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全國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提出推進港澳青少年到內地交流,譚耀宗等港區政協委員表示贊同,並希望特區政府多做年輕人的工作,加強對香港青年的中華文化教育,增強他們的國家民族認同。
香港商報兩會採訪組成員:崔衛平、李曉穎、張麗娟、敖雷、林駿強、伍敬斌、林麗青、王曉蕾
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港澳界別昨日舉行小組會議,討論全國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全國政協委員、民建聯前主席譚耀宗說,報告裏提出「推進港澳青少年赴內地體驗學習、研修考察」,這是多位港區委員一直以來所主張的。他表示,香港社會目前存在分歧,大家應以理性、包容的態度互相尊重。特區政府更應多做年輕人工作,協助年輕人多到內地學習、工作;如果有機會參與內地行政部門、高科技研究機構的工作,對他們一定會有好處。
加強中華優秀文化教育
在昨日港澳委員聯組會議上,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汪明荃在發言中建議,應充分發揮香港溝通中外的優勢,向海外傳播中華文化。此外還應加強對香港青年的中華文化教育,增強他們的國家民族認同。
汪明荃說,香港是向海外傳播中華文化藝術的最佳平台。基於特殊的歷史原因,香港在回歸祖國以前,已確立了中西文化交融的特色。香港的經濟成績有目共睹,但其成功最重要的精神因素還是中華文化,它是社會大眾心靈導向的明燈。當前,香港溝通東西方文化的優勢依然存在。
汪明荃表示,香港回歸後成功實踐「一國兩制」,香港人當家作主。除了要面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挑戰,政府和社會還應重視向青年傳承中華文化,培養他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對國家民族的歸屬感。「我深信國家要富強,經濟、軍事、文化三個範疇缺一不可。」她說,香港社會的當務之急,就是讓社會大眾特別是青年,認識中華文化及歷史。
重視粵劇文化傳承作用
汪明荃還建議,在香港傳承中華文化要重視粵劇的作用。粵劇是嶺南文化的瑰寶,它在香港土壤生根後,因應歷史及文化變遷,發展出有香港特色的粵劇。隨著時代發展,粵劇在香港也經歷了興衰起伏,但仍保持頑強的生命力。回歸以後,香港粵劇在加入現代元素的同時,仍保存了最傳統的表演法,例如排場戲、神功戲等,也將中華文化慎終追遠、睦鄰友愛、和衷共濟的傳統價值傳承下來。
目前,已有香港的粵劇社團將粵劇課程引入中學和大學,並通過網上社交平台向青年人介紹、推廣粵劇,還有社團向「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大學生介紹粵劇。汪明荃認為,應採取措施鼓勵粵劇推廣活動,幫助這一珍貴的嶺南傳統文化薪火相傳。
汪明荃說,「我深信如能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繼續善用中西兼容的文化優勢,香港對於幫助中華文化藝術在世界傳播,一定會更加有為。」
鼓勵港青內地發展
據悉,小組會議結束後,國際奧委會委員霍震霆表示,今年很不一樣,以前港澳委員討論的話題多集中在經濟領域,今年多次提到了青年到內地就學就業的議題。他說,相較於香港的社會發展程度,內地今後會有更廣闊的前景。「我很早就來到內地發展,反而現在的香港年輕人沒有這樣,這方面還要多加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