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義取利,點亮商業文明之光-香港商报

以義取利,點亮商業文明之光

2021-08-11
来源:香港商報

 司馬遷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活於世,追求高質量的幸福生活,追名逐利是世俗生活最基本的常態,一個人要建功立業,要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和遠大抱負,厚實的經濟基礎、顯赫的名聲地位,都是非常重要的助力和支撐。

 古訓云:「君子愛財,取之以道。」意思是說,商人愛財,是人之常情;商人逐利,也無可厚非,天經地義;但無論是以什麼樣的方式賺錢,都一定要講規則,講規矩,講道義,堅守商業道德底線。

 商人是社會分工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商業的天然屬性決定了商人在追逐財富中得天獨厚的優勢和地位。《史記·貨殖列傳》云:「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虞不出則財匱少,商不出則三寶絕」,「用貧求富,農不如工,工不如商。」

 商人要低買高賣,賺取差價,才能滿足生存和擴大經營所必需,同時也要堅守商業道德,協調「利」與「義」的關係,才能保證商業經營活動的健康、有序、長遠發展。

 中國古代的商業氛圍受儒家重義輕利的思想影響較深,傳統商業行為強調以義取利,以義制利,義利相濟,明目張膽的損人利己、惟利是圖,甚至見利忘義、背信棄義都要受到來自社會各方面的道德批判和譴責。

 曾經富甲天下、顯赫一時的「紅頂商人」胡雪巖歸納出「五字商訓」:天、地、人、神、鬼。天為先天之智,經商之本,智者有先見之明,能審時度勢,料敵先機,快人一步。地為後天修為,靠誠信立身,信乃人立身行事之本也,為人之道,守信為最,誠實守信,大事可成;輕諾寡信,事終不成。人為仁義,懂取捨,講究「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以義取利,有所為,有所不為。神為心志,料事精準,勇敢無敵,有勇有謀,敢闖敢幹,不斷開拓創新,是成功商家的必備法寶,只有不斷開拓創新,企業才有精氣神。鬼為心機,手法活絡,能「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商道者詭道也,虛虛實實,鬼神莫測,謀篇布局,出奇制勝,不計較眼前利益,更注重長遠利益。

 胡雪巖「五字商訓」,凝練着他作為商業經營的成功經驗和智慧,總結出傳統商業的經營技巧,和所蘊含的商業道德原則和精髓,閃爍着其經商處世之道和人文精神的光芒。

 杭州胡慶餘堂是胡雪巖於光緒四年所創辦的中藥房,門樓上「是乃仁術」四個大字是胡雪巖所立,表達了胡慶餘堂創辦宗旨是廣施仁德,濟世為懷。大廳內高懸「真不二價」金字匾額,即做生意講誠信,老少無欺,貧富無欺,不能有絲毫摻假,「採辦務真,修制務精」。店堂內側「戒欺」匾額係胡雪巖清光緒四年四月親筆所寫店訓,它告誡屬下:「凡百貿易均著不得欺字,藥業關係性命,尤為萬不可欺」。「戒欺」是胡慶餘堂以「江南藥王」飲譽120年的立業之本。

 商人逐利的本能屬性與重義的商道義利觀交織一起,形成了傳統商業秉持的以義取利,以義制利,義利相濟的商業倫理思想,為合理規範商業經營行為,推動商業的良好成長,構建了中華商業文明獨樹一幟的商業價值體系。

 遍布全球的商幫會館:晉商會館、山陜會館、潮州會館、閩粵會館、徽商會館等,都把忠肝義膽、義薄雲天的關帝尊奉為通祀主神,將關帝精神中的忠義、信義、仁義、禮義等文化精髓,當作至關重要的商業圭臬、信條予以崇奉。

 四川自貢西秦會館懸掛有「欽崇歷有唐有宋有元有明,其心實惟知有漢;徽號或為候為王為帝為君,當日只不愧為臣」楹聯,表達經商不忘愛國的忠義情懷。

 湖北漢口《山陜會館志》寫有:「秦晉商人體夫子(關公)之心,以事君則忠君也,以事孝則孝子也,以敬先則孝悌也,以交友則良朋也,忠心忠行,行心篤敬。」表達對關帝的崇敬,以身作則,將傳統道德思想融入日常生活、學習、商業經營中。

 傳統商業的義和利並非「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易傳》云「利者,義之和也」,「和」是相應、統一的意思,商人追求利益,需要遵循道義,以義取利,才能長遠恒久,建成百年品牌,取得商業上真正的成功。(弘揚關帝文化  彭允好)

[责任编辑: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