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稿】企業應與國家戰略同向而行 林龍安:依靠祖国拥抱香港-香港商报

【专稿】企業應與國家戰略同向而行 林龍安:依靠祖国拥抱香港

2019-10-09
来源:香港商报

   「國家的強大是我們的依靠,『一國兩制』是香港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不二法寶;真正為國家和社會作出貢獻,才是穩健、長遠的發展之路。」適逢新中國成立70年,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太平紳士、禹洲集團董事局主席林龍安回顧企業發展之路時,始終對國家不同時期的迅速發展、香港融資平台作用心懷感恩。25年前,林龍安創立禹洲集團;如今,禹洲遍及包括香港在內的全國30個城市。接下來,他將帶領禹洲集團,繼續朝着企業規模突破千億的目標進發。

  香港商報記者 呂希蘊

  來港上市開啟千億新征程

        林龍安表示,禹洲地產將繼續為香港與國家發展貢獻力量。

  1964年,林龍安出生在福建惠安。一路走來,他見證了國家不同時期的變化。1988年,國家推出房地產改革,這亦是他在完成本科學業去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深造的同一年。從中科大碩士畢業後,經過幾年的鍛煉與摸索,林龍安決心創業。1994年,在國家改革開放的浪潮下,他以廈門的房地產行業為突破口,建立了禹洲集團。

  在林龍安帶領之下,禹洲集團成長迅速。不過,房地產是典型的資金密集型產業,林龍安很快意識到,穩健的資本化才是維持企業生命力,做大做強的基礎。他開始帶領集團籌備上市。2009年,禹洲地產(1628)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上市意味禹洲開始從家族型企業走向社會綜合型企業。「沒有上市前,房企融資是非常單一的,就是開發貸,但上市後就意味禹洲的融資全面向資本市場靠攏。」林龍安說。上市可以在國際資本市場發債支撐企業在內地地產板塊增加的投資,以增加企業的現金流,同時可以為集團本身的管控體系吸納更多優秀的外部人才。2015年,禹洲的企業規模達到140億元(人民幣,下同),2016年突破200億元,2017年達到了403億元,接下來,禹洲集團的目標是在明年突破千億元。「所以說,上市是禹洲從百億走向五百億,繼而走向千億的必經之路。」林龍安說。

  回顧上市之路,林龍安說,「比想像之中更加艱辛。」其實早在2008年前,禹洲便開始手準備,因遭遇2008年金融危機,禹洲延遲至2009年才將上市工作重新啟動。林龍安憶述道,2009年10月,禹洲IPO團隊的路演,從香港到新加坡,又從倫敦輾轉波士頓,當時因金融危機等外部原因,公司市值被壓得很低,且市場對於內地房地產並不看好,下單者很少。但好在團隊透過香港和內地多方溝通意向投資人,最終突破危機,成功在香港上市。

  林龍安曾說,「沒有香港,就沒有禹洲的今天。」作為房地產企業的創始人,他認為內地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和香港的發展歷程非常相似,從香港這一平台的發展經驗來看內地房地產之路,香港的經驗具有一定的借鑒和警示意義。更重要的是,在香港上市之後,禹洲獲得了持續穩定的資金流,在融資成本和管道方面更加優化,也因此走上了快速發展之路。

  乘改革之勢擴展版圖

  林龍安將國家改革開放視為禹洲發展歷程中最重要的催化劑。1998年,國務院推行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將商品化與市場經濟引入到中國內地的住房建設與分配領域。這一舉措極大地推動了內地房地產行業的發展,並使其成為新的經濟主導產業,逐步走向成熟。

林龍安將改革開放視為禹洲發展最重要的因素。

  林龍安憶述,在改革開放30周年、房改10周年時,央視曾經做了一期評選「三件老百姓最滿意的事」的節目,當時「住房條件改善」這一選項,位列三甲。從中他感受到,住房問題開始受到人們的極大關注。改革開放以來,國家人均居住面積逐步增長,從1978年的人均3.6平方米上升至2017年的40.8平方米,人們對於住房的需求從追求擴大面積上升到追求品質。

  作為房地產企業亦須及時轉換自身定位,從1994年建立之初的第一個精品項目,他開始帶領禹洲從傳統的「建築商」轉向「美好生活運營商」,首創「護坡垂直綠化」,在風格和工程品質上體現用心。乘改革開放之勢,林龍安帶領禹洲從廈門走向全國,憑藉精準的市場與產品策略,突破重圍,建立了如今全國化、規模化的發展版圖。林龍安認為,禹洲地產既是國家改革開放的受益者,亦是見證與實踐者。

