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琴不是筝 初听满座惊
当代阮痴冯满天
中阮是中国的古典乐器,很容易让人不由自主的联想到古代仕女只手抱琴、轻拢慢捻的美妙场景。在央视近期热播的《出彩中国人》的舞台上,来自中央民族乐团的中阮演奏家冯满天却打破了中阮的传统演绎方式,把古典乐器与摇滚相结合,引起了评委和观众的关注。冯满天对本报记者表示,如今的民乐很受冷遇,如何能让民乐迎来春天,唯有创新,把古典与摇滚结合,这种表现方式时尚现代好听好弹,希望从事民族音乐的同仁们也一起来,让它好玩,让它更接地气。香港商报记者 黄莺
17年苦苦追寻心中的阮
在舞台上,一首《花房姑娘》被冯满天弹奏得苍凉而深远,和着他一把烟嗓唱出的柔肠百转,初听满座惊。冯满天的自信源於手中的这把中阮。这把中阮和人们所熟知的不太一样,它的琴面上并没有音孔,音色更加饱满,弦间余韵悠长,冯满天称其为「仿唐隐孔中阮」。冯满天回忆称,「最开始家父冯少先给了我一首白居易的诗,其中有两句『非琴不是筝,初听满座惊』,描绘的便是古时候阮咸奏出的音色。我听后仿佛醍醐灌顶,耳边就有了中阮的声韵,那个时候我才知道,真正的阮应该有古琴的深沉和内敛,也有古筝的华丽和明亮,它是琴筝的共体!」从此,为了寻找心中的这把阮,他苦苦追寻了17年,甚至不惜倾家荡产。在朋友和亲人的眼中,冯满天有点走火入魔,从此得了个「阮痴」的名号。冯满天当时寻访了许多制阮琴师,但结果让他失望。「中国的民族乐器制作水平还处於农业社会。做琴师傅都不懂弹琴,而弹琴的人又不会做乐器,不像西方工艺进化很完善。西方制琴师都必须是弹琴的人,对演奏有切身体会。」不甘失落的冯满天决定自己动手制琴,最终在《出彩中国人》舞台上呈现的这把「仿唐隐孔中阮」诞生了,而在它之前,冯满天耗费了47把失败品的代价。他将家中积攒的钱都花在制琴上。做完琴之后,冯满天又开始学古琴、古筝,他能让这两种手法都在中阮上体现出来,后来他又学了三弦吉他、西塔尔。冯满天称,他几乎能把全世界所有弹拨乐的手法、技法和韵味,都可以在中阮上实现。「如果和吉他相比,21世纪中阮的科技含量,不亚於全世界任何一个弹拨乐,我们的科技含量比吉他还要多,很多吉他大师看了我们做的琴,都喜欢收藏,我们的音量比他大,音比他长,材料比他们讲究,他们也很惊讶。」
摇滚乐手迷上民族乐器
如今与中阮几乎人琴合一的冯满天,谈到最开始如何想到将传统乐器与摇滚乐相结合,冯满天告诉记者,改革开放刚开始没多久时,吉他让他特别着迷,於是他自学了吉他,开始搞摇滚乐。1987年,冯满天和唐朝老五刘义君、臧天朔、程进等人组了一支名为「白天使」的乐队。当摇滚乐演出非常好的时候,每次当冯满天拿起吉他,如果旁边来几个外国乐队,他就胆怯地连琴盒都不敢打开。因为他知道,吉他是外国人的,中国人更应该去寻找承载民族精神的乐器。
「当我看不到方向时,我就开始往回走,从祖先那里获得精华,获得力量。这个时候我接触了佛教,通过慢慢地思考积累,我找到了中国艺术的传统表现形式。有一天我弹完吉他,发现我的阮上也能弹出这种音色,古代的变成现代的了,一下子就来了灵感,我有了新的目标,就是把中阮弹出吉他声!」冯满天说起这段经历时,仍难掩内心的兴奋与激动。从那时起,冯满天便潜心钻研中阮的可能性,他相信这把乐器是伟大的,既能弹民族的,也能弹世界的。
做出21世纪中国人的经典
在传统乐器中添加了摇滚乐,这种方式让很多人认识了中阮,但冯满天认为这种创新的艺术形式并不会偏离文化的走向:「中国从来不缺经典古曲,像《春江花月夜》、《二弦映月》,传统文化并不会因为你改了一个乐器,经典就会没了,我们要做出21世纪中国人的经典,每个时代都必须要有这个时代的声音,古代的时候可能大家会回味,但不能贴近生活,民族音乐应该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是我们中华民族人文的一部分。」冯满天并称,中阮这种乐器承载了中国人的精神,它能和任何一种乐器合作,它的频变,它是中频,它连接高音,下面连接低音,它和任何一种乐器都是包容的,又不失自己的个性。很多外国朋友听过这种乐器后,说它以后将是一种世界性的乐器,现在有这麽多人支持更坚定了他把这条路继续走下去的信心。记得一首古诗里说到「古曲随自爱,今人都不弹!」我们需要这个时代的乐曲,时尚现代好听好弹,希望从事民族音乐的同仁们也一起来,让它好玩,让它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