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帝崇拜中的財富密碼-香港商报

關帝崇拜中的財富密碼

2021-02-20
来源:香港商报网

 中國人供奉財神習俗由來已久,不僅逢年過節,要接財神、迎財神,日常生活中,商舖、公司、家居裏,也常常供財神、拜財神,祈求財神爺保佑,財源滾滾、財運亨通。

 財神掌管天下錢財,根據行業、職業、地域、信仰及信眾特點的不同,財神又被分為:文財神、武財神、準財神、財帛星君、偏財神、五路財神等各種說法。

 文財神為比干、范蠡;武財神為趙公明和關帝;準財神為劉海蟾;財帛星君即增福財神為李詭祖;偏財神經常是指被稱為「五路神」的財神,《封神演義》中,五路財神指的是趙公元帥、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和利市仙官姚少司。

 其中神職神權最高,影響力最廣的當屬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被敕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的關聖帝君。

 胡孚琛主編的《中華道教大辭典》稱:「明清以來,關帝信仰已不囿於教門……關聖帝君既是武神,又是財神,具有司命祿,佑科舉,治病除災,驅邪避惡,誅罰叛逆,巡察冥司,庇護商賈,招財進寶之職能,且法力無邊。」

 財富是人們改善生活狀態、提升生活質量的物質保障,也是社會發展、國富民強的基礎和推動力。

 漢代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財神崇拜不僅能夠滿足芸芸眾生對追求財富的美好願望和心理需求,更重要的是從精神層面積極引導人們理性地認識財富,認識財富和道德之間的關聯。

 儒家創始人,至聖先師孔子對財富與道德的關係做過精闢的闡述。

 孔子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但同時也強調:「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義然後取,人不厭其取。」

 儒家經典《大學》中有雲:「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

 意思是,增加財富要走正確的途徑,生產的人多,消費的人少;生產的人勤奮,消費的人節儉。這樣,財富便會永久充足。仁義的人發財之後會仗義疏財,扶危濟困,以此修養增長自身的德行;不仁不義的人貪婪無止境,會不惜以生命為代價,不擇手段、不計後果地瘋狂斂財。

 中華民族將「義不負心」的關公尊為「財神」,正是遵循儒家「先義後利」、「以義取利」、「義利相濟」的義利價值觀,揭示出財富與道德存在的天然聯繫,給中華商業文明建立起堪為中流砥柱的商業道德倫理規範和價值標桿。

 福建泉州通淮關嶽廟有副對聯,上書:詭詐奸刁到廟傾誠何益;公平正直入門不拜無妨。

 對聯警示世人,拜關帝,求發財,一定要公平正直,誠實守信,童叟無欺,這類人才能得到關帝庇佑,所求必應。否則,心存不善,詭詐奸刁,坑蒙拐騙者,即使進了廟門三叩九拜,關帝也不會保佑。

 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財既是養命之源,也是惹禍之根。不以正當方式得到的財富,皆為不義之財,得到快,失去也快,而且還會種下災禍的種子。

 關帝作為財神,不只給公平正直、恪守信義的信仰者帶來財運、財富,同時也給信仰者帶來了商業道德規範、商業經營智慧、源源不絕的商業品牌信譽。

 陝西富平商人劉邦禎,素敬關帝,在湖北荊州做生意,仗義疏財,豁達謙讓,每貸錢取回時總讓銀五?,不為多取,眾皆惑而不解,他也笑而不答。又常常貸粟散財,多不取利,遇家境貧寒,無力還貸者,則焚券免債,數以千計,因此受到世人稱頌,家道富裕恒久,被譽為「邑中第一家」。

 《關帝覺世真經》雲:「……但有逆理於心有愧者,勿謂有利而行之;凡有合理於心無愧者,勿為無利而不行。」

 財富是人照見心靈的一面鏡子,以義取利,能讓生活富裕無憂;見利忘義,也會讓靈魂扭曲變形。

 敬拜關帝,求福祈財,更要謹記關帝訓誨,誠實守信、以義取利,堅守商業道德底線,才能厚德載物,種下善德的因,結下財富的果,富貴平安,長長久久。(弘揚關帝文化  彭允好

[责任编辑:刘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