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网訊】9月26日下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活動新聞中心舉辦第二場新聞發布會,人社部、民政部、衛健委及教育部等部門負責人介紹了70年來中國在就業、住房、醫療、教育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並介紹了中國在滿足人民新期待,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情況。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活動新聞中心昨天舉辦第二場發布會。新華社
第三產業就業佔比近半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張紀南表示,在就業方面,中國就業局勢保持長期穩定,實現了比較充分的就業。他透露,中國就業人數從1949年的1.8億人增加到2018年的7.8億人,擴大了3.3倍,同期的人口數擴大1.6倍。其中城鎮就業擴大了27.3倍。近年來,中國城鎮新增就業已連續6年超過1300萬人,每年新增數接近1949年城鎮全部就業人數。
內地就業結構持續優化,城鄉就業的格局實現了歷史性轉變。城鎮就業人員佔比從1949年的8.5%,提高到2018年的56%。第三產業就業的佔比從1952年的9.1%,提高到2018年的46.3%。就業渠道多元化、就業形式多樣化不斷發展。同時,就業質量穩步提升。勞動者職業技能水平大幅提高,技能人才隊伍發展壯大。職工收入不斷增長,勞動者權益得到有效維護。
談及目前就業形勢,張紀南表示,就業是個國際性的問題,中國有近14億人口和9億勞動力,就業更引人注目。就業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但就業的發展狀況既取決於經濟發展的速度,也取決於經濟發展的結構。中國的就業數量大,但是中國的經濟體量大、市場大,尤其是近年來第三產業發展迅猛,容納的就業量在不斷擴大,創業創新活躍,新就業形態蓬勃發展,這些都對保持就業穩定具有良好的基礎性作用。
從數據上看,張紀南介紹說,內地就業的主要指標運行在合理區間。1-8月份城鎮新增就業984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89%。8月份的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是5.2%,低於5.5%的預期控制目標。市場的供求基本平衡,第二季度人力資源市場的求人倍率是1.22,市場供求繼續保持總體平衡。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這些重點群體的就業相對也是穩定的。張紀南指出,「今年大學畢業生834萬,創新高,目前他們的就業情況和往年的水平基本持平」。
在社會保障方面,張紀南介紹,中國基本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納入保障範圍的人員越來越多。數據顯示,1951年內地參加勞動保險職工人數僅269萬人,現在基本養老保險已覆蓋超過9.5億人。失業、工傷保險的參保人數均在2億人以上,覆蓋絕大多數職業群體,社會保障卡的持卡人數現在已近13億人。
住建部:促進實現全民住有所居
在昨天的發布會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王蒙徽表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住房保障制度不斷完善,保障能力也顯著提高,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體系。到2018年,全國累計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約7000萬套,還有2200多萬困難群眾領取了公租房租賃補貼。十八大以來,全國開工建設的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4000多萬套,惠及了1億多住房困難群眾。
鼓勵發展共有產權房
對於下一步的住房保障措施,王蒙徽表示,將加快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和住房市場體系,加快解決城鎮中低收入居民、特別是新市民住房問題,促進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將進一步做好公租房保障工作,健全公租房申請、輪候、准入、退出等機制,逐步推廣政府購買公租房運營管理服務,不斷提高公租房管理服務水平。
同時,將大力發展和培育住房租賃市場,總結推廣12個城市住房租賃試點經驗,落實各項支持政策,增加租賃住房有效供應,着力解決新市民等群體的住房問題。此外,將因地制宜發展共有產權住房,總結北京、上海共有產權住房試點的經驗,鼓勵人口流入量大、房價較高的大中城市,結合本地實際發展共有產權住房。
衛健委:優化資源分配 解決「看病難」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馬曉偉昨天談及如何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時指出,將主要從資源配置的角度、從事業發展的角度來解決上述問題。
具體來說,將穩步推進國家醫學中心建設。提高各省的醫療衛生水平,而不是都到北上廣來看病。
同時,繼續實施縣級醫院能力提升工程。他強調,要想解決幾億農民「看病難」和「看病貴」的問題,就要把農民大部分的疾病解決在縣域內。內地還將加強區域的醫療機構資源整合,加強基層的建設,讓「看病難」問題分解為「大病在醫院、小病在社區,康復回社區」,加快構建整合型醫療服務體系。
馬曉偉還指出,為解決「看病貴」的問題,要完善藥品政策,解決藥價虛高問題,這牽扯到醫藥產業,牽扯到醫療服務產業。這個問題如果解決好,對中國醫藥產業的戰略重組和良性競爭,會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財政教育支出佔比高企4%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昨天介紹說,經過70年的努力,中國已建起當今世界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各級各類學校51.9萬所、各級各類教育在校生2.76億、各級各類專任教師1670多萬。「這三個數據常常使外賓聳肩、張嘴、瞪眼睛,說明我們發展取得的成績」,陳寶生說。
陳寶生指出,中國從2012年開始,實現了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GDP比重達4%的目標,並連續7年保持在這一水平上。2018年,全國教育投入總量4.6萬億元人民幣,和建國初比,年均增長13.4%,教育支出已經成為公共財政的第一大支出。
此外,國家新增勞動力中有48.2%的人接受過高等教育,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了13.6年。「這是很重要的人力資本積累的過程」,陳寶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