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醫學博士的傳統中醫之路 曹田梅:陰陽是把握事物的根本-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文化东方 > 养生之道

一個醫學博士的傳統中醫之路 曹田梅:陰陽是把握事物的根本

2015-05-11
来源:香港商報

曹田梅

  【香港商報訊】香港商报记者林涛报道:優雅淡定的曹田梅博士,已經有著30多年的行醫經驗。她是中西醫結合的深圳第二人民醫院主任醫師,同時在傳統中醫館正安醫館坐診。她學醫之路的起點在1977年,中醫學院的中西醫結合專業;畢業后坐上看診臺,行醫時屢屢遇到困惑,她返校讀碩、讀博,再學一遍西醫,仍感到迷茫珥珥最終,她還是回到傳統中醫的路上。這其中的幾番反覆、波折,中西醫界來回穿梭的心境,曹博士談來感觸頗多。對有意學習中醫的朋友相信也是極好的借鑒。

  回顧學醫的經歷,曹田梅坦陳:我學醫走了很長時間的彎路。中醫藥大學畢業后,開始上臨床,開始有點效果,但效果不大,漸漸心里越來越沒底、很糊涂,不知怎麼做一個好醫生。她出生於上世界50年代,基本沒有傳統文化的熏陶。

  「對這個困惑,我歸結為西醫沒有學好、學通,因為西醫是能夠解釋清楚病、而中醫解釋不了的。」對中醫「陰陽」「寒熱」沒有概念。發奮考上研究生,她重新開始學西醫。「像瘋子一樣」,同時上兩個班級課程,不僅學完了研究生課程,還上完了本科學生的全部西醫課。待到完成學業再回到臨床,仍然困惑,「學西醫仍不能找到做好醫生的路。」

  一直到得到機會給一個醫藥公司做課題,反反覆覆用西醫方法、科學的方法研究問題,才徹底明白了中醫的「陰陽」。只要發現一個新物體,就一定發現它的拮抗體抑制它的物體,這不就是陰陽嗎?「孤陰不生獨陽不長」,陰陽,就是把握萬事萬物最根本的東西。科學、西醫通過一個顯微鏡看世界,細節是看清楚了,世界的全貌反而模糊了。

  這一番頓悟之后,她轉過頭來認真鑽研中醫,徹底站回到中醫的隊伍里。

  2008年,經過嚴苛考試,曹田梅有機會進入國醫大師傳承班學習。這個國醫大師傳承班是根據國家科技部、教育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16個部委聯合發布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所提出的推動「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發展」的重點任務和要求啟動的國醫大師傳承人才培養項目,并獲得了專項基金的支持。

  給國醫大師傳承班授課的朱良春、鄧鐵濤、周仲瑛、顏德馨、路志正、張琪等六位國醫大師,當時平均年齡在85歲以上,都有60年以上的懸壺濟世經驗,且理論功底深厚。大師們不顧高齡,親自授課,臨床查房帶教。國醫大師傳承班班只辦了兩期,每期10個學員,只有18人學出來。當年參與指導、教學的老先生后來年紀大了,幾乎沒有精力再出來帶學生、講課,所以這個班可謂再無后來人。這次國醫大師傳承班的經歷,是她學醫路上的一個飛躍。

  中醫這條路比較容易走偏

  在多年的學習、行醫過程中,曹田梅逐步摸索,用自己的方法學習中醫、研究中醫,找到一條比較客觀的學習中醫的路。她說:「我完全懂得了古人曾經的困惑在哪里?現在的人們學中醫的難點又在哪里?」

  而中醫這條路是比較容易走偏的,「這些年眼見著一些人朝偏的路上走,包括一些機構」,他們老想獵奇,幻想著到深山老林里遇到個高人,他指點你,你馬上也成了高人,「沒有這樣的事!」有人把一些秘方、偏方,臨床上很少用上的東西奉若神明,其實大可不必,傷寒論等正統的中醫學著作也好,國內頂尖中醫大師也好,都把研究大多數人用得上的常用方子擺在更重要的位置;還有人非常迷信摸脈,脈很重要,但絕不是想象的那麼神奇,如果號脈就能看清一切,張仲景就不會強調四診合參了。

  還有初學者,誇耀說:「老婆病了,發燒,我一劑桂枝湯下去就退燒」。這種情況也是曹大夫眼里學中醫的誤區。傷寒雜病論是經典,隨便一個方子能拿來用。「你們注意到沒有,張仲景對每一個方子,反覆講怎麼用。哪些情況能用?哪些情況不能用;如果用錯了,出現一種情況怎麼處理,出現另一種情況又如何處理,非常嚴謹,因為人命關天。十次開方,哪怕一次失誤,落到病人身上可能就是百分百的無法彌補的損失。」

