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尘埃落定以后,近日乌克兰东部一些城市的动荡急剧升级,出现要求举行公决、加入俄罗斯的大规模示威活动,对于深陷危机的乌克兰政局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对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走向同样具有长远的影响。
乌东部发生示威活动的顿涅茨克、哈尔科夫和卢甘斯克等州,与克里米亚有不少相似之处,都与俄罗斯邻近且俄罗斯族占的比例较高,经济上与俄罗斯联系密切。但也有很大不同:克里米亚是乌克兰的自治实体,有自己相对独立的议会和行政体系,且这些机构都为亲俄势力所控制;克里米亚还驻有俄罗斯的黑海舰队,部署有大量的俄罗斯军事人员。
如果东部和南部一些州要效仿克里米亚,难度显然更大。但随着克里米亚“顺利”脱离乌克兰,临时政府束手无策的“软弱”形象与俄罗斯强硬立场形成鲜明的对照,这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东部和南部地区的亲俄势力。而对于临时政府和背后的西方国家来说,乌克兰进一步分裂是灾难性的,东部地区工矿业较发达,在国家经济体系中意义重大,西方的“无所作为”又会损害其国际形象及追随者的信心。
未来乌克兰临时政府可能会采取强力手段对付东部地区的“分裂”浪潮,但将面临两个难题:一是掌握的军队和警察能力如何,以及他们是否忠诚;二是俄罗斯强大的军事压力。在当前情况下西方很难下决心帮助乌克兰恢复秩序,既因为缺少法理依据,也对与俄罗斯直接对抗心存忌惮。可供选择的应对之策只能是先安抚俄罗斯,然后再“弹压”东部的反政府行为。但在乌克兰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背景下,对俄“示好”显然行不通,一味强硬又可能使乌克兰全面崩溃。
从俄罗斯大幅提高对乌克兰出口天然气的价格,到拿出“联邦制”的提案,再到“警告”临时政府不得对东部地区采取军事行动,俄罗斯传递出的信号非常明确:如果乌克兰完全倒向西方,无视甚至直接挑战俄罗斯的利益,允许美国和北约在乌克兰建立军事基地或反导系统,俄罗斯不缺乏“先发制人”的手段。对俄罗斯来说,不仅需要一个中立的乌克兰政府,还需要一个实实在在的战略缓冲地。
在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以后,形势的进一步发展其实早有端倪,因为5月总统大选产生的未来乌克兰领导人,肯定会来自亲西方的阵营,乌克兰的政策肯定是全面“西靠”,甚至寻求加入北约或争取西方的军事保护。俄罗斯既然已经拿出了破釜沉舟的勇气,就要争取一个对自己最有利的结果。在西方还在权衡利弊的时候,这场博弈已经演变成不再需要任何外交辞令的利益争斗,如果乌克兰国内各派政治力量不能尽快找到和解之路,只是幻想得到大国“恩赐”的重生,最终很可能沦为新一轮地缘政治缠斗的牺牲品。
(孙壮志,中国社科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