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神崇拜的道德文化內涵-香港商报

中國財神崇拜的道德文化內涵

2021-03-08
来源:香港商报

 在中國民間諸神信仰中,財神是掌管財富、賜財開運、迎祥納福的主要神祇。

 與西方傳入的拜金主義不同,中國的財神崇拜具有非常深厚的道德文化基礎。中國民間社會所尊奉的財神,雖然為數甚多,卻各有各的道德特質,中華民眾在祭祀、信仰、崇拜財神的同時,也是在接受一場道德的教化和心靈上的洗禮。

 關帝廟、財神廟的楹聯,明確指明了拜財神祈求財富所應具有的正確態度和需要遵循的道德規範。如:「財路隨緣取之有道;神靈主理造化在天」、「富而可求,求人莫如求己;物惟其有,有德自爾有財」、「以義為利則財恒足;既富方谷而邦其昌」、「吾宗以忠厚相承,知先世積金皆由積德;此地為秀靈所聚,願後昆多寶更要多賢」。

 財神在海內外的華人心裏,向來有?尊崇無比的地位,這其中固然有其賜財、招財的一面,但最重要的是財神崇拜中所具有的道德文化元素。

 中國人耳熟能詳、婦孺皆知的財神,如文財神比幹、范蠡、增福財神李詭祖,武財神趙公明、關帝等,在成為財神的演變過程中,以義取利的財富道德觀和價值取向才是其中的主流根脈。

 文財神比幹,是殷紂王的叔父,為人忠耿正直。因見紂王荒淫失政,暴虐無道,常常直言勸諫,後紂王怒而摘其心。後人敬重比幹因諫而死,為國守忠,又因其沒心,也就無偏無私,辦事公道,於是人們就將比幹奉為財神,寓意誠實厚道,童叟無欺。

 文財神范蠡,是春秋時期越國名臣,輔佐越王滅吳後,功成身退,化名姓為鴟夷子皮,隱居民間從事商業。期間三次經商成巨富,三散家財。後定居於宋國陶丘,自號「陶朱公」。

 《史記·貨殖列傳》稱其:「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與貧交疏昆弟,此所謂富好行其德者也。」范蠡擅於經商,深通商道智慧,富而好德,因而被人們奉為財神。古代民間流傳多種經商秘訣一類書籍,皆假託於范蠡名下。

 財帛星君李詭祖,在中國民間又稱增福相公、文財神、增福財神、福善平施公,北魏孝文帝時任曲梁縣令,清正廉潔,愛民如子,疏通河道,治理鹽堿,率先垂範,生活儉樸,常把自己的俸祿拿出來周濟貧苦百姓,深受百姓愛戴。既逝之後,民懷其德,立廟祭祀之。民間傳說李詭祖為太白金星下凡,屬金神。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年)被賜封「神君增福相公」。古代木版年畫上的財神像大部分是增福財神李詭祖。

 武財神趙公明又稱趙玄壇,趙公元帥,相傳為終南山人,秦時避亂,隱居終南山,精修得道,形象威猛,為道教四大護法元帥之一。元明時被尊為財神,《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稱其:「能驅雷役電,呼風喚雨,除瘟剪瘧,祛病禳災。如遇訟冤伸抑,能解釋公平,買賣求財,宜利合和,無不如意」。《封神演義》中,趙公明被封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之神」,率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專司迎祥納福、買賣公平,因此被奉為財神。

 關帝,是東漢末年叱?風雲、威震華夏的歷史名將,為人忠肝義膽、義重如山,身先士卒、勇猛無敵,好讀《春秋左氏傳》,手不釋卷,文韜武略,智勇雙全。史書稱其「勇而有義」,「信義卓著」,「有國士之風」。關帝成神後,神格從地方神、伽藍神、關元帥,升格為協天大帝、伏魔大帝、關聖帝君,蓋天古佛,武聖人,中天玉皇大天尊,受到朝廷民間、儒釋道教、百行百業的一致推崇。官取其忠、商取其信、民取其義、兵取其勇,各社會階層虔誠供奉,寄託?各自的思想和願望。

 華人社會將關帝尊為集戰神、軍神、商神、財神、文教神、保護神等各種神祇於一身的「萬能神」,具有「治病除災,驅耶闢惡,誅罰叛逆,巡察冥府、司福定祿,庇護商賈,招財進寶」等多重神職,財神,便是關帝萬能神格中的重要一項。

 人們對財神的虔誠崇拜,既表達了對財富的向往和追求,同時也蘊含著君子愛財取之以道的傳統財富道德觀念。

 弘揚關帝文化 彭允好

[责任编辑:岳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