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主封諡關公「壯繆侯」之褒貶探究-香港商报

後主封諡關公「壯繆侯」之褒貶探究

2021-09-03
来源:香港商報

 一、前言

 諡號為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權貴死後,依其生平功過與品德修養,帝王封給的稱號,以名寓評,是為諡號。關公逝世後,蜀漢後主景耀三年(260年)諡封「壯繆侯」。有些學者舉《史記正義‧諡法解》曰:「『名與實爽曰繆』,認為『壯繆』是『壯謬』不是美諡」,這就很值得大家審思了。試想,「壯繆」如果不是美諡,《三國志》何以會用「時論以為榮」來評斷呢?今我們就以持平客觀的態度好好來探討考究。

 二、諡號的起源和意義

 諡號在起初的使用上,主要還是「美諡」、「平諡」,畢竟在中國歷史上,一直講究「死者為大」。如姜子牙有殊功於周室,逝後獲諡「太公」,此即諡法之源。不過,對有些歷史人物,因為其生前的惡行太過嚴重,所以便給予「惡諡」。其中,最具典型意義的,就是西周時期被國人趕下台的周厲王。

 諡號的選定大致分為下列幾類:(一)上諡,即表揚類的諡號。(二)中諡,多為同情類的諡號。(三)下諡,即批評類的諡號。(四)私諡,這是有名望的學者、士大夫死後由其親戚、門生、故吏為之議定的。

 三、上古文字常有通用

 上古文字未繁,許多文字是互通、假借的,如魯國的魯穆公,在《山海經》、《孟子》、《列子》、《論衡》、《漢書》裏被寫成「魯繆公」。秦國的秦穆公,在《孟子》、《史記》、《漢書》、《後漢書》、《文心雕龍》、《昭明文選》都有寫成「秦繆公」的現象。在文字的使用上,「繆」就有幾種讀法,音不同意義就不一樣了。讀「ㄇㄧㄠˋ, miao」,即姓氏。讀「ㄇㄡˊ, mou」,即籌劃經營。讀「ㄌㄧㄠˊ, liao」,即糾纏圍繞。讀「繆ㄇㄧㄡˋ, miao」,即錯誤。讀「ㄇㄨˋ, miu」,即宗廟之位次,左昭右繆,通「穆」。由此足證,「穆」、「繆」可以互通。

 蜀漢立國,禮制闕失,將諡法作為一種恩寵,而不是一個固定的制度。先主之時,惟法正見諡,後主時陳只以恩寵見諡,後來諸葛亮、關公、張飛、趙雲等陸續都得諡,在這種背景下,追諡功臣就成為蜀國制度建設的一個重要課題。而後主封諡關公「壯繆侯」的真實意義,韓組康在《關壯繆侯事跡》云:「『繆』、『穆』古代通用。《諡法》布德取義曰穆,中情見貌曰穆,『穆』有美好之意。」《諡法》:「武而不遂曰壯」,「布德執義曰穆」,此義正符合關公生平事跡。且明代趙宦光《說文長箋》:「所見《汲塚周書.諡法解》:『名與實爽曰謬』,不作繆。」更可明證。

 四、諡號多字代表尊崇

 北宋之前,臣子很少有複諡的定例,大多為單諡,以三國為例,凡複諡者,其身份背景也都是較為特殊,詳情細析如下:

 (一)曹魏的封諡

 曹魏封有皇族三十六位、大臣七十八位共一百十四位,而複諡者只有曹植為「東阿」王、司馬懿為「宣文」侯、司馬師為「忠武」侯三位。

 (二)東吳的封諡

 東吳封有皇族三位、大臣五位共八位,而複諡者只有孫堅為「武烈」帝一位。

 (三)蜀漢的封諡

 蜀漢封有皇族三位、大臣十二人共十五位,而複諡者只有諸葛亮為「忠武」侯、關公為「壯繆」侯、趙雲為「順平」侯三位。

 上列三國諡封一百三十七人,而複諡二字者卻僅有七位,此複諡者其身份背景也都有別於一般,他們若非帝王的父伯,即是祖父。以韓祖康《關壯繆侯事跡》卷二〈諡以兩字者為重〉是可以確信的。由此可鑑,諡號多字確實是代表尊崇。而後主封贈關公複諡「壯繆」,不只是美諡,更是表示一種尊崇。

 五、結語

 在《三國志集解》中,明朝的程敏政說:按「繆」、「穆」古通用,如《孟子》之「秦穆」、「魯穆」,漢「穆生」、晉「穆彤」在古書皆為繆。宋岳飛諡「武穆」,意與此同。《禮記大傳》「以序昭穆」,古本「穆」作「繆」,《左傳》「穆」多作「繆」,也即是「穆」、「繆」相通。

 後主追諡關公「壯繆」的意義,陳壽在《三國志》的評語裏已交代的很清楚,言明此項封諡,當時的人都以為是一種至高的榮譽。如《三國志‧蜀書‧趙雲傳》云:「初,先主時,惟法正見諡。後主時,諸葛亮功德蓋世,蔣琬、費禕荷國之重,亦見諡,陳只寵待,特加殊獎,夏侯霸遠來歸國,故復得諡。於是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及趙雲乃追諡,時論以為榮。」

 如果「壯繆」是惡諡,怎麼會記載「時論以為榮」呢?其實此語已給後人最佳的說明,原本「壯繆」與岳飛的「武穆」就有相通之義。又《左傳》、《孟子》、《史記》等古籍,均將「繆」與「穆」混用。因此,可以確定,「壯繆」即是「壯穆」。所以說,關公封諡「壯繆」絕對是美諡,而且是一項尊崇。(待續下星期五)

 忠義人才培育學院院長  黃國彰

[责任编辑: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