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伍敬斌報道:當地時間7月20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因為所謂的新疆人權問題,美國將11家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這11家公司將無法購買美國原創產品,包括商品和技術。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昨日表示,這違反了國際關係的基本準則,干涉中國內政,損害中方利益,中方對此堅決反對,並將繼續採取一切必要舉措,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專家認為,目前美國對華策略已經從原來的對華接觸加遏制轉變成全面遏制,幾乎已到科技冷戰的邊緣。中國應儘早保障自身供應鏈與產業鏈的穩定,爭取更廣泛的國際合作,並進一步地開放市場和優化營商環境,以此應對美國與中國的脫鉤。
美對華施壓不斷升級
在2019年10月和2020年5月間,美國商務部已分兩次因為同樣的理由將37個機構或個體列入「實體清單」。
據了解,此次遭受制裁的中國企業中,除了一些紡織企業之外,合肥寶龍達信息技術從事計算機高性能板卡、筆記本電腦、液晶膜組等電子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美菱股份則是「美菱」冰箱背後的廠商;南昌歐菲光是iPhone前置攝像頭和後置攝像頭模組的供應商;碳元科技深耕於高導熱石墨散熱材料的開發、製造與銷售,其客戶包括三星、華為、OPPO和vivo等。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所首席研究員、副所長張茉楠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目前美國對華策略已經從原來的對華接觸加遏制轉變為了全面遏制。可以看到,今年以來美國在尋找各種藉口不斷地對華施壓。此外,還有美國所謂的「經濟繁榮網絡計劃」,這些都是美國不斷對華制裁的升級版。這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產業戰或者科技戰,而是更多地把國家安全泛化,把中國的科技公司或者其他公司與政治掛鉤,然後實施制裁。
張茉楠認為,美國現在已經沒有了國際規則,或者是傳統意義上各國都要遵守的國際法律,其如今是用國內法來代替國際法、以國內規則來代替國際規則,美國對華實施的這些制裁就是它長臂管轄的一部分。目前中美關係的這種趨勢,實際上已經滑向科技冷戰的邊緣,美國正在一意孤行地去推動與中國脫鉤,甚至還要拉上盟友一起去中國化。
衝擊全球高科技合作
美國的做法將造成何種影響?張茉楠認為,首先,美國自身將受到這一行為帶來的極大影響,畢竟包括5G在內,中國都是美國高科技的最大海外市場,無論是需求市場還是產業關聯,中美科技領域都有非常廣泛的產業合作,對中國的打擊首先影響的是美國以及在華美企的利益。包括此次受制裁的中國企業中,就有蘋果的供應商。對於中國來說,損失當然也是很大的。張茉楠表示,除去這一事件本身對中國造成的損失,還可能會在國際上產生一種,比較負面的示範效應,它可能會牽扯到其他國家與中國的合作。
籲中國應作三點應對
中國面對這樣的局面,中國應該如何做?張茉楠表示,對中國來說,最重要的還是辦好自己的事情。美國對中國的制裁未來很可能是一個常態化的打壓。所以,中國首先應該要保障自己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的安全和穩定,至少要保持供應鏈的彈性。對於一些重要產品,研發國產替代品,或者加速產業鏈、供應鏈與相關零部件的多元化,是最先要做到的事情。
其次,中國要繼續加大與其他國家的跨國產業合作,比如歐盟、日韓或者其他國家。儘管美國在拉攏,但中國仍是歐盟與日韓最大的海外市場。
第三,從吸引海外投資的角度來說,中國應該進一步地開放市場和優化營商環境,並繼續進行制度性的改革,這也能很大程度上穩定包括美國的跨國公司在內的海外投資者的信心。實際上,美國目前的做法與很多美國跨國公司的利益是背道而馳的,美國跨國公司在華有巨大的商業利益,它們每年在華的投資或者是銷售能達到5000億美元,幾乎相當於中美經貿總額。
【鏈接】京:中國5G 市場保持開放
近日,有外媒援引消息人士說法稱,如歐盟國家效仿美英在5G網絡中禁用華為,中國商務部將考慮實施出口控制措施,阻止諾基亞和愛立信公司向其他國家出口在華製造的產品。在昨日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記者詢問發言人汪文斌對此能否證實。「這條消息毫無依據,是惡意捏造的假新聞。」汪文斌表示,中國對包括諾基亞、愛立信等歐洲企業在內的各國電信企業參與中國5G市場合作保持開放。
法「不禁」華為投資5G
另據路透社報道,法國財政部長勒梅爾21日向媒體表示,「我們不會禁止華為投資5G電信網絡」。
自英國7月14日對華為的電信網絡合作做出最終表態後,比利時、瑞典、德國、新西蘭、泰國這5國的代表人士以及當地的電信商,稱不會將華為排除在5G建設門外。如今,對華為伸出橄欖枝的國家又增多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