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療方巧治「夏日病」-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文化东方 > 养生之道

食療方巧治「夏日病」

2015-07-06
来源:香港商报

 

 

夏季容易心火旺,诱发各种「夏日病」,可以用食疗方解决。

 

  【香港商报网讯】夏季容易心火旺,出現心煩易怒、口舌生瘡、睡眠不佳等。夏季陽氣最盛,陽氣外發,伏陰在內,氣血運行相應旺盛起來,活躍於機表,覺陽氣有餘而上火。

  中醫的「火」有實火與虛火,需要區別對待,采用不同的滅火法。

  實熱體質的人從外表上看面色紅潤、愛吃涼性食物、喜歡喝冰涼的飲料、說話聲音洪亮等。上火了可適當喝些涼茶,清熱解暑。綠豆湯也是不錯的選擇,把綠豆洗乾凈熬開煮十多分鐘。

  但出現口舌生瘡、咽喉腫痛、食慾不振等上火癥狀時,別急著服用清熱降火的藥物來「敗火」,這實際上是「虛火」,多半為體質虛寒之人,即受寒后容易腹瀉,平素怕冷肢體發涼,并且易出汗,若長期飲用藥性苦寒的涼茶或清熱降火的藥物,反而容易加重上火癥狀,還會損傷脾胃,引發多種疾病。

  上火:虛寒體質吃銀耳

  虛寒體質的人上火可以吃銀耳。中醫認為銀耳能清肺中熱、養肺陰、濟腎燥,治肺熱咳嗽、肺熱胃炎以及大便秘結。

  銀耳「養」「潤」人,不但補足體內陰液,潤腸通便,而且加快痔瘡癒合,促進傷口修復。

  食療方:三寶潤燥粥

  原料:銀耳20克、蓮子20 克、大棗3枚、粳米50克、冰糖適量。

  制法:將銀耳、蓮子和大棗分別用溫水發透、洗凈。三者一同放入燉鍋內,加清水和冰糖,中火燒沸后加入粳米,文火燉熬1小時即成。每日1次,早晚食用。

  功效:滋陰潤燥,補中益氣,清熱止血。

  腸胃不適:多吃益肝食物

  從中醫角度理解,夏日人的情緒波動大,容易造成肝氣鬱結,食慾不振是常事,嚴重的還可能出現噁心、嘔吐或腸鳴、腹瀉等癥狀。首先找到「心結」并解開并配合舒肝、健脾、和胃的藥物,或多吃一些對肝有益的食物,如酸類食物烏梅、山楂等。

  食療方:涼拌馬齒莧

  將馬齒莧焯熟后,用大蒜涼拌,經常食用可有效預防腸道疾病,特別是腸胃虛弱的老年人和兒童,不妨試試該食療方法。

  皮膚瘙癢:自制浮萍茶

  暑為陽邪,入夏后一些脾胃氣虛的人容易引起身困體乏、皮膚瘙癢、暴熱濕寒等熱癥。治療這簡便方法是自制浮萍茶服用。

  食療方:浮萍茶喝7天

  浮萍夏天在南方的湖邊、稻田及溪溝里生長,可到中藥店購買乾品。將浮萍洗凈曬乾后,取浮萍15克,茯苓10克,甘草2克一起入鍋,放適量清水煎沸10分鐘后當茶飲,為調其澀味,可加入少許蜂蜜,7天為一個療程。

  茯苓也有類似功效,例如6月前后濕熱多雨,濕疹的患者明顯增多,處理關鍵在於健脾祛濕,可用土茯苓加薏米煲湯喝,如果濕氣不重,則用懷山藥加瘦肉煲湯。

[责任编辑:董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