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帝精神對當今社會的重要啟示-香港商报

關帝精神對當今社會的重要啟示

2022-08-12
来源:香港商報

    現今道德的敗壞似乎變成一種難以壓制的風氣,這樣的風氣充斥着整個社會。於社會結構調整中,經歷了由原來封閉型和半封閉型的傳統農業社會逐漸向開放型的現代化工業社會轉變。在這種社會轉型過程中,同時也受到了來自外來文化和思想的影響,特別是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擊,人們傳統的思想觀念和倫理道德準則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於是,一些人出現了精神生活的缺乏,社會倫理道德的缺乏,身心健康的缺乏。這種缺乏又直接影響到社會的穩定、家庭的美德、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社會道德思想。面對這一社會現象問題,就需要建立一套與之相適應、並能彌補社會精神文明的道德體系。因此發掘和利用中華民族傳統倫理道德中的精髓為現代社會服務就顯得尤其重要。而中華文化中的忠孝節義、勸善褒義的傳統正是這一道德資源的寶庫,它既可以彌補人們精神生活之不足,又可以彌補人們家庭道德之不足,同時也可以促進人們身心健康發展,促進社會穩定,對現代精神文明建設具有一定的補充功能。所以,如何將關帝文化中的深層內涵發揚光大,讓它變成安定社會的一種力量,就是眼下最重要的一門功課。

    過去由於關帝精神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其崇尚忠義武勇、凝聚民族意識的傳統,在海外僑胞和華人後裔中一直有着廣泛的影響。因此人們把興建關廟、敬崇關帝,作為凝聚民族合力、弘揚中華文化的一種約定俗成的方式。國民黨元老,同時也是書法家于右任大師曾寫過一副對聯:忠義二字團結了中華兒女,春秋一書代表了民族精神。這副對聯凸顯信義的精神是做人處世中,一種高尚的行為準則。國外講求白紙黑字、契約條款,中國人則只憑信義二字,就足以行遍世界。講信義、重承諾;爵祿不以靡、金帛不為惑;崇尚正義、見義勇為。這些高道德的操守標準,向來都被社會所認同。至於背信棄義、見利忘義、忘恩負義,甚至賣友求榮等不道德行為,都可說是為社會所不齒的。如何理解這兩字的真正意涵?如果能夠從小做起。先養成實事求是,再培養人與人之間應以信義為重之觀念。然後從智仁勇武的道德建立,因為很多人書唸得很多,也很聰明,卻不見得懂做人的道理。換言之,書讀得少的人,成就不一定比較差,甚至更了解什麼是做人的道理。讀書之人,應該更能發揮所長,為社會貢獻一己之力。社會提供了那麼大的教育成本,當學有所成時,自然想有所回饋,起碼不該變成社會的寄生蟲,侵蝕國家,甚至動搖國本。

    就國家、民族大義而言,關帝風節的可貴之處就在於忠義、剛正、誠信的婞直之風,表現為堅持正義,疾惡如仇,勇於為真理捨生取義,其次是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帝君的聖義精神仍具有重要的現代意義,包括重視文化教育和建設,重塑良好社會風尚,提升國民素質,是維繫國運的大事。以及強化國家意識,高揚民族傳統,傳承愛國精神。再來發揚追求真理和維護正義的旗幟,倡行實事求是的作風。以負有保家衛國之重責大任之軍隊為例,中國早期即以「忠義」的思想教化官兵忠君護土的觀念。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明代兵學家何汝賓曰:「練心,教以忠義,使士卒皆有親下死長之心,然後令之執干戈、擐甲胄以禦敵,自然如手足之捍頭目,子弟之衛父兄,有不戰,戰必勝矣。苟不得其心,彼雖精於技藝,而不為吾用。」

    關帝在許多經典都特別強調,忠孝廉節、仁義禮智信等五常八德乃為人根本,若不能履踐便枉生為人。如《關聖帝君覺世真經》曰:「人生在世,貴盡忠孝節義等事,方於人道無虧,可立於天地間。若不盡忠孝節義等事,身雖在世,其心已死,是謂偷生。」不管任何行業,天道、人道乃是最為重要,唯有盡到才能受人敬重。所以,關帝才會如此慎重提醒世人。

    在當今資本主義過度膨脹與危害的「重利輕義」時代,人群的關係愈趨病態,社會的結構漸趨瓦解,顢頇自私者不惜為滿足己欲而貪小便宜、損人利己、甚至恣意破壞生態、耗盡資源,乃至不義人等罔顧道義、以眾暴寡、強凌弱的手段,希冀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利益,而社會大眾也在物質享樂主義下與之唱和,並以「追求經濟成長」、「社會現代化」將此等不義行為合理化,造成人類社會與生存的危機,經濟的福祉意義被金錢意識取代,物質的生產、分配、使用被財富掠奪的叢林法則扭曲得變形了。此時提倡「重義輕利」精神,乃是醫治病態社會的重要良方。關聖帝君的忠義精神縱貫古今,並形成一種文化特質與民族性格,若能由華人的聖義精神出發,針砭當今全球重利行為之不義,促使世界重新重視道德,則華人之責任大矣!(下周五待續)

    忠義人才培育學院副教授 蔡翔宇

[责任编辑:高心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