  「一國兩制」為港法寶

  國慶70周年之際,禹洲地產亦迎來了發展的第25年,亦是在香港上市以來的第十個年頭。

  在林龍安心中,禹洲的變化和發展依託於國家不斷強大,同樣受惠於「一國兩制」。「我們始終認為在香港上市是公司戰略發展決策中最正確的選擇之一。」他篤定地說,如果沒有在香港上市,就不會有禹洲的今天。他憶述,2009年禹洲在香港上市之後,走上了快速的發展之路,香港的融資管道多元、融資條件便捷、融資成本相對更低,這令禹洲獲得了充足的現金流得以發展。

  「一國兩制」方針下,香港背靠國家,同國際接軌。林龍安相信,香港的區域優勢,以及「一國兩制」的優勢,是目前內地城市很難超越和取代的。香港簡單低稅制的體系,有利於匯聚大量國際人才,又是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如今,國家又賦予了香港科創中心的定位。

  「祖國的強大是我們的依靠,而『一國兩制』是香港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法寶。」林龍安說。

  對香港未來充滿信心

  林龍安希望國家的改革開放會是持久的、永恒的。他說,「保持國家開放與國際合作是大國的擔當。」

  林龍安認為,國家繼續深化開放的過程中,其他國家的商品與金融體系亦可有機會與中國經濟的發展有所結合,在這些新的機遇中便可找到新的成長點。而且國家深化對外開放,亦是對國際金融體系的巨大貢獻。

  作為緊密聯繫內地和香港的企業領袖,同時又是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林龍安希望香港和內地能夠互利互助,共同守護和平與繁榮。如今,香港面臨回歸以來空前的挑戰,經濟前景承受巨大壓力。他表示,「香港是我們的家園」,自己將會以身作則,在經營好企業的同時,一如既往支持國家、支持特區政府,守護「一國兩制」。禹洲地產會在力所能及之處,為香港的經濟發展作出更大的努力。

  林龍安續說,儘管當下面臨挑戰,在「一國兩制」之下,香港工商界的發展空間依然廣闊。香港不僅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龍頭城市,亦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龐大市場,「我們仍對香港的未來充滿信心」。

  香港優勢亦是國家軟實力

  一路走來,林龍安始終堅信:「企業的成長方向和戰略調整應該與國家的戰略和政策同向而行。」在談及未來的發展規劃時,林龍安將「一帶一路」倡議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視為未來5年內發展的關鍵機遇。「我關注香港和內地經濟發展的關聯,也希望積極促進香港和內地的互利共贏。」

  作為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林龍安希望香港和內地能夠繼續互利互助。

  粵港澳大灣區未來將形成世界新興城市群。林龍安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未來發展不僅是城市之間的連接,更多的是在經濟、文化以及人才方面的互聯互通,透過融合,將不同的城市分工和資源整合到一起,形成新的競爭力。

  在他看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既有利於形成「一帶一路」支撐點,亦有助於整合內部的區域經濟布局,加強對外開放。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定會是企業發展的新機遇,不僅是創新科技企業,對於房地產業的綜合發展同樣充滿機遇。

  林龍安表示,今年,禹洲用「招拍掛」方式獲得了廣東省佛山市的優質土地,並且已經在中山、東莞、惠州、珠海、深圳等灣區城市進行了全線布局。未來,禹洲地產將會繼續加大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布局,增加區內的土地儲備與銷售佔比。林龍安說,「目前,我們的第一業績貢獻來源是長三角地區,第二業績來源地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是粵港澳大灣區,它將成為集團銷售和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林龍安是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在2018年兩會期間,他提交了《讓香港專才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尋找發展新機遇》的建議,建議加強粵港澳的合作互利,突破制度的局限,促進三者之間的交流與融合,並且在技術引進、專業資格互認,以及居住環境改善方面分別提出了建議。

  林龍安亦希望香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城市之一,其優勢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他認為,香港擁有自由開放的市場,法治的環境,與國際接軌的監管體系,以及國際化的人才資源,這些始終都是國家寶貴的「軟實力」。目前,內地愈發開放,許多城市的硬件環境已經趕超香港,透過粵港澳大灣區這一平台,兩地在資金、人才的流動上會更加便捷。「這對所有落地粵港澳大灣區的企業來說,有利於形成更為良性的生態環境。」林龍安說。

  談及接下來的發展規劃,林龍安道,禹洲地產上市十周年之際,亦是成立的第25年,禹洲地產將繼續依託香港,擁抱香港,為香港與國家的發展繼續貢獻力量。

[责任编辑: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