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關公「紅臉」與「赤膽忠心」的意義與關聯性-香港商报

深入了解關公「紅臉」與「赤膽忠心」的意義與關聯性

2022-05-13
来源:香港商報

 色彩有很強的象徵性和差異性。我們面對顏色,很容易想起和該色相聯繫的事物,例如吉慶喜事場合就應該是紅色,醫師護理人員服裝是白色,京劇的黑臉包公代表着鐵面無私,這可稱之為色彩的聯想。顏色有它自身的魅力,豐富了語言的內涵。從顏色的詞義,從戲劇小說人文內容的不同,產生特定的意義,當然會引發特定聯想,這就是色彩的特殊功能。當色彩附着於特定人事物之上,像是紅臉、紅燭、赤心、赤兔,相協調的物體連在一起時,更能凸顯其深一層的義涵。

 在京劇臉譜中「紅臉」表示英勇正義,這種戲曲臉譜「加工」的效果,最早來自《三國演義》描述關公容貌「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的「重棗色」。重是加深棗子是暗紅,加深的暗紅色,在舞台上就以「紅臉」來呈現。臉譜雖然有面具作用,但基本精神還是讓觀眾能夠簡單的辨識忠奸。羅貫中所描寫的關公,搭配在京劇臉譜裏的用色,正是把忠奸善惡完全表現,將愛恨分明褒貶寄寓在紅與白的線條與底色當中。再加上關公三教共尊,受歷代帝王封諡享春秋奉祀,成為民間信仰中地位最高的神,而且「紅臉造型」傳達的意象極為鮮明。更何況在歷史演義上講述的關公,添加「義薄雲天」的事例,灌注了「道義」元素;正如歷代關帝廟的楹聯所題:「關照山河秉正氣,帝瞻日月獻丹心」。因此綜上所述,關公無異正是忠義的化身。

 所以當我們在探討「紅」與「赤」所代表的意義,不妨回想教導幼兒描繪塗鴉時,往往用紅色代表太陽,就像關公垂訓所提到的「心在人中,日在天上」的相互輝映。紅字在唐代開始頻繁使用,全唐詩裏面可以找到用紅色描寫植物有404種,描寫景物254種,這些都足以證明「紅」在唐代受到歡迎,詩人和民間普遍引用紅色,說寫紅這個字,用來讚美完好的事物,形容美麗的東西。宋元時代當然就沿用「紅」色偏好,儘管羅貫中在元代撰寫《三國演義》時,對「紅」着墨不多,遠不如戲劇表現的力量,但在第七十七回〈玉泉山關公顯聖,洛陽城曹操感神〉所提到玉泉山上關公廟的對聯:「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馳驅時無忘赤帝。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隱微處不愧青天」。其實正是再次印證關公的忠義精神,以及一心向漢的公心望世。

 同時赤的本意被古人認為是太陽的顏色,也是火的顏色;地球在「赤色陽光」照耀下,展現出大公無私的本質,萬物呈現出本來面貌,象徵着「心即神,神即心」的一點真心。另外紅色的「純度」高,吸引人的目光,饒富刺激性,屬於「火」的色彩。再加上赤有「忠誠」、「真純」的涵義,所以《三國演義》將正氣參天的關公,匹配赤膽忠心的「赤兔馬」。在羅貫中的描寫呈現,各種寶馬、名馬的形象鮮明,如的盧、爪黃飛電、絕影等;唯獨赤兔馬從董卓、呂布、曹操輾轉成為關公坐騎,後又不從孫權、馬忠竟絕食而死,可見顏色和毛色相配的重要性,紅面關公騎赤紅寶馬自然是名副其實、相得益彰。再加上在京劇舞台造型上,臉譜的顏色在生活基礎上進行極大化的誇張顯示;讓舞台上的表演台下觀眾一看就明白。於是紅臉表現劇中人物具有血性,京劇中凡是勾紅臉者,大多為赤膽忠心之士,最典型的除了關公之外,包括《鐵籠山》之三國名將姜維,《伐子都》裏面的春秋鄭國大夫穎考叔。總而言之,紅臉就是象徵着絕對的忠誠或是勇氣。

 自有歷史以來,人類對於紅色的基本感覺是一致的;遠古時期的新石器時代穴居人在岩石壁畫,喜歡用紅顏料打底色。紅、赤二字的表現是文化直覺,也是世人共同觀點。過去它是正面的,未來也是光明的,將會一直代表着忠誠與正義,它已經是永久的文化現象。誠如文天祥留給我們的傳世名言「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關公雖已不在人世,但是歷史卻逐步將關公以忠義的神格化定型,並且以形象鮮明的紅面造型,凸顯其搶眼奇逸而具有分量的範疇。就像西方已有藝術家肯定關公形象是東方勇武之美,是眾神裏面最具有典型的象徵;我們深信關公的形象在未來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是可以跨越人種與國籍,逐步邁向全世界。因此我們更應該積極努力地為關公的學術文化,做更深更廣的推行。期許大家都能夠作為關帝的忠義使者,共同為其「中天主宰攝三界,大赤伏魔掃萬邪」的偉大悲願盡點心力,以達利己利人之忠義貫日月的清明盛世。(待續下星期五)

 忠義人才培育學院副教授 蔡翔宇

[责任编辑: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