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专稿】缅怀杨绛先生-香港商报

【商报专稿】缅怀杨绛先生

2016-05-26
来源:

 

  【香港商报网讯】内地着名作家和翻译家杨绛昨日淩晨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她是着名文学家钱锺书的妻子,年轻时多研究和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包括《堂吉诃德》。她晚年的散文和小说引起注目,作品包括讲述文革期间个人和其他知识分子遭遇的《干校六记》和《洗澡》。其後以逾90岁之龄,出版讲述自己一家三口故事的散文集《我们仨》。至此,杨绛与丈夫、独女已先後走完人生路,她笔下的「我们仨」悄然谢幕。

  生前称「不想成为新闻」

  此前,网络已流传杨绛病重。但其侄女曾出面回应, 她只是轻微肺炎,病情已经控制住。据了解,杨绛生前住在北京三里河,独女钱瑗和丈夫钱锺书於1997年和1998年相继去世後,其後她一直与保姆住在这里,闭门谢客。人民文学出版社办公室主任宋强表示,杨绛生前对《杨绛文集》的责任编辑胡真才说过,如果去世,不想成为新闻,不想被打扰。而在2014年出版的《杨绛文集》中,载有杨绛曾向中国社会科学院负责人提出「去世後,不开追悼会、不受奠仪,至多七八至亲送送」的要求。人文社亦透露,杨绛生前有遗言,火化後再发讣告。

  《堂吉德》译本享誉天下

  杨绛的一生虽有着辉煌的文学成就,却历经文革和丧夫丧女之痛。通晓英文、法文与西班牙语的她,最为人知晓的作品即是在历经文革後出版的《堂吉诃德》译本。杨绛所翻译的《堂吉诃德》不仅是目前的译本中发行量最多的,更曾让她获得西班牙国王致赠的「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勳章」。让人备受敬佩是,她是从48岁(1959年)开始学西班牙语,之後才翻译《堂吉诃德》一书的。

  2014年9月,杨绛98岁开始续写完成的《洗澡》续篇--《洗澡之後》单行本以及9卷本《杨绛全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译作、小说、散文、戏剧、文论、诗作,皇皇270万字。回忆自己的创作之路,杨绛先生说,翻译工作勤查字典,伤目力,我为了保养眼睛,就闭着眼睛工作,写短篇小说。有分析指出,她的一生几乎不曾停笔。

  最後一位称呼先生的女性

  据悉,2001年,钱锺书、杨绛把一生的稿费和版税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截至2016年,该奖学金捐赠累计逾千万元,惠及学子上千人。此前有媒体记者问及杨绛先生,基金何以设立在清华时,先生答道:「我们一家三口都最爱清华大学。」杨绛先生「三进清华」和清华为钱锺书「两次破格」的佳话都已广为人知。对他们的女儿钱瑗来说,清华园是她童年美梦的摇篮。

  杨绛之所以被外界称为「先生」,是引据古话「先生」一词意思,这是对有学问者或德高望重之人的尊称。有分析指出,「她可能是中国最後一个用先生称呼的女性了,也给那个时候美好的时代画上了句号。」最美的爱情「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在国学大师钱锺书心目中,妻子杨绛无人可比拟。两人相濡以沫超过半世纪,是文学界羡煞旁人的神仙眷侣。1932年初,21岁的杨绛原本考上燕京大学,但临时变卦去了清华大学当借读生,在那里认识了钱锺书。杨绛母亲後来打趣:「阿季(杨绛原名杨季康)的脚下拴着月下老人的红丝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华。」当年3月初,两人在清华初见。

  杨绛眼中的钱锺书身着青布大褂,脚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镜,眉宇间「蔚然而深秀」。当时两人只是匆匆一见,甚至没说一句话,但当下都彼此难忘。钱锺书其後写信约会杨绛,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杨绛答:「我也没有男朋友。」从此两人开始鸿雁往来,「愈写愈勤,一天一封」。杨绛蓦然惊觉:「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难受了好多时。冷静下来,觉得不好,这是Fall In Love(坠入爱河)了。」

  60多年姻缘最理想的婚姻1935年两人结婚,开始了60多年的姻缘。在抗战结束後出版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钱锺书写道:「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在钱锺书发表《围城》的时候,有人怀疑他本人就是买了假文凭的方鸿渐,有人同情他娶了难缠的「孙柔嘉」,但有学生见到杨绛後便说:「钱先生,其实您的孙柔嘉蛮不错的嘛。」多年後,杨绛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後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把它念给钱锺书听,钱当即回说:「我和他一样」,杨绛答:「我也一样。」杨绛晚年自述谈钱锺书,偶然相逢却好像姻缘前定。

  杨绛生平

  杨绛是杨荫杭之女。祖籍江苏无锡,1911年生於北京,本名杨季康。与辛亥革命同龄的她出身名门,不仅在文学上开辟自己的一方天地,还因与文史大家钱锺书的婚姻而备受艳羡。她年少时先後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地读书。

  1932年毕业於苏州东吴大学,之後考入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并认识了钱锺书。两人在1935年结婚後同赴英国、法国留学,并生下女儿钱瑗。她1938年返回中国,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1949年後,她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当时正值学术生涯颠峰的她开始学习西班牙文,并着手翻译西班牙名着《堂吉诃德》,但书稿未完全翻译,便在1966年遭遇到文化大革命的摧残。

  文革期间,杨绛被视为「反动学术权威」甚至被剃了「阴阳头」,和钱锺书一起被划分为「牛鬼蛇神」,两人陆续被下放到河南「五七干校」。而历经文革的摧残,好不容易重获自由的杨绛却在1997年、1998年相继遭遇丈夫与女儿过世的打击,从此便深居简出,直到92岁高龄,才重新提笔,写下脍炙人口的散文集《我们仨》。

  杨绛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後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

  ●「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