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讀書人拜關帝祈文運的傳統習俗-香港商报

古代讀書人拜關帝祈文運的傳統習俗

2021-03-22
来源:香港商報

 古代的讀書人,既有着文廟祭孔的傳統禮儀,也有拜文昌的傳統習俗。

 文昌,是文運的象徵,中國民間信仰中,文昌星、文昌帝君、及「五文昌」,主管讀書人的考試命運、利祿功名,助佑文思敏捷、妙筆生花。

 文昌星,是鬥魁(魁星)之上六星的總稱,一曰上將(威武)、二曰次將(正左右)、三曰貴相(理文緒)、四曰司命(主災咎)、五曰司中(主右理)、六曰司祿(賞功進士),各有專司,「職司文武爵祿科舉之本」,掌管天下文運祿籍。

 文昌帝君又稱梓潼帝君,《明史禮誌》稱,「梓潼帝君,姓張,名亞子,居蜀七曲山,仕晉戰歿,人為立廟祀之」。文昌帝君掌天曹桂籍文昌之事。凡世間之鄉舉里選,大比制科,服色祿秩,封贈奏予,乃至二府進退等,都歸文昌帝君管理。

 「五文昌」即:文衡帝君(關帝)、文昌帝君(張亞子)、孚佑帝君(呂洞賓)、朱衣神(朱熹)、魁星,合稱為「五文昌」。

 五文昌之中,以關帝神格最高,神職最多,神力最大。相傳關帝在榮登伏魔大帝、中天玉皇之前,最初的神職是協管文昌武曲星,紫微宮裏的朱衣神。關帝在《桃園明聖經》中自述道:「吾(關帝自稱)乃紫微宮裏朱衣神,協管文昌武曲星。」

 宋代趙令畤的《侯靖錄》有則故事:歐陽修主持科舉考試時,常感覺到有朱衣人在後。凡經朱衣人點頭入選的,都是奇文,因此歐陽修有詩句感慨:「文章自古無憑據,惟願朱衣暗點頭」。自從歐陽修敘述此事以後,朱衣神就成為了士人學子篤信的神明。

 宋元開始,官方把程朱理學定為科舉取士的標準,朱熹的《四書集註》成為科舉考試的立論依據,朱熹受到儒教祭祀,成為文廟中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的大儒。因「朱衣」與「朱熹」音近,而關帝此時已榮登帝位,新一代的朱衣神便改為了朱熹夫子。

 關帝被奉為「五文昌」之一的文衡帝君,主要是因關帝深明春秋義理,為人忠義正直,處事公正嚴明,所以主管監察讀書人的道德品行、考試錄取、仕途命運,主持對讀書人的功罪賞罰。

 明清時期,讀書人筆記及口耳相傳中屢屢出現關帝托夢解題、預卜高中的靈應事蹟,因而關帝備受讀書人的尊崇、愛戴,文昌閣中多將關帝與文昌帝君的合祀供奉。

 《關帝事蹟徵信編》主編者周廣業,其家世代信仰關帝,十分虔誠。周廣業父親對他說,他十八歲時,夢見自己拜謁關帝。後來參加會試,得補弟子員,以後夢到關帝總是獲得吉祥。雍正十三年秋天,周廣業自己也夢到有關帝的使者,拿著榜文說他的名字進入到鄉試榜。他醒了以後,倍感奇異,當年的科舉果然高中。

 明崇禎刊本《關帝歷代顯聖誌傳》記述了「關帝鄉會場默助張翰林」一事:張翰林,即明代心學名家張春。張春年輕時,在江西臨江縣一座禪寺讀書,寺內供奉關帝神像。張春對關帝非常虔誠,來往從關帝像前經過,必定向神像長揖致敬,不敢怠慢。

 一天夜裏,關帝托夢給他說有耳病,請他醫治。張春看到蜜蜂在關帝神像的耳朵內築巢,便細心地將蜂巢剔除。此後,他屢次夢見關帝為他講解《春秋》一書的奧義。張春臨考,又獲關帝指示,遂中高等。次年赴省秋闈,場中筆下如有神助,又中舉。丁未年會試及第,官翰林。世人都以為是敬拜關帝的靈驗。

 關帝忠義參天,義高千古,護持國家文運昌盛,不遺餘力,庇佑士子登龍門、及高第,靈應昭彰。關帝高義散播在天地之間,無時無刻不以世人福祉為念,除飛鸞開示,降下《覺世真經》、《桃園明聖經》、《勅諭寶訓》、《忠義忠孝真經》外,還慈悲降下《戒士子文》,規勸士子「留心積德,矢志潛修」、「德行優而吉神護,可保成名」,為苦讀士子通往錦繡前程指明了正確的途徑和方向。

 古語雲:「天下學子盡屬文昌,善惡有報皆是陰騭」。關帝既是降妖伏魔、庇佑平安的伏魔大帝,又是護持和監察文運、主管讀書人功名祿位的文衡帝君,拜關帝、祈文運、求前程、禱平安,早已成為一項文化傳統,延續至今。(弘揚關帝文化  彭允好)

[责任编辑: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