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的錯誤歷史傳說探討 關帝在佛教是如何由伽藍變成古佛(一)-香港商报

三國的錯誤歷史傳說探討 關帝在佛教是如何由伽藍變成古佛(一)

2021-04-23
来源:香港商報

 一、前言

 關公就義升天後,神威顯赫,逝世沒多久就在玉泉山顯聖護佑當地居民;有心人士為感懷關帝恩澤,特於玉泉山立碑「漢雲長顯聖處」紀念,並於附近建造天下第一關廟「顯烈祠」,又稱小關廟。顯聖過程即如《關聖帝君大解冤經》載:「漢壽亭侯,一靈真氣直上斗牛,拜見斗姆元君,翻閱三生因果,始解夙根,自此屢施感應,顯靈於玉泉山寺,得蒙上帝敕命,敕封都天糾察之神,時於玉泉寺(原名覆船山寺)中,會故人普淨長老,於此清修道德,悟透本來,帝君頓明千年因果,了悟天根,參養玄理,結聚元神,護國保民,無窮感應。」

 二、關帝與佛教的淵源

 關帝成神三百七十年後,至隋朝年間,進一步與佛教結上更深因緣。如南宋志磐撰《佛祖統記》載,隋文帝開皇十二年(西元五九二年)間,天台宗智者大師(智顗)初至荊州當陽玉泉山,見該地風光明媚,山明水秀,即想在當地建造精舍講經說法。由於智者大師的德行感召,獲得關帝神靈大力幫助,順利建造完成了一座莊嚴棟宇,煥麗巧奪人目的覆船山寺(後改玉泉寺),於是智者大師就引領學眾,入駐寺內,日夜講說弘揚佛法,並授予關帝三皈五戒,因關帝神力廣大,能降伏群魔,故立為佛教護法伽藍神。

 唯智者大師立關帝為佛教伽藍護法,清代學者陳夢雷所編《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伽藍辨》,和明朝張邦濟《伽藍考辨》等卻有不同看法。他們以為,關帝英雄蓋世,在世時戰功彪炳,威震華夏。成神後,神威顯赫,靈遍九州,法通三界,是儒道至尊典範。佛教將關帝立為伽藍護法,只是要提升本教的地位罷了。

 三、伽藍神的定義

 「伽藍」是「僧伽藍摩」的簡稱,意謂「眾園」或「僧院」,即是僧眾所住的園庭,亦即寺院的通稱。而伽藍神即是保護寺廟的神,因此保護寺廟的神後來便被稱為「伽藍」,就像護佑諸方土地的神被稱做「土地」一樣。根據《七佛八菩薩大陀羅尼神咒經》的記載,伽藍神共有十八位,其名為:美音、梵音、天鼓、巧妙、歎美、廣妙、雷音、師子音、妙美、梵響、人音、佛奴、歎德、廣目、妙眼、徹聽、徹視、遍觀。後來,又加上捐贈「祇樹給孤獨園」給釋迦牟尼佛做為「祇園精舍」道場的三位聖者,即舍衛國的國王波斯匿王巴利名,和祇陀太子與給孤獨長者,總共伽藍聖眾便增至二十一位,每一位有其不同聖容。

 四、唐宋之後關帝成為天下伽藍神代表

 關帝成神後,威靈顯赫,自唐宋起即逐步受到歷代帝王加封,由三國的壯繆侯晉為忠惠公,崇寧真君,武安王,義勇武安王,至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而伽藍神,原本二十一位伽藍聖眾,每一位都有其名字與法相,可是唐宋之後,因關帝封諡位階不斷提升,伽藍神也逐漸由關帝為代表。而且由原來一個玉泉寺的小小伽藍神變成全天下的大伽藍護法。所以,凡佛教寺廟,塑有的伽藍,皆以關帝造型示現。關帝已經成為伽藍神的法定總代表,因而一般信眾早已不知還有其他伽藍神的存在。迄明清時期關帝伽藍不僅傳遍全國,民間還將關帝伽藍升格為伽藍菩薩,與韋馱菩薩並立為佛教二大護法,甚至還設有「伏魔殿」(即關帝殿),受到的禮遇更超越了韋駄菩薩及四大天王二大金剛。此種演化,絕對超乎原來設立關帝為伽藍者的想像,這只能證明天命之浩瀚可畏啊!後來關帝又如何從伽藍菩薩變成古佛呢?這是很值得深思的,請待下周分曉。

 (待續下星期五)

 忠義人才培育學院院長 黃國彰

[责任编辑: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