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貫乾坤是關帝精神中最完美的人格呈現-香港商报

義貫乾坤是關帝精神中最完美的人格呈現

2022-08-19
来源:香港商報

    關帝在家鄉見義勇為殺惡霸呂熊,然後亡命天涯。又為保護二位嫂嫂不得已三約投靠曹操,當知道劉先主去處隨即封金掛印三辭曹操護嫂千里尋兄,堅守桃園結盟之義。而為報曹操上馬提襟下馬相迎和封官賜爵之恩,在華容之役寧可犧牲自己而義釋曹操等等義舉,都足以感天地而動鬼神。因而,在《三國演義》裏,毛宗崗評為「義絕」。在《桃園明聖經》曰:「精忠沖日月,義氣貫乾坤。」

    中華民族的文化,絕大部分都是環繞「忠孝節義」的歷史傳承,傳統地方戲曲也多半是循「教忠教孝」與「仁義誠信」的故事而流傳發展。屈原愛國精神的意涵即是「忠」,忠於國家,乃能不易其志、不變其節,所以願為國家犧牲以明其志。對軍人而言,「忠」就是「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職守」,其表現的極致,就是犧牲生命在所不惜的精神;古今中國歷史上有許多傳奇人物,他們為國家、為理想奮鬥,甚或流血犧牲,可歌可泣的事跡,至今仍為人所津津樂道。除了屈原,其他如文天祥、史可法、陸皓東、林覺民等人,都是我們效法學習的榜樣;以古人先賢為典範,效法他們的忠義精神,無論是救人、救世或救國,都能使國家或全人類文明朝更光輝的方向進步。因此,今天在紀念屈原的同時,我們希望每個中國人都要能忠於國家,因為忠於國家,就不會做出傷害國家的事,也才能為保護國家生存犧牲生命而義無反顧。

    《關聖帝君伏魔真經》中有「楊家將士一門忠烈,精兵猛將條條忠魂;岳武穆將精忠報國,十二金牌何懼死生」。確實在宋朝這個重文輕武、強幹弱枝的時代,無論是北宋或是南宋,都有一群用鮮血灌溉疆土,用生命保衛朝綱的忠臣義士。在這些可歌可泣的事跡中,除了盡忠職守,我們其實看到關帝精神中最重視也最強調的,也就是盡義。

    楊家將故事從第一代的楊繼業〈即楊令公〉自五代繼時期──北漢歸宋開始,驍勇善戰,漢民呼號為「無敵」。北漢降宋,楊繼業得到宋太宗趙光義信任,繼續戍邊防備契丹,自此契丹人都畏懼楊繼業的威名。可惜雍熙三年(986年)楊繼業親自領兵向朔州發動攻擊,但是遭到遼軍的伏擊,退至陳家谷口又得不到潘美、王侁的援護。最終在狼牙谷撞李陵〈西漢名將〉碑而死。楊繼業的兒子楊延平也在這次戰役中戰死。楊繼業之死,使北宋朝野震動。當時許多人聽了楊繼業受陷害以及同部下一起英勇不屈壯烈犧牲的可歌可泣的事跡後,都為之動容。為了褒獎楊繼業為國捐軀的英雄行為,宋太宗追贈楊繼業為太尉、大同節度使。他的兒子延朗(後改名延昭)……等亦因此得到陞遷。楊繼業的七個兒子中,楊延昭最負盛名,他繼承了父親事業,亦馳騁在宋朝抗遼的戰場上,也是一代名將,楊延昭也像他父親楊繼業那樣智勇善戰,能與士卒同甘苦,遇敵必身先士卒而又不居功,深受士卒愛戴,他前後守衛邊境20多年,威名也為契丹人所畏,被契丹人稱之為「楊六郎」。他死後,河朔之人多望棺而泣,就連敵方契丹人也舉哀致敬。楊延昭之子楊文廣也是一名武將,在北宋中期曾在陝西與西夏作戰。還曾隨狄青討廣源州蠻儂智高,履有戰功,後來楊文廣還出任過定州守將,為抗遼獻策不遺餘力。

    楊家僅存楊六郎接續血脈,再由楊文廣承續祖先餘烈,為大宋江山拋頭顱,灑熱血。更難得的是,其間還有楊門女將不讓鬚眉的事跡,例如:穆桂英、琪八娘、瑛九妹、宣娘等。楊家一門五代,不分男女,皆為不世之英雄。最後至楊懷玉因不堪奸臣凌辱與殘害,舉家歸隱太行,恭耕田野。結束了楊家忠義的事跡,歷經六朝天子〈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其影響力之大,古今罕見。楊家將可謂國之柱石,換言之,沒有楊家將就沒有安定的大宋江山。楊家將故事之所以能夠深入民心,固然是因為其曲折動人的情節,更重要的還與宋、元、明、清時期中國歷史的發展形勢密切相關。縱觀中國歷史,北宋被金人所滅,南宋被蒙古所滅,明代在恢復漢人政權之後又被滿清所滅,清朝又一度面臨列強瓜分。在中原大好河山飽受鐵蹄踐踏的時候,人們需要忠義英雄,楊家將就是人們心目中的忠義英雄。

    其實無論是楊家將,或是岳家軍,都可稱為千古「義」的最佳典範,他們這種大不畏的精神,真可謂是大義凜然,正義參天,其實也就是關帝希望世人都能效法的最高德行。光陰如飛,遙想三國時期轉眼千年,只有關帝於天上人間穿梭飛掠,其棗紅的聖顏,正氣凜然,不怒則威的美髯依舊,端坐武聖神殿之上,享受人間香火。關帝護國護民,除妖降魔的忠義神威,絲毫不減;因為祂本來就是宇宙天地間的「義」字代表,倒駕慈航,天庭與人間來回穿梭,伏魔救世,直到永遠。(待續下星期五)

    忠義人才培育學院院長 黃國彰

[责任编辑: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