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是人性中最純真的底色-香港商报

善良是人性中最純真的底色

2021-08-18
来源:香港商報

 《三字經》開篇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寥寥數語,言近旨遠,指明了人與生俱來就有善良的天性,只是由於後天的學習、教育、成長環境的不同,以及自我修養和生活習慣上的差異,使得原本質樸無華的善良,漸漸有了好壞、善惡的分野。

 魏晉時期,吳郡陽羨有個少年,名叫周處,父親周魴是吳國鄱陽太守。周處年少輕狂,恣肆任性,到處惹是生非,為鄉裏人所厭惡。鄉裏人把水裏蛟龍、山中白額虎,以及周處,並稱為「三害」。有人勸說周處殺死猛虎斬了蛟龍,這樣三害就只剩下一害。周處就上山殺死了猛虎,又跳到水中與蛟龍搏鬥,蛟龍時沉時浮,游了幾十裏,周處跟牠纏鬥了三天三夜。鄉裏人以為周處跟蛟龍已經同歸於盡了,都興高采烈的互相慶賀。

 周處殺死蛟龍上岸後,看到鄉裏人這麼歡慶,才明白自己一直被鄉裏人厭惡,非常慚愧,有悔改之意。聽說吳縣有高士,周處就上門拜訪說:「我想痛改前非,洗心革面,又恐怕年齡已大,最終什麼都做不成。」高士說:「古人崇尚早上聽到真理晚上死了都沒有遺憾,何況你現在還年輕,前程似錦。人應該害怕的是不能立下遠大的志向,你又何必擔心以後不能留下令人稱頌的美名呢?」周處幡然醒悟,立志勤學苦讀,修身養德,終於成為後人讚頌的忠臣孝子。

 宋代大文豪蘇軾曾讚揚周處說:「歷觀自古奇偉之士,如周處、戴淵之流,皆出於群盜,改惡修善,不害為賢。」

 善良是人性中最純真的底色,是人品德、修養、節操、功業最原始的根源和起點,人只要保持住善良的本性,無論經過多少塵世煙火的渲染,無論經受多少崎嶇坎坷的磨難,人心向善,就能夠處處化險為夷,收獲吉祥。

 明朝時,儀真縣有個金姓商人,在鎮上經營當舖。有一年,鎮上出現盜賊,把鎮上其他富人的財產洗劫一空,只有金某當舖毫髮無損。官府懷疑他和盜賊相通,但又沒有證據。後來盜賊被捕,官府審問他們為什麼不搶金家。盜賊說幾次去搶,都見他家屋頂上有無數金甲神守衛,所以不敢侵犯。官員不信,又叫來鄰居詢問。鄰居們都說:「金某平時行善積德,其他店舖出輕入重,只有他出入公平;而且,他估物寬、期限遠,凡是親戚、鄰居、年老貧窮的人,都破例免去利息;又在冬天免去冬衣的息,夏天免去夏衣的息,每年如此。上天保佑好人,所以有吉神保佑。」縣令聽完,對金某非常讚賞,將他立為商家榜樣。

 善良,就像河涸海乾時依然汩汩流動的清泉;善良,就像天寒地凍時依然溫暖人心的驕陽。人心裏有了善良,就像在福田裏播下了福報的種子,「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不但能夠輕鬆化解各種災禍,而且能夠得到善神守護,家道興旺,五世其昌。

 寺丞蕭震,少年時夢見神人對他說:「你的壽命只能活到十八歲。」蕭震十七歲那年,父親到四川任統帥,讓他一同前往。四川官員為統帥上任接風,大擺筵席。蕭震偶然走到廚房,看見有牛被綁着,就詢問原因,廚師說:「酒過三巡,按規矩要進『玉箸羹』。做法是取來母牛,烙鐵鑽母牛的乳房,牛乳凝固在筷子上作為食物。」蕭震急忙告訴父親,索回食牌,宣布永遠免除這道菜。事後不久,蕭震又夢見神人對他說:「你有陰德,不但免除你短命之苦,還會福壽百年。」蕭震聽後,更加勤行善事,果然活到了九十多歲,無病安詳而終。

 《關帝覺世真經》云:「回心向道,改過自新;滿腔仁慈,惡念不存;一切善事,信心奉行;人雖不見,神已早聞;加福增壽,添子益孫;災消病減,禍患不侵;人物咸寧,吉星照臨。」

 善良,是人心之中最珍貴的種子,它是一切福報的來源。善良能教會人慈悲、同情、理解、包容、感恩、奉獻,能讓人的心境從容、平靜、寬廣、博愛,能讓人的格局、視野更加宏遠、遼闊、聖潔、光明。《文昌帝君陰騭文》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永無惡曜加臨,常有吉神擁護。」人心長存善良,才是人充實自在、暢行天地之間的底氣和能量。

   弘揚關帝文化 彭允好

[责任编辑: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