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5

中国推进生态殡葬破解“墓地围城”

2014-04-03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记者

  推开窗户就会看到对面山坡上一片墓碑林立的公墓,让渖阳市民李先生的心情沉郁。近年来随著城市扩大、公墓增多,中国一些城市公墓与居民生活区越来越近,“墓地围城”困局日益凸显。

  渖阳市郊有公墓墓园近20个,多数建在二环路以外。近年来渖阳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区不断外扩,根据最新的城市建设规划,未来渖阳中心城区将扩展到四环路,二环路以外的许多墓地将与居民生活区相邻。

  “墓地围城”的趋势在北京、上海等一些大中城市更加明显。人们熟知的北京八宝山公墓周围早已高楼林立。多数中国人认为,生与死是两个空间,应该有所区隔。

  受中国传统“入土为安”及“隆丧厚葬”观念影响,部分地区大型豪华墓、水泥石材墓等永久性墓地越建越多,造成土地资源紧张。与此同时,墓地价格水涨船高,不少民众感叹“死不起”。

  清明节前夕,中国民政部召开会议提出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倡导文明节 、生态节地、移风易俗的殡葬观念。记者近期采访发现,积极引导公众发展花葬、树葬、海葬等新型生态殡葬,已成为许多城市破解“墓地围城”的重要举措。

  4月1日上午,来自广西各地的500多位亲属来到南宁市青龙岗长安墓园,将318具逝者骨灰安葬在花坛葬区的鲜花丛中。家属们神情肃穆地捧上泥土和花瓣,以这种环保的殡葬方式告慰亲人并寄托哀思。

  “逝者骨灰盒采用环保可降解材料,一般3个月之後就会溶解,骨灰将与鲜花、泥土融为一体。”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处长梁愈军介绍说,“这个100多平方米的花坛可循环使用多次安葬,节约土地又生态环保,也比较符合传统的‘天人合一’丧葬观念。”

  自治区民政厅副厅长李明说,据估算,每年广西土葬要占用约7500亩土地,消耗木材20万立方米,相当於砍伐林木面积1.6万亩,因此引导更多的人践行节 、文明、科学的殡葬方式势在必行。

  位於渖阳市东郊的骨灰入土植树纪念林公墓已成为一座超大型的生态树葬公墓,成立20多年来累计安葬骨灰33万多份,植树24万馀株,绿化总面积达千馀亩。

  纪念林公墓负责人纪书忠告诉记者,将骨灰埋葬在树下,不占耕地,骨灰与大地山林融为一体,真正实现了回归自然的生态安葬。

  北京市在2009年正式出台了骨灰撒海零付费的政策,所需费用完全由政府埋单。今年清明节期间,有关部门将在北京的长青园骨灰林基地和天津的塘沽港海上,为骨灰撒海家属代表举行集体公祭丁式。

  “殡葬改革经历了从保留尸体到火化、不保留尸体的变革,如今面临著从保留骨灰到不保留骨灰的选择。”渖阳市殡葬管理处处长颜雪飞表示,改变旧的殡葬习俗需要一个引导推进的过程,也需要政策上的进一步支持。

  去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意见,要求党员、干部都应当带头实行生态安葬,采取骨灰存放、树葬、花葬、草坪葬等节地葬法,积极参与骨灰撒散、海葬或者深埋、不留坟头。

  为鼓励市民选取生态安葬方式,中国一些地方也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对困难群众给予更大的优惠力度,甚至提供免费安葬。

  山东近日出台有关意见,要求每个县(市、区)至少要规划建设一处实行树葬、花葬、草坪葬等生态节地葬法的公益性公墓或骨灰堂,引导鼓励群众参与新型生态文明葬式葬法改革。重庆市殡葬事业管理中心发出倡议,鼓励市民采取包括塔葬、壁葬、草坪葬在内的7类生态安葬方式。江苏省苏州市建设公益性骨灰堂,为公众推出免费安葬。(完)(采写记者:杜斌、石庆伟、汪伟、张周来)

[责任编辑:鄭嬋娟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