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偃月刀,一把有靈魂的神器-香港商报

青龍偃月刀,一把有靈魂的神器

2020-11-23
来源:香港商報網

 世界上再沒有一件兵器,能夠像青龍偃月刀那樣,受到人們的尊崇,具有神聖的地位了。全球數以萬座的關帝廟,每每可以看到青龍偃月刀威武的神影,規格大一些的關帝廟甚至還專門為青龍偃月刀建造一座刀樓,供人們焚香敬拜,祈求平安。

 武廟之冠,關公故里山西運城的解州關帝祖廟崇寧殿前,矗立三把青龍偃月刀,每把均重300斤,威武莊嚴,讓人凜然而生虔敬、肅穆之心。

 有着「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之美譽的天下第一關 —— 山海關城樓上有把悠久歷史的青龍偃月刀,刀鋒向東,被視作山海關的「鎮關之寶」。

 新加坡有座180年歷史的岡州會館,三樓武術館裏有把需要六七個人抬才能抬得動青龍偃月刀,是該館的鎮館之寶,展現了新加坡華人對關公的崇敬、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自覺傳承。

 作為武聖關公的標誌性武器,青龍偃月刀與忠義神武關聖大帝的英雄形象早已融為一體,成為中華民眾心目中奮勇抗敵、斬奸除惡、鎮妖祛邪、護佑平安的文化象徵。

 劉禹錫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青龍偃月刀在伴隨關公萬古流芳的英雄事跡中,逐步演化成為有靈魂的神器,被注入了深層次的文化內涵。

 首先,青龍偃月刀是忠義之刀。羅貫中有詩讚雲:「忠義慨然衝宇宙,英雄從此震江山。獨行斬將應無敵,今古留題翰墨間」。關公是中華民族忠義精神的代名詞,一生都在為「志興漢室」的宏偉志願而鏖戰沙場。關公提青龍刀,騎赤兔馬的忠義形象,被鐫刻進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也融入了中華民族精神的血液了,成為有歷史以來忠義愛國教育的主要輸出口和主要教材。

 其次,青龍偃月刀是神勇之刀。自關公追隨劉備以來,關公手提青龍偃月刀,一路過關斬將,義勇無敵、神威蓋世的威武形象被定格在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深處。羅貫中揮舞如椽妙筆,暢快淋漓描繪出關公橫刀立馬,叱吒風雲,戎馬倥傯的戰鬥生涯,為讀者留下諸多「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醜」、「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斬龐德水淹七軍」等精彩畫卷,關公的英勇神武形象在中華兒女心中深深紮下了根。正如魯迅先生所言,《三國演義》「惟於關公,特多好語,義勇之慨,時時如見矣。」

 再次,青龍偃月刀是君子之刀。歷史上的關公不僅勇冠三軍,而且儒雅知文。《三國演義》讚揚關公:「漢末才無敵,雲長獨出群。神威能奮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鏡,《春秋》義薄雲。昭然垂萬古,不止冠三分。」關公深諳春秋義理之道,素具君子風範。關公戰長沙之時,黃忠被戰馬前失,掀在地下。關公沒有趁人之危,反而放過黃忠。此一戰關公不僅勇中帶義,而且義中有仁,符合中華傳統文化對君子風範的理解和詮釋。

 第四,青龍偃月刀是正義之刀。縱觀關公一生,浩然正氣,義字當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耿耿精忠,堪為大丈夫楷模。關公為了興復漢室,為了正義事業,出生入死,艱苦備嘗。白居易說:「不忘初心,必果本願也」。關公一心一意、全始全終的人格品行,為中華傳統道德思想立下了萬世不滅的道德標杆。唐朝大書法家、禮部尚書虞世南寫詩讚頌關公:「利不動,色不悅。威不屈,害不折。忠耿耿,義烈烈。偉丈夫,真豪傑。綱常備,古今絕。」

 青龍偃月刀之所以能夠跟隨關公,受到世人的敬仰、尊崇,正是基於人們對關公人格的欽佩、仰慕,對青龍偃月刀注入了符合傳統道德文化思想的精神內涵,從而讓青龍偃月刀具有了靈魂的屬性,有了鮮活的生命。

 尊崇、敬畏是信仰催生的內生動力。青龍偃月刀的形象負載了多重的文化內涵。青龍偃月刀也由此從一把戰爭中的武器,演變成為了一種華人心目中展現忠義神武、正氣正義精神力量的文化符號。(弘揚關帝文化 彭允好)

[责任编辑: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