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香港保險須謹慎 多重風險收益難保-香港商报

購買香港保險須謹慎 多重風險收益難保

2016-06-29
来源:

  繼去香港搶奶粉、化妝品後,赴港買保險漸成風尚。近日,保監會發布赴港投保風險提示,《北京晨報·金融周刊》為您解讀購買香港保險須謹慎。

  境內投保不受法律保護

  因香港與內地保險業務在適用法律、監管政策以及保險產品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近日中國保監會就赴港購買保險進行政策、彙率等方面的風險提示。內地居民投保香港保單的風險,其一是投保人需親赴香港投保並簽署相關保險合同。如在境內投保香港保單,則屬於非法的“地下保單”,既不受內地法律保護,也不受香港法律保護。

  其二,內地居民投保香港保險適用香港地區法律。如果發生糾紛,投保人需按照香港的法律進行維權訴訟。與內地相比,香港法律訴訟費用較高,可能面臨較高的時間和費用成本。此外,除了法律訴訟之外,投保人也可選擇向香港的保險索償投訴局投訴與理賠索償有關的糾紛,但該局目前可裁決的賠償上限是100萬港幣,大額保單的賠償糾紛無法通過該局裁決處理。

  多重風險收益難保

  對於彙率方面存在的風險保監會指出,第一,內地居民在香港購買的保單等以港幣、美元等外幣結算,消費者需自行承擔外幣彙兌風險。第二,內地居民個人到境外購買人壽保險和投資返還分紅類保險,屬於金融和資本項下的交易,是現行的外彙管理政策尚未開放的項目,存在一定的政策風險。第三,如以期交保費方式購買長期壽險保單,也可能存在因外彙支付政策變化導致無法交納續期保費的風險。而由於多種風險的存在,也就導致了保單收益存在很多不確定性。

  對此,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的一位工作人員表示,香港保險是否性價比很高我們不知道,但是理賠問題和彙率都是市民需要考慮的因素。

  保險合同不易理解

  除了以上的風險之外,陽光保險集團的高級理財師李延華經理指出,保險合同對於非專業人士而言,本身就不容易理解。在香港買保險,如果自身對英語並非精通,建議不要買英文版本的保險。但即使是中文版的保險合同,一些詞語或表述也不是內地居民通常理解的那樣。所以要謹防買了看不懂的保險,以免將來得不到理賠或發生理賠糾紛。

  享受服務受限制

  李經理還指出,在香港買保險不像在內地買保險,一個電話就可以要求業務員上門服務。購買的香港保險在發生理賠時,往往需要被保險人本人或委托人親往香港辦理理賠。另外,如果內地的市民購買了香港保險,但是選擇在內地就醫,只能在保險公司指定的醫院才能獲得賠償。在國內保險公司買的保險,通常只要是在二級以上醫院治療,均可獲得理賠。相較而言,香港保險相關服務較受限制。

  北京晨報記者

  張曉莉 張慧皎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