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網讯】记者敖雷报道:全球科学家正在与新冠疫情赛跑,国家卫健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郑忠伟在6日下午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公布了中国研发疫苗的最新进展。他表示,首批筛选了8家机构确立了9项研究任务,包括灭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组的亚单位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中的DNA疫苗均已进入实验动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阶段。他专门指出,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可通过鼻腔滴注接种,如果研制成功可提高接种率。
14个检测产品投入临床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在会上介绍,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科研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新冠疫情可诊、可治、可防的态势基本形成。可诊上,已经有14个检测产品获批并应用于临床,整体检测水平显著提高;在可治方面,磷酸氯喹、托珠单抗、中医药当中的有关方剂和注射液等一批推荐的药物以及康复者血浆、血液净化治疗这样一些治疗方法也纳入到诊疗方案。正在积极推动干细胞、单克隆抗体等先进技术用于危重症患者治疗研究。在可防方面,开展了多种传播途径的动物实验,为有针对性的做好防控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表示,在前期主要针对以PCR为主的核酸试剂研发后,近期又部署一批研发项目,包括:90分钟内完成高灵敏度的核酸检测、针对咽拭子采集过程中取得抗原检测以及针对抗体的检测均可在30分钟以内完成。他指出,最新审批上市基于恒温扩增芯片技术、一次能对6种呼吸道病毒进行快速检测的试剂盒,可以对多种呼吸道常见病毒进行一并检测,在90分钟内完成检测并区分新冠病毒感染、其他病毒感染。
疫苗研发只算“健康账”
全球有二十多种新冠肺炎疫苗正在研发中,可以说是科学家在与疫情赛跑。郑忠伟表示,新冠疫情发生以后科研攻关组专门设立了疫苗研发专班,首批筛选了8家机构确立了9项研究任务,沿着5条技术路线推进疫苗攻关,包括灭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组的亚单位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中的DNA疫苗均已进入实验动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阶段。“估计在4月份,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部分疫苗有望能够进入临床研究或者应急使用。”
至于疫苗的安全性问题,郑忠伟说,“研发单位不计成本的进行了一些研发用品的备份,并且集中大量优势力量,把可并联的这部分进行合理并联,有效地推进了研发进度。”他表示,国家特别强调科研攻关单位不算经济收益账,只算“人民健康账”,而且给予了专项资金保障,并作出了未来疫苗储备制度建设的承诺。
托珠单抗可阻断炎症因子风暴
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孙燕荣表示,第一阶段围绕药物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进行,现在已经有一批成果,包括磷酸氯喹、中医药、托珠单抗、人工肝以及恢复期血浆一系列的成果陆续进入诊疗方案,应用和服务于临床救治一线。湖北全省应用中医药进行救治的患者已经达到90%以上,同时临床数据还显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重治疗效果更好。托珠单抗是在第七版进入到诊疗方案的,现在已经在武汉前线应用于治疗重症患者,截至3月5日已经有272位重症患者使用托珠单抗进行救治。至于恢复期血浆治疗,目前已经完成154例重症患者的治疗,临床显示出较好疗效。
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周琪分析说,中国科技大学基础研究的科学家,他们带着设备进入隔离区,进入ICU对31个病人做了30多种免疫因子检测,最后找到了一个叫白介素6,并认为是引发炎症因子风暴的直接诱因。通过寻找阻断白介素6的药物找到了托珠单抗,初期实验的20个病人中,19个重症、一个危重都是一天之内体温下降,2周内19位病人出院,1位从危重转为重症,“目前,已经在14家定点医院开展临床研究,希望它也是一个对病人能起到积极救治作用的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