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積福報,關帝送子來-香港商报

行善積福報,關帝送子來

2021-05-24
来源:香港商报

 關帝是中國民間信仰中三教共尊、神權最高、神職最多的無上神明,除民間所熟知的神職,如:戰神、軍神、財神、農神、雨神、司法神、平安神、行業神、考試神等之外,還兼有送子神的神職職能,所以關帝又被民間尊為「萬能之神」。

 《西遊記》第四十七回「聖僧夜阻通天水,金木垂慈救小童」章節中,唐僧師徒夜宿通天河畔的陳家莊,莊主陳澄道:「舍弟(陳清)有個兒子,也是偏出,今年七歲了,取名喚做陳關保。」行者問:「何取此名?」老者道:「家下供養關聖爺爺,因在關爺之位下求得這個兒子,故名關保。」

 據有關文獻記載,舊時江浙一帶,人們從關帝廟求來子嗣,名字中往往都帶有一個「關」字。

 《季漢五誌》作者王復禮博學多才,著述甚豐。他家祖上三代人都非常虔誠敬奉關帝,以關帝精神教育子女,漸成家風。他母親三十歲前都生有一子不幸夭折。祖父心急如焚,供關帝聖像在家中正堂,早晚焚香敬拜,懇請關帝賜子。一天夜晚忽然夢到關帝示三指,一驚而醒。不久王復禮出生,正是三月初一的早晨。王復禮出生時頭頂有三個漩紋,祖父方悟關帝夢示三指之意,一是暗示小兒誕生日,二是頭頂三漩紋代表天地人三才,有貴相之徵。於是給小兒取名「儒」,字「復禮」,期望小兒克己復禮,成為賢良之人。

 曾歷任泉州知府、浙江巡撫的遼東貢生陳秉直,他父親平時最敬仰關帝,但人到中年,仍然膝下無子,於是朝夕向關帝祈求,終於在崇禎四年五月十三日晚夢關帝駕臨,騎着赤兔馬,旁邊站着周倉將軍,手抱嬰兒,關帝親切地對他說:「念汝好善,誠敬,特為汝送一佳兒。」他感動得痛哭流涕,拜謝不止。那孩子已抱在他的懷中,一夢而醒。當天晚上,他夫人就誕下陳秉直,取名「秉直」,就是期望小兒能夠秉承關帝正直正氣的精神,做個忠義之人。

 據江西吉安民間傳說,明代江西的進士、刑部主事、「神童」劉鐸便是關帝送來的。

 關帝在《覺世真經》中降諭說,有能持誦《覺世真經》,並且身體力行,行善積德,廣施仁義者,就能夠「消凶聚慶,求子得子,求壽得壽,富貴功名,皆能有成。」關帝送子,正是關帝勸勉世人「眾善奉行,廣積陰功」的褒善方式,因而祈求關帝得到的子嗣,長大成人後,也多是正直慷慨、急公好義的賢良之人。

 向關帝求子習俗的形成,跟中國民間社會傳宗接代、繼後香燈的傳統觀念有着密切的關聯。自古以來,傳宗接代、繼後香燈的觀念都是中國家庭極為看重的大事。古人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古人重祭祀,若絕嗣則父祖先人都無人祭祀,自然是大不孝。

 傳宗接代象徵着生命的延續,血脈的延續,家庭的延續,祭祀的延續。由於傳宗接代、繼後香燈的觀念根深蒂固,加上醫療科技不夠發達,人們對不孕不育認知水平的限制,從而促使民間形成了形形色色的求子祈嗣習俗。

 向神靈祈禱求子是最普遍的求子方式,民間信仰中有許多主管生育的神靈:如女媧娘娘、觀音大士、碧霞元君、天後娘娘、金花夫人、子孫娘娘、張仙、送子麒麟等。

 《了凡四訓》袁了凡曾著有《祈嗣真詮》一書,是研究如何生育後代之要訣的一部專書。全書共分為十篇,依次為改過、積善、聚精、養氣、存神、和室、知時、成胎、治病和祈禱。其中改過、積善兩篇,強調求子者首先必須注重思想品德修養,祈禱篇則介紹祭拜神佛求子祈嗣的種種方法。

 在全書最後一章中,袁了凡說:「改過積善,祈禱之本也。」「此心既誠,則感無不應耳。山川之英,鬼神之靈,凡可祈求,皆當致力。」

 誠意正心,力行善事,是獲得福報善果的種子,是「求子得子,求壽得壽」的根苗。關帝送子,既符合民眾對關帝神威赫赫、法力無邊、濟困扶危、有求必應神職神權的尊崇和敬愛,也符合民間對易經所言「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的認知和理解,從而更加積極行善培福,多積陰功,傳播真善美,傳遞正能量,形成向善止惡、樂行善事的美好社會風尚。

 弘揚關帝文化  彭允好

[责任编辑:程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