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人者人恒敬之,百事之成在於敬-香港商报

敬人者人恒敬之,百事之成在於敬

2021-06-14
来源:香港商報

 無論人與人之間,人與聖賢之間,還是人和神明之間,相處之道的根本在一「敬」字。敬是一種發乎內心,莊重、肅穆、專一、認真的精神涵養。孔子說:「君子修己以敬。」程頤說:「涵養須用敬。」「所謂敬者,主一之謂敬。」主一,就是精神集中,思想專一,態度恭敬謙卑,處事謙虛謹慎,內無妄思,外無妄動。有了這樣的「敬」,才能收斂身心,專心一志,達成內外如一,知行一體。

 晚清文學品評家王永彬在《圍爐夜話》中說:「立身之道何窮,只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

 敬,首先表現的是對人、對事、對天地、對自然、對神明、對祖先、對聖賢、對國家、對眾生的一種尊重。孟子雲:「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人是社會中的人,人類社會所有的人際關係都是互動的結果,尊重他人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關愛他人也能贏得他人的關愛。

 一個人的涵養來自一顆懂得尊重他人的心,一個人的氣度來自一顆懂得包容他人的心,一個人的境界來自一顆懂得善待他人的心。

 晚清名臣曾國藩在寫給諸弟的家書中說:「諸弟在家教子侄,總須有勤敬二字。無論治世亂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興者,不勤不敬,未有不敗者。」

 敬是家庭和睦的根基,互敬才能互讓,互讓才能互愛,互愛才能互助,從而建立起誠信友愛、充滿活力的和睦家庭。

 200多年來,曾氏後裔有成就的多達200餘人,大多成為學術、科技、文化領域的精英,堪稱中國家族史上的奇觀。

 心中有敬,才能夠看人長處,幫人難處,記人好處,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出言有尺度,做事有節制,贏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樹立個人品德與口碑,獲得神明庇佑,開啟人生風帆。

 印光大師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

 心中無敬,就會口不擇言,出言無狀,戲謔無度,惡語傷人,造下口業,倘褻瀆到神明,還會受到神明懲罰,喪身亡家,自取災禍。

 諾那活佛的弟子,原美國佛教協會主席,愛國佛學家陳健民在其著作《佛教禪定實修體系》中講過一段個人親身經歷過的故事:一次,陳健民到印度東北部邊境的噶倫堡鎮去,在格魯派寺院內見到關帝塑像,便虔敬獻祭,關帝就發神威護持陳健民,一路上沒遇到任何障礙。

 陳健民有位朋友是半路出家的修行者,沒學過密宗教義,對關帝神威事?也不甚了解,於是起了輕慢之心。陳健民曾私下裏問他,是否做過對關帝不敬的行為。

 這位居士態度傲慢地說,他曾在一位華人施主家中將關帝畫像取下,並作出了無禮的舉動。聽到此處,陳健民就嚴厲警告他:「你有危險了,你應該盡快在關帝面前懺悔,求得關帝的原諒。」但他沒有聽進去。

 這位居士在印度禪修了三個月,然後決定到菩提迦雅去修行。陳健民勸他不要去。他不聽勸告,堅持前往。在他抵達菩提迦雅後的第五天,回程途中,他因為站在一輛過度擁擠的火車車門邊,不小心摔落車下,被火車輾壓而亡。

 荀子說:「凡百事之成,必在敬之,其敗也,必在慢之;故敬勝怠則吉,怠勝敬則滅。」

 世間福報都是緣起法,是因緣和合的結果,也是一種能量場的體現。敬是內心的正能量發射,內心誠敬,身心潔淨,清除了私欲雜念,正氣上揚,與天地神明感而遂通,感應了宇宙的慈悲正能量,於是得到正能量的加持,創造出福報的緣起。

 《地藏菩薩本願經》雲:「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一切善惡,皆出自心,心能造業,心能轉業,故戒慎恐懼,勿容一針之罅漏。一起便覺,一覺便轉,轉禍為福,起死回生,菜根之言,望君惕之。」

 敬,可以端正身心,修身養德;敬,可以專一精進,持戒守則;敬,可以自立立人,自覺覺人;敬,可以厚德載物,廣積福德。

 對人、對事、對天地、對自然、對神明、對祖先、對聖賢、對國家、對眾生,時時懷有一顆禮敬之心,一切美好都會不期而至,一切善報都會如約綻放。敬人者,人恒敬之,相親相愛,互敬互助,這樣的人生才是最寬廣的人生!(弘揚關帝文化 彭允好)

[责任编辑: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