  「紮紮實實做學問的道理是相通的,學中醫無捷徑可走。」

  發願辦班 師帶徒傳承醫術

  已臨近退休年齡的曹大夫,在公立醫院依然忙碌,還一周3次在純中醫的正安診所坐診。感念在國醫大師傳承班的學習,她發願辦一個跟診學習的師帶徒班,收一些有經驗的年輕醫生,把自己的經驗傳給他們。講課方式方法她都反覆設想過:以實戰為主,采用徐林才學習法。她相信,拜高師、找關鍵點是學習中醫的好方法。

  她說,學中醫像做菜一樣,需要悟性,要有師承。我把你引上一條路,帶到一個路口,而且這是一條常路,絕大多數人能走通,不是偏路、不是羊腸小道,走不通的時候有人指路。「剩下的路會很漫長,但你走下去必將有結果。」

  中藥沒毒如何治病

  關於中醫科不科學,服用中藥安不安全的問題,近年一直是坊間爭議的話題。近日一位網絡大v《你為什麼還在信中醫》的文章又引發新一輪熱議。與曹大夫的交流自然涉及這個問題。

  「《中藥也不安全》《警惕中藥的肝毒性》這類文章,是惡意的,立意就不對。」曹田梅立場鮮明表明態度。中藥從來就有毒,它的特性就是以毒糾偏。中藥沒有毒怎麼治病呢?就像一個方向盤,不能左偏、不能右偏,只能朝前,它安全嗎?如果偏左了,方向盤朝右邊打,是帶你朝正確的方向走。

  她說,所謂藥物的毒副作用,是指正常劑量、正常醫師開出的情況下服用出現的不可避免的毒副反應。和西藥正常使用產生的毒副作用相比,中藥使用得當是安全的。

  我們說中藥是安全的,并不意味著中藥可以亂用。比如何首烏,一定要制過,而且在配方里用的。新聞報道里提到的吃何首烏中毒,是患者為烏發,把生何首烏打成粉進食造成的,這樣沒有砲制、沒有量、沒有配伍地長期盲目服用當然出問題。西藥曾出現反應停事件、四環素危害,有服用安眠藥自殺的,能由此得出「小心西藥致死」的結論嗎?也沒有人寫文章:「西藥不安全、不能吃」。同樣的道理,我們只能提醒大家「警惕何首烏生吃的危害」,不能說「警惕中草藥的危害」。

  對中藥的另一個誤區是,中醫開出的是組合方,講究的是團隊作戰。常用的中成藥六味地黃丸中的澤瀉這味藥,單獨拿出來分析,有腎毒性,小白鼠食用后腎臟受損。有人拿來作為攻擊中藥的證據。「姑且不論,持此觀點者,并不知道中醫的『腎虛』和西醫的『腎病』不是同一個慨念;用化學分析的方法研究中醫本身非常可笑。不講整體療效,單把其中的一味藥提出來說,中藥配伍的意義何在呢?」炒菜放鹽才美味,把鹽拿出來放嘴里,只有鹹味。葡萄酒化學成分基本一樣的,品酒師能品嚐出豐富多彩的口感。這中間的變化,僅僅用化學、用科學,解釋不了。科學還比較年輕,「中醫可是中國人幾千年時間、在上億人身上試出的大數據。」

  中醫講究「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治病的過程中醫生會權衡利弊,遇到急病嚴重損害機體時,可以下猛藥泄一下,這不意味著瀉藥可以長期服用。對嚴重窒息的病人,有經驗的西醫大夫肯定一刀下去先幫病人打開氣管,救回性命,毒都不消了。平時的無菌消毒程序多嚴格,「一樣的極簡單的道理。」

  曹田梅

  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師帶徒指導老師。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正安診所坐診醫師。廣東省優秀中醫臨床人才、深圳市首屆優秀中醫專家。國醫大師傳承人才。先后師承國醫大師張琪、周仲瑛、朱良春、路志正、鄧鐵濤、顏德馨及夏洪生、劉寶厚等名家,博采眾長,獨有心得。從事臨床工作30年,擅長治療各種內科疑難病,并善於調理亞健康。主持完成省市級科研課題4項。發表論文30餘篇。著書6部。

[责任编辑: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