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變如輪轉,不放棄意味着轉機-香港商报

時變如輪轉,不放棄意味着轉機

2022-09-05
来源:香港商報

 天地有常,人生無常。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順心順意,職場起落,宦海浮沉,家業興衰,數不盡的恩怨情仇,訴不完的悲歡離合,總是會像走馬燈一樣此起彼落,綿延不絕。

 《菜根譚》中有一段話:「恩里由來生害,故快意時須早回首;敗後或反成功,故拂心處莫便放手。」意思是說,太多的恩寵和偏愛往往會造成危害,所以人需要在春風得意,意得志滿的時候,內心也要保持一份清醒,保留一份謙卑,懸崖勒馬,及早回頭,否則就會樂極生悲,盛極轉衰;人在遭遇失敗和挫折的時候,內心也不要自暴自棄,一蹶不振,失敗中隱藏着希望,挫折中孕育着轉機,堅持到底就是勝利,任何時候都不要輕言放棄。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貧寒,少年時,家鄉濠州發生旱災,次年春又發生蝗災和瘟疫,父母長兄俱喪。朱元璋孤苦無依,只能投奔皇覺寺剃度為僧。不久,當地鬧饑荒,年僅17歲的朱元璋只好離開寺院托缽流浪。朱元璋在外流浪的三年間,走遍了淮西名都大邑,看到了百姓疾苦,理解了中國民間社會為何對威靈赫赫的關帝如此崇信敬畏的緣由,在關帝正氣凜然的感召和鼓舞下,朱元璋不再渾噩度日,對人生前景也充滿了希冀和憧憬。至正八年(1348年),朱元璋又回到皇覺寺。此時正值元朝政治腐敗,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韓山童、劉福通在潁州揭竿而起,自號「明王」。次年二月,郭子興起義軍攻下濠州,據城堅守。朱元璋收到兒時夥伴湯和的來信,邀他參加郭子興義軍。

 朱元璋又驚又喜,不知該何去何從,於是來到伽藍殿,祭拜關帝,祈求神明指示。朱元璋用竹筊占卜,心中默念道:「如果我適宜遠走避難,請用陽筶指示我,如果我適合留在寺中,請用陰筶指示我。」祈禱完畢,擲筊,結果是一陰一陽,重新擲筊,仍然是一陰一陽。連續擲筊多次,結果始終如此。朱元璋非常驚異,向關帝叩拜說:「不許我遠走避難,也不許我留住寺中,難道是指示我從軍嗎?」於是再次擲筊,其中一個竹筊一躍而起,立於香案上面。朱元璋知道神意如此,於是從軍入伍,並在奪得天下的過程中,多次求得關帝庇佑,克敵制勝,所向披靡,最終建立起了盛極一時的大明王朝。

 《關聖帝君伏魔護道彰感誓章》云:「吾是天上靈。拏風捉鬼神。大刀兵百萬。佐道輔天行。正心行吾法。吾必合汝心。持心終始一。吾必親現形。」

 明太祖朱元璋的人生起點可謂非常之低,其早期的人生際遇也是充滿着崎嶇和坎坷。但他在關帝的指引和庇佑下,依靠內心的強大,作戰的勇敢,行為的堅毅,經過若干年積極努力地爭取,終於取得了事業上的成就,成為中國歷史上從貧民到皇帝實現人生逆襲的勵志典範。

 明人倪岳在《覆正祀典疏》中說:「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平定天下,兵戈所向,(關帝)神陰佑為多,及定鼎金陵,乃於雞鳴山建廟以崇祀,載在祀典。」

 《大智度論》卷一云:「世界如車輪,時變如輪轉。人亦如車輪,或上而或下。」人生的際遇,沒有好或壞,只有堅持和放棄。堅持下去,總有一天會柳暗花明,否極泰來;放棄了,便什麼都沒有了。

 關帝忠義精神的第一要素,便是堅守初心,堅持到底,無論世事如何變遷,依然一心一意,矢志不移,這才是忠義精神的可貴之處,也是古往今來立大志成大功的必備要素。《忠經·天地神明章第一》中說:「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忠也者,一其心之謂也」。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人在遭遇困難和挫折時,輕易改變了人生的信仰和志向,最終停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無所適從,四顧茫然,這樣搖擺不定的處世態度又怎能取得勝利,收穫成功?

 高山之所以成為高山,是因為它從不放棄欲與天公試比高的勇氣;大河之所以成為大河,是因為它從不放棄百川東到海的執着。天底下任何一個偉大的成就,都來自於不懈地堅持,窮且益堅地努力。

 天下大道,至理相通,謹守初心,方得始終。世上無妙法,成功無捷徑,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捨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成功之路,從不複雜,永葆初心,腳踏實地,才能行穩致遠,走向成功。

 弘揚關帝慈善基金會   彭允好

[责任编辑:程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