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城隍皆將相,正直為神古至今-香港商报

天下城隍皆將相,正直為神古至今

2022-10-24
来源:香港商報網

 城隍神,是中國本土宗教信仰中非常重要的神祇。在中國古代,大中小城市基本都建有城隍廟,供奉祭祀城隍神。

 「城隍」一詞,最早出現於《周易·泰卦》:「城復於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東漢經學家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釋義雲:「城者,以盛民也,從土從成,成亦聲。隍者,城池也,有水曰池,無水曰隍。」

 「城隍」原指防守城池的護城河。班固《兩都賦·序》雲:「京師修宮室,浚城隍」。「城隍」主要功能用於抵禦敵方和野獸入侵,維護城內居民安全,提升守城軍民防禦作戰能力,為居民提供生活用水,防洪排澇,臨江近河的城市還具有水上交通運輸等功能。

 隨着城市的繁榮和發展,「城隍」作用日益顯著和重要,歷代帝王和民間百姓便將與當地有着深厚淵源的忠義正直、廉潔賢良之士加以供奉崇祀,尊為「城隍神」。

 漢代之前,人們祭城隍只築土壇,無廟無像。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懷念楚漢滎陽之戰時為助其出圍而被項羽燒死的將軍紀信,追諡紀信為「忠右公」,封為都城隍,在長安王曲城建廟立祠,每年農曆二月初八祭祀,紀信也成為中國最早受封的城隍神。

 最早出現城隍神顯靈助戰的文字記載是在南北朝時期。《北齊書.慕容儼傳》記載:「(江陵)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號城隍神,公私每有祈禱。於是順士卒之心,乃相率祈請,冀獲冥佑。」學者研究認為,此時的江陵城隍神便是鎮守荊州,築江陵城的關公。

 原因有四:一是關公忠義無雙的人格魅力歷來為世人所稱頌,關公治理荊州期間卓有成效,深得民心,「恩信大行,兼始有功,膽勢益盛」(《三國志.陸遜傳》),至今一千多年,荊州人民仍將關公視為荊州市的「第一任市長」,符合關公成為江陵城隍神的民意基礎。

 二是關公所築江陵城城池堅固,易守難攻,符合「城隍之為城隍」的原始功用。北魏時期地理學家酈道元《水經注》中說:「(江陵)舊城,關羽所築。羽北圍曹仁,呂蒙襲而據之。羽曰:此城吾所築,不可攻也。乃引而退。」1998年荊州考古人員在荊州城南發現三國時期土城垣,為關公築城遺跡。由此可見,關公建築江陵城的用心及堅固程度。

 三是唐德宗貞元十八年董侹在《荊南節度使江陵尹裴公重修玉泉關廟記》中記載關公「生為英賢,歿為神明」,顯靈助戰「陸法和假神以虜任約,梁宣帝諮神以拒王琳,聆其故老,安可誣也?」與《北齊書.陸法和傳》的記載互為印證:「江陵多神祠,人俗恆所祈禱,自法和軍出,無復一驗,人以為神皆從行故也......約眾皆見梁兵步於水上,於是大潰,皆投水而死。」關公威靈赫赫、靈應尤著,開啟了城隍神顯靈助戰的最早文字記載,也為民間的城隍神崇拜掀開了厚重一頁。

 四是2005年在荊州市沙市區長江與古汴河交匯處的宋代城隍廟遺址出土的,現藏於荊州博物館的泥製紅陶關公塑像,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現存年代最早的一尊關公像,也是關公作為江陵(荊州)城隍神的實物佐證。

 《關聖帝君桃園明聖經》雲:「天下城隍皆將相,正直為神古至今。」歷史以來,各地城隍大多由歷史上的忠臣義士、清官廉吏來擔任,體現了人們對有功於國、有功於民的英雄人物的尊敬愛戴。

 如杭州城隍神是明代直臣周新,廣東南海人,以清廉剛正、善於斷案著稱於世。曾歷任監察御史、雲南按察使、浙江按察使,為人疾惡如仇、鐵面無私、正直不阿,人稱「冷面寒鐵」。永樂三年(1405年),周新出任浙江按察使期間,治貪除惡、為民伸冤、保境安民,廣受百姓稱頌。永樂十一年,周新遭錦衣衛指揮使紀綱誣陷,含冤而死。杭州百姓痛哭流涕,為其立祠、修廟。明成祖於是敕封周新為杭州的城隍神。

 其他城市城隍神:北京城隍楊繼盛、文天祥,上海城隍霍光、秦裕伯、陳化成,福州城隍陳文龍,安徽青陽城隍海瑞,柳州城隍柳宗元,浙江縉雲縣城隍李陽冰,浙江紹興城隍龐玉,蘇州城隍春申君,和縣城隍范增,谷城城隍蕭何等。

 各地城隍廟裏懸掛「綱紀嚴明」、「浩然正氣」、「護國庇民」、「牧化黎民」、「燮理陰陽」等匾額,以及「善惡到頭終有報,是非結底自分明」、「善行到此心無愧,惡過吾門膽自寒」等楹聯,頌揚城隍神威靈赫赫的同時,也在勸誡世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弘揚關帝慈善基金會  彭允好

[责任编辑:黄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