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敬畏,做人有標尺,做事有底線-香港商报

心存敬畏,做人有標尺,做事有底線

2021-06-07
来源:香港商報

 人生在世,應該有所敬畏。敬畏之心,是人高懸頭頂的道德戒尺,是人揚善止惡的行為發條。

 所謂「舉頭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人只有心存敬畏,才能身有所正,言有所規,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人只有心存敬畏,才能潔身自好,堅守原則,做人有標尺,做事有底線;人只有心存敬畏,才能誠意正心,眾善奉行,諸惡莫作,俯仰無愧良知。

 敬畏,不是恐懼,不是懦弱,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尊重和敬愛,一種自覺自律的修養和謙卑。敬畏天地,是因為天地給了我們生存的根本;敬畏自然,是因為自然給了我們物質的保障;敬畏父母,是因為父母給了我們鮮活的生命;敬畏神明,是因為神明給了我們精神的指引;敬畏因果,是因為因果給了我們光明的真理;敬畏法律,是因為法律給了我們安定的秩序;敬畏聖賢,是因為聖賢給了我們無窮的智慧;敬畏師長,是因為師長給了我們廣博的知識;敬畏領導者,是因為領導者給了我們成長的階梯;敬畏勞動者,是因為勞動者給了我們生活的必需品。

 敬畏,不只是一種謙卑,也是一種感恩;不只是一種修養,也是一種智慧。人心裏有了敬畏,就能在面對物慾誘惑時,有取有捨;在面對善惡抉擇時,有尺有度。

 朱熹云:「君子之心,常懷敬畏。」心存敬畏,慎獨修身,是君子的快活之本;目空一切,狂妄任性,是小人的取禍之門。

 《明史》記載:明太祖朱元璋早朝問群臣:「天下何人最快活?」群臣各抒己見,眾說紛紜,有的說是金榜題名,有人說是富甲一方,有人說是功成名就,但都沒獲得朱元璋讚許,只有老臣萬鋼回答「畏法度者快活」時,朱元璋才點頭稱是,說「人有所畏,則不敢妄為」。

 《韓非子·解老》說:「人有禍,則心畏恐;心畏恐,則行端直;行端直,則思慮熟;思慮熟,則得事理。行端直,則無禍害;無禍害,則盡天年。得事理,則必成功。盡天年,則全而壽。必成功,則富與貴。」

 心存敬畏,是人自覺自律的種子,是人走向成功的開始。

 明永樂年間,老北京崇文門外有家老藥舖,叫萬全堂,萬全堂的創始人和同仁堂的創始人都是樂家。堂中有副抱柱聯:「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修合是指中藥的採集、加工、配製過程。這副對聯就是要告誡藥舖醫生和夥計:行醫製藥要有敬畏之心,在無人監管的情況下,也要秉承良心,認真細緻,不能見利忘義,摻雜使假,以次充好,因為人所做的一切,上天都明察秋毫。

 康熙八年,樂家後人創辦北京同仁堂,不僅延續保留了「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的經營理念,還在總結前人製藥經驗,完成《樂氏世代祖傳丸散膏丹下料配方》一書,明確提出了「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省物力」的訓條。

 心存敬畏,存心天知的理念,也讓同仁堂成為歷百年風雨而不衰的「中華老字號」,成為享譽世界的馳名品牌。

 對天道有敬畏之心,就能夠順天而行,趨吉避凶;對因果有敬畏之心,就能夠抑惡從善,多積善果;對法律有敬畏之心,就能夠遵紀守法,預防犯罪;對神明有敬畏之心,就能夠修身養德,消災免禍。

 《關帝覺世真經》云:「人心即神,神即心;無愧心,無愧神;若是欺心,便是欺神。故君子三畏四知,以慎其獨。勿謂暗室可欺,屋漏可愧,一動一靜,神明鑒察,十目十手,理所必至。」

 心存敬畏,能讓人自覺與自律,也能讓人時刻保持清正節操。

 明代學者呂坤說:「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於禍。」意思是說,人知敬畏,就會克己自律,遵紀守法,待人處事,謙卑謹慎,不敢放肆,所以能夠培養德行,成就基業。人不知敬畏,無所敬畏,就會囂張傲慢,恣肆任性,為所欲為,由小過而成大惡,最終招惹災禍。

 人的秉性、習慣往往是不知不覺中積累形成的。心存敬畏是養成優良秉性、習慣的最好方法;不知敬畏,為所欲為,只會惡習難改,自取滅亡。《菜根譚》說:「自天子以至於庶人,未有無所畏懼而不亡者也。」所以,人生在世,不能不有所敬畏。

 弘揚關帝文化  彭允好

[责任编辑:谢烨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