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预估11月21日开通的「深港通」并没有如期启动,於是乎引来各方猜测,因为从技术层面来看,由於沪港通已经开通二年,深港通完全不存在任何技术问题,那麽,唯一的原因就在於深港通眼下还不是开通的最佳时间,内地监管当局仍在等待最佳的开通「窗口期」。
为人币国际化铺路
市场早就猜测,深港通较之沪港通未必有革命性的变化,但在开放度上成为沪港通的升级版不是很值得期待的,毕竟,作为中国内地资本市场开放的重要举措,以及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措施,如果两年後的深港通仍是沪港通的翻版,那麽,其开通的意义就不大,也不需要搞什麽路演。然而,11月18日,深港通首场内地路演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举行。深交所总经理王建军、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李小加、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周明皆慎重其事参加了路演。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告诉投资者,深港通与沪港通真的不一样。
深港通作为一个开放度更大的市场举措,毫无疑问,其推出必须要充分考虑当下的市场环境。然而,今年以来,虽然内地A股市场、港股乃至海外资本市场都相对平静,没有出现剧烈的大起大落,然而,人民币却出人意料地呈现持续贬值的态势。尽管中国经济表现良好,远好於美国经济的实际情况,但人民币相较於美元反覆呈现弱势。还令人担心的是,市场上弥漫着一股浓烈的看空人民币前景的气氛。
要知道,无论沪港通还是深港通其根本宗旨还是在於为人民币国际化进行铺路,因为,眼下为止,人民币还不是自由兑换货币,还不能够直接在海外市场上进行直接投资,这个问题不解决,人民币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国际投资货币、国际储备货币和国际结算货币,人民币的所谓国际化目标也只会是纸上谈兵。因此,通过启动沪港通和深港通,在有限度开放的条件下试水人民币投资境外资本市场,从而测试国际资本市场对人民币的接受度和认可度,以及如何对人民币在境外市场的监管等一系列工作,为人民币下一步更大的开放作好准备。
然而,深港通眼下所面临的时机似乎并不合适,因为,启动深港通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测试人民币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反应,亦即人民币汇率会因为国际资本市场接受度较高而出现上升或者升值,或者相反,人民币会出现贬值,然而,深港通只闻楼梯响,人民币却见风就是雨,出现节节贬值的势头。如果此时推出深港通,其意义和作用显然要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