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的錯誤歷史傳說探討 蜀漢失荊州真象解析(五)-香港商报

三國的錯誤歷史傳說探討 蜀漢失荊州真象解析(五)

2021-01-08
来源:香港商报网

 前文後段我們提到東吳孫氏有稱帝自立的熊豹野心,以及攻取荊州是其戰略目標的基本國策,且志在必得。那麼,如此重要情勢蜀漢到底有沒有察覺與防範呢?關公能被稱為三國第一勇將萬人敵,當然早就看透東吳的野心,從下文關公準備北伐時的考量與布置就可看出一二。而「北拒曹操,東和孫權」的規劃,係蜀漢在諸葛亮三分天下之計的隆中對策,因此,關公 受命後才會積極執行其國家方略。

 三、起兵襄樊的考量與準備

 (一)進攻襄樊的最佳時機: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在《三國志‧蜀 書》卷五《諸葛亮傳》〈隆中對〉曰:「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閽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冑,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若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孫權,內修政理;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有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 , 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此文即謂,益州(今四川成都一帶和陜西南部),形勢險要,肥沃的田野綿延千里,稱得上是富庶的「天府」啊!漢高祖劉邦就是藉益州為基地,終於成就了他的帝業。此際領有益州的劉璋,卻是相當的愚昧懦弱,北方又有號稱「張天師」的張魯盤據著。這裏人民眾多,地域內物產豐富,可是,劉璋卻不曉得順應民情, 加以慰問安撫。一般智慧才能之士,沒有一個內心不企盼有一位賢明的國君來領導 他們的國家。將軍您既是漢朝皇室的後裔,四海之內也都相互稱讚您的守信重義,您不妨廣大延攬天下的英雄,眼前您需要賢才來幫助,就像口渴迫不急待要喝水一般啊!如果您能先據有荊州、益州, 憑著它的險要形勢,西邊跟諸戎和平相處,南邊又把夷越安撫妥善,向外結好孫權,對內則修明政治。一旦天下局勢發生變化,只要派遣一位最優秀的將領,率領荊州的大軍,直指宛(今河南南陽)、洛(今河南洛陽),您則親自統率益州的部眾,開向秦川(今陜西關中一帶),這麼 一來,老百姓們怎麼能不高興萬分,爭先恐後地提著飯籃和水酒來犒賞您的軍隊呢?要是這個計劃能實現,我想,不僅可 以成就您的霸業,就是漢朝宗室也一定能復興的!

 劉備陣營接連進攻漢中(是益州的一 郡),關公征伐襄樊(南陽郡與襄陽郡全屬 荊州),都是在執行諸葛亮〈隆中對〉「跨有荊、益」的基本國策,佔領襄樊作為將來 北上宛、洛的基地,且在建安二十四年七月進行攻伐。當時的客觀形勢對關公出兵是較有利的。第一,在此之前,南陽的侯音曾起兵反抗曹操,表示曹操在荊州北部的統治並不穩定。第二,劉備剛奪取漢中,聲勢正旺。第三,孫權不久前進攻合肥,藉吳蜀聯盟,關公可與孫權遙相呼應。所以說,此刻攻伐襄樊可謂最佳時機。

 (二)準備縝密的荊州襄樊之戰:

 1.北伐前的部署:(1)防範東吳;關公為了等待時機北伐,經過很周詳的安排謀劃,並擬定多方面的準備工作。(參考朱大渭《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套城.六朝史論》與《三國志·吳書》)

 第一,為了防禦東吳攻擊,大築江陵城,將城牆建成內外套城,形成堅固的二道防線。第二,除積聚糧餉物資外,又大造舟船,訓練水軍,以便北伐時運用漢水之利,與步兵、騎兵聯合作戰,增強戰鬥威力。第三,結合魏境抗曹勢力作為內應。如建安二十二年(西元二一七年), 對許昌少府耿紀的援助。建安二十四年與 南陽守衛侯音的配合。第四,在公安、江陵附近沿江設置「屯侯」,以便隨時監視東吳的動向。江陵距離樊城前線才180公里,當時輕騎日夜可行300公里,萬一東吳有變,只需一天多的時間即可趕回。 綜上所述,關公不只是和盟孫權,在此基礎上同樣對於孫吳可能的反叛作出相對應的準備,這從以上對東吳的防範來看,關公對東吳已經做了很周延的部署。但是結果如何,請看下回分析。(下星期五待續)(忠義人才培育學院院長 黃國彰)

[责任编辑:黄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