿上有高度互補性,兩國重啟談判是個好消息,合作對雙方都有利,對抗則會兩敗俱傷。

董建华 资料图片

  董建華指,中美關係非常重要,美國和中國分別是世界上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世界技術的領先者,兩國如何合作、共同前進,很大程度上決定未來每個人的生活。因此,兩國應該認識到相關挑戰,並向前發展。他認為,中美貿易存在種種互補,即使現時存在貿易逆差,但相信最終會消失。他強調,對未來中美關係繼續向前推進感到樂觀。

  吵吵鬧鬧誰都沒有好處

  董建華表示,中美兩國間經濟關係日益密切,如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及天然氣消費國之一,而美國則為全球最大的石油及天然氣生產國;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農產品消費國,而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中國擁有快速增長的中產階層,他們的消費需求龐大,而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品供應國之一,其商品可以滿足中國的中產消費者。因此,中國對消費品、石油、天然氣及農產品的需求與美國對相關商品的提供形成很好的匹配。

  董建華還稱,G20大阪峰會上中美兩國領導人會面並發表講話,令他對中美貿易談判成功感到樂觀,因為合作對大家都有好處,吵吵鬧鬧雙方都沒有好處。雖然在科技領域或還存在一些問題,但最終可以談好,基於這樣的一些理由,他感到比較樂觀。

  香港發揮溝通平臺作用

  針對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雙方牽頭人的最新通話,董建華認為,談判正在進行,雙方在尋求解決方法,這是好消息,保持溝通也符合大家的期望,希望往後的日子裏有越來越多的可能性。貿易談判從來都不容易,但他認為現在走在正確的軌道上。

  董建華又指,此次論壇上,各地專家就重要議題進行深入探討,與會者都深深明白中美關係以及中美經貿關係的重要性,每個人都希望尋找方法令雙邊關係繼續向前推進。此外,他強調,香港可以作為中外專家溝通平臺,在經貿磋商中發揮自己的作用。

  「開門見山」增強中美互信

  對於此次中美經貿關係國際論壇,包括眾多國家前政府首腦、高官以及學者、專家、商會成員在內的與會者紛紛表示,此次「開門見山」的交流令他們收穫頗豐。國家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亦表示,此次論壇為中美兩國的溝通交流開了個好頭,希望未來可以在香港舉辦更多活動,為兩國提供溝通平臺。

  論壇規格高水平高成果好

  魏建國用了三個詞來形容此次論壇:第一,規格高,出席論壇的前政府首腦、部長將近18位,還有著名的學者、專家、智庫代表來此交流;第二是水平高,兩天的論壇舉行了差不多30場的活動,大家都直奔主題,共同尋找問題、提出方案;第三,成果好,這次論壇中美雙方增加了互信,中方看到美方有很多人是站在兩國共同發展的角度來交流的,除了經貿關係,亦共同在WTO、氣候變化、開拓第三方市場等方面談了很多。

  魏建國續指,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亦將是中國擴大改革開放相關優惠政策密集出臺的一年。他說:「希望美國意識到其會從中得益,不要忽視中國這個擁有近4億的中產人口的巨大潛力消費市場,不然腸子都要悔青了。」

  對談判多點耐心

  國家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表示,在中國40年改革開放的過程中,與世界經濟漸趨融合,也在為世界經濟的發展作出我們的貢獻。未來中國會推進更高水平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亦將更緊密與世界經濟融合。

  香港中文大學高等金融研究院理事會主席劉遵義提出,如果中美兩國緊密合作,雙方甚至全世界都會受益;而另一方面,在中美貿易戰中,中國的潛在損失沒有想像中那麼嚴重,假設中國所有出口至美國的商品都被叫停,對GDP可能造成的最大傷害是2.4%,中國有能力應對貿易戰。他表示,對兩國談判感到樂觀,認為如果兩個國家經濟層面上越互相依賴,他們越不可能出現安全問題。不過,他提醒任何談判都要花時間,大家要多一點耐心。(記者范曉昱)

[责任编辑: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