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帝崇拜:全球華人的最大公約數-香港商报

關帝崇拜:全球華人的最大公約數

2022-08-29
来源:香港商報

 關帝崇拜的歷史,源遠流長,跨越千年,光耀千古,至今依然興盛不衰,早已融入中華兒女的精神基因,成為中華民族精神品格塑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構成。

 在全球華人社會的思想意識中,關帝是忠義精神的文化符號,是天地正氣的文化象徵,更是主持正義、懲惡揚善、護國佑民、消弭災劫的至尊無上神明。

 關帝精神中所蘊含的忠、孝、仁、義、禮、智、信等傳統美德和價值觀念,是華人社會共同尊崇、世代傳承的人格標準和行為準則。南懷瑾先生在《武聖關壯繆遺蹟圖志》序中說:「蓋自元明以來,關公事跡,由史乘而衍為演義,自人位而極為帝天,迷離惝恍,家喻戶曉,俗成聚實,賢者猶不免於信奉,況已成為民俗文化之中堅信仰,普為四海同欽……至如世所標榜關公之忠義,則於忠道之詮釋,不僅施於君臣之際,且可盡於人倫綱常之間。其於義道之影響,且可概於朋友之適而及於社會之則。」

 廣東汕頭的南澳島,是全國14個海島縣(區)中唯一一座全島域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的海島。南澳島地處福建、廣東和台灣三省交界海面,歷史上素有「粵東屏障、閩粵咽喉」的美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泊點和中轉站。

 南澳島面積不大,主島面積僅111.73平方公里,島上卻建築着不下十座關帝廟。隆澳是南澳島四個大澳之一,關帝是隆澳13鄉鄉民共同祭祀、崇拜、信仰的神明。雍正年間,隆澳前江建起了關帝廟,鄉村之間、鄉民之間的矛盾糾紛,都會在關帝廟關帝像前調解和解決,調解的結果,也會被鄉民接受和嚴格遵守。每年農曆正月十八日,隆澳13鄉鄉民都會聯合舉辦一年一度的關帝巡境活動,鄉民踴躍參加,盛大隆重。

 與隆澳13鄉比鄰而居的山頂鄉和山邊鄉。兩鄉原本都是定於正月十六日舉行巡遊活動,因為兩鄉距離很近,巡遊路線的重疊處時有衝突發生。同治七年(1868年),兩鄉衿耆齊聚前江關帝廟,決定把兩鄉巡遊日期,改成正月十六、十七兩個日子,並在關帝面前焚香拈鬮,定下輪流次序,盟誓「嗣後不得逾約爭先,致傷和氣。違者議罰大戲四台」。這個在關帝面前立下的盟約,至今仍被兩鄉鄉民共同遵守。

 歷經千年英風宛在的關帝崇拜,是中國民間社會解決爭端、仲裁糾紛、睦鄰友好、團結一心的主要途徑。人們對關帝的祭祀與尊崇,不僅是祈求保護,同時還有威靈懾服作用。順治年間《潞安府志》卷七云:「愚夫愚婦一抱不平,指神相誓則懍懍變色,蓋其大義精忠,通天貫日,故威靈懾服,人心自肅。」

 明嘉靖朝吏部尚書張瀚在浙江西湖《新建義勇武安王廟記》中說:「蓋(關)侯之忠貞貫日月,誠信格金石,其在天為星辰,其在地為河嶽,萬世之仰侯者,舉目常若見之……而侯之神在天下,又若水在地中,隨取隨足也。故其應常速如響。夫感深而應速,則慕者與德者合,慕則思深,德則無斁,此侯之無時無地,而靡不虔祀,有以哉。」

 關帝崇拜,早已融入到中華兒女的日常生活、人際關係、社會交往、工作學習、營企經商等各個方面,涵蓋了華人社會從古至今傳承下來的個人與個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國家、個人與家庭、個人與社會的各種道德關係和倫理觀念。

 無論是生斯長斯的中國人,還是居住海外的華人,如果能夠身體力行,切實遵循關帝精神所倡導的忠、孝、仁、義、禮、智、信等精神品德,必將成為人人欽佩、愛戴,品質高尚,聲譽日隆的新時代強者。同樣,一個國家、一個族群,如果能夠依據關帝精神建立起人人自覺遵守的日常道德行為準則,也必將日益強大、繁榮,成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最終勝者。

 關帝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大家園裏的共同精神財富和共有精神資產,弘揚關帝文化,傳承關帝精神,不僅能夠將關帝遍及全球的廣泛而恆久的社會影響力凝聚和收攏起來,成為團結凝聚全球華人萬眾一心的精神紐帶,而且能夠成為增強全球華人文化自信,抵禦外來潛在風險,戮力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精神力量。

 關帝崇拜,集合着全球華人的文化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關帝崇拜,有華裔的群落就有關帝信仰。關帝崇拜,已成為全球華人的最大公約數。

 弘揚關帝慈善基金會  彭允好

[责任编辑:黄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