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察】貿戰停火後的中美關係-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中美貿易戰 > 最新报道

【時事觀察】貿戰停火後的中美關係

2020-01-06
来源:香港商报

   作者:吳幼珉

  中美短期內將簽署首階段貿易協議;中國是貿易順差國,會有相對大的讓步,卻不可能作出削弱本國競爭力的承諾。中國追趕美國的態勢未變,那是美國不願意看到的;因而首階段貿易協議只標誌着兩國貿易戰「停火」及後戰鬥仍將持續。

  進入「新冷戰」階段?

  中美間本來並沒有不可調和的矛盾。特朗普出任總統後,把一批反華鷹派人物引入他的管治團隊;在政客和媒體推波助瀾下,美國國內反華情緒高漲,美國政府也調整了對華政策。

  中美至今仍避免發生大規模武裝衝突,兩國更有正常外交關係和文化交流,軍隊間也有貌合神離的往來。

  眼下,美國對華政策已不僅局限於關稅戰,還企圖分裂中國,利用意識形態在國際上孤立中國,限制兩國人員往來和美國華人群體活動等。因此,除武裝衝突還沒有上演外,美國的全方位敵視中國政策反映兩國關係與過去一段時期相比,已發生了質的變化,新冷戰時期也已經來臨,只是難以估計那種態勢會持續多久。

  在美蘇冷戰時期,雙方對抗往往是通過局部的代理人之間戰爭,或軍備、科技和外交競賽,以及意識形態對抗等形式進行。與舊冷戰不同,中美新冷戰更多涉及經濟和軟實力較量,其次才是武器裝備的競賽。與美國不一樣,當代中國無意捲入代理人戰爭。

  舊冷戰時期,美國為首的北約、資本主義陣營與前蘇聯為首的華沙條約組織、社會主義陣營是博弈的雙方。今天的中國明智地不與特定國家結盟,卻與世界很多不同制度的國家通過金磚組織、上海合作組織、「一帶一路」、G20、中非、中歐、中國東盟論壇、開發銀行等平台來發展密切的經濟和人文交流。

  有理有利有節應對博弈

  美國政策不僅僅是為了「打老二」,還有意識形態和地緣政治因素。特朗普是新冷戰的禍首,而當美國國內反華情緒被鼓動後,不論誰當選新一屆美國總統,美國能否改變其對華政策也是未知的。

  中國當前國內政治較穩定,因而美國把干預中國內政的力點放在諸如香港、台灣、新疆、西藏等較容易激化矛盾的地區。而以人權、民主為藉口挑動中國國內矛盾,也有利美國通過共同價值觀聯合其他國家一起反華。惟特朗普上台後,美國與其盟國關係惡化,民主等藉口也較難成為它們的「共同語言」。

  目前,中方對應挑戰大體是見步行步的;而如果對外來干預處理不當,個別地方的騷動也可能波及國內其他地方。

  世界不少國家既不喜歡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對中國崛起也不放心,它們對中美博弈主要還是作壁上觀。

  在另一方面,中國也能主動挑戰美國霸權,特別表現在維持國力增長和外交布局兩個方面,基本上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中國更與美國許多盟國建立了戰略夥伴關係。

  中國的問題主要是國力能否持續增長,首階段貿易協議對中國的意義在於它給了中國時間。試想如果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當對美出口佔中國總出口、和中國對美貿易順差與中國GDP比例都大幅縮小以後,美國再打關稅戰將對中國不痛不癢。

[责任编辑:郑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