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張蘭、祁曉峰報道:昨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山西代表團舉行開放日。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委書記駱惠寧指出,2016年,山西靠堅定貫徹新發展新理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扭轉了經濟下滑的局面,並推動經濟走上轉型發展之路。
結束26個月煤炭虧損
對於這輪山西經濟下滑的原因,駱惠寧坦言結構性失衡是主要原因,供給品質不高是主要矛盾。
他指出,在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山西省堅持綜合施策,全面落實「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並緊緊抓住關鍵環節,大力推進煤炭減產量、去產能。既擔當煤炭大省對全國的責任,又直接解決山西面臨的突出問題。幫扶實體經濟,組織1.4萬名幹部入企服務,極大提振了企業發展信心(本報曾專題報道)。
山西煤炭產量佔全國1/4,但去年山西省壓減煤炭產量1.4億噸,佔全國39.1%,退出煤炭產能2325萬噸,居全國首位,促進了全國煤炭供求關係平衡,使煤炭價格回升到合理空間,有力改善了企業經營狀況。全省煤炭行業結束了連續26個月的虧損局面,PPI扭轉了連續54個月的下行局面。全省GDP增幅實現了逐季提升。
更為重要的是,山西全省經濟增長的效益和品質發生了積極變化。煤炭先進產能佔比一年內由10%提升到16.9%;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步伐加快,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布局上馬,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4.4%。全省工業前年虧損58億元,去年盈利209億元,其中非煤工業盈利149.8億元,增長52.4%。正是基於這些變化,近期來晉返晉投資創業的企業家明顯增多。
用活綜改區「金字招牌」
對於發展,駱惠寧稱,轉型的實質就是改革,目前山西省正在重點推進國企國資改革、開發區改革、財稅金融改革、社保改革、投融資改革、生態領域改革和人才工作改革,以有效破解制約經濟轉型的體制機制障礙。
他還特別提到了 「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這將是山西的「金字招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轉型綜改試驗區注入新內涵、新活力。山西要深化綜改試驗區建設,以牽引全省經濟轉型升級。
據了解,2010年12月1日,全國第9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正式獲批。這是內地第一個全省域、全方位、系統性的國家級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