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东部近日局势变幻莫测,亲俄武装力量的迅速扩大,政府军纷纷倒戈。然而究竟那里情况如何?顿涅茨克现在到底被谁控制?频频亮相,穿着绿色制服的“非俄武装力量”人员到底来自何方?乌克兰军队准备好战争了吗?究竟这里会不会爆发一场“热战”?中国记者来到风暴中心,一一回答上述问题。
以下报道由《环球时报》前线记者邱永峥 刘畅发回:
从大城市顿涅茨克到周边的15个城镇,一个接一个的市政大楼和警察局被“亲俄武装分子”轻松占领;自北向南,神秘武装人员从手无寸铁到一夜之间拥有了21辆装甲车;从国内到国际,美欧俄从口水战到经济制裁再到宣称部署更多军队,展开更大动作……乌克兰东部地区事实上成了美欧俄角力的最新战场。只不过,这场战斗迄今为止不用枪弹,而是一场通过人心争夺、舆论导引和情报开路的“静寂战争”。《环球时报》记者自本月17日起在乌克兰东部地区展开深入采访,目睹“静寂战争”的逐步展开。
顿涅茨克发生大规模亲俄游行示威
顿涅茨克“十分正常”
步出顿涅茨克机场,一头扎进乌克兰东部“风暴眼”中的《环球时报》记者以为,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坦克战车随处可见是“正常情景”。
然而,从机场到市中心的25分钟行车途中,除了看到三名交通警察懒洋洋地站在路边执勤外,丝毫感受不到这座城市的紧张之处:母亲推着童车在阳光下散步,超市里挤满了采购各种物品的当地居民,姑娘们三五成群站在街角抽烟或喝咖啡,加油站也没有看到排长队抢购汽油的私家车。
不过,从《环球时报》记者下榻的夏克塔尔饭店步行5分钟到顿涅茨克市政大楼,就能看到轮胎和铁丝网垒起的障碍,身着迷彩服的武装人员进进出出,不时怒喝想拍照的普通市民,但对国际媒体记者的采访并不理会。从市政大楼继续步行7分钟,是武装分子一周前攻占的顿涅茨克地区行政大楼。每天都忙着记录事态发展的当地媒体人奥列格告诉本报记者:“我亲历过市政大楼被占领。武装分子或者叫分离分子也好,他们大摇大摆地踏入大门,让市政府的人员继续工作,并没有对任何人采取措施,只是下班后他们继续‘待’在里面。”本报记者在两处政府大楼外注意到,没有乌克兰警察或者军人出现。
奥列格还告诉记者,他前两天在顿涅茨克附近的克拉马托尔斯克镇看到,当一队乌军装甲部队奉命前来镇压当地“恐怖分子”时,其中6辆坦克突然换上俄罗斯国旗,然后掉头驶向另一处为乌克兰政府控制的小镇斯拉维扬斯克,迅速占领了当地政府大楼和警察局。这样兵不血刃就让乌克兰部队和装备就改旗易帜的事情,让外界看来简直不可思议。截至17日,乌克兰东部的10多个城镇就这样落入亲俄势力控制之下。不仅如此,类似乌克兰东部的活动开始外溢到乌克兰之外:摩尔多瓦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16日正式请求俄罗斯承认其“独立建国”。当地的议员代表团已于17日抵达莫斯科。牵头的议员雅切拉夫·托布说:“我们的处境与克里米亚相近,我们应该以克里米亚的方式回归俄罗斯。”
不费一枪一弹,乌克兰军队就纷纷投诚,人心向背似乎可见一斑
对于不断恶化的局势,北约日前宣称正式决定向东欧部署更多空中和地面力量,建立新的海空军基地也在计划之中。俄罗斯总统普京则警告,北约的最新动作和乌克兰临时政府的“镇压”举措可能引发“内战”。
“乌克兰事实上已经开战!”英国独立军事专家简·克拉斯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与传统战争不同的是,俄罗斯在乌克兰克里米亚和东部地区的战争不仅不费一枪一弹,十分安静,甚至有一种没遇到对手的寂寞,这就是所谓的‘静寂战争’。这也让美国与欧洲束手无策,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找到应对的办法。”
“小绿人”在东部频频现身
随着乌克兰东部亲俄力量的壮大,尽管驻扎在俄乌边境的4万俄军现在没有直接的动作,但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距离顿涅茨克70公里的斯拉维扬斯克两天来骤然间成了各界关注的焦点,因为“跟克里米亚相似的武装人员”于当地时间15日深夜突然现身。
当地居民弗拉基米尔·伊万诺维奇表示:“听到一夜的飞机轰鸣,以为来了乌克兰政府军,但来的却是一群穿标准迷彩服,戴着面罩,不知道是什么人的武装分子!”面对人们的询问,一些人甚至毫不掩饰自己的身份。当记者问一名武装人员来自哪儿时,他回答说:“辛菲罗波尔(克里米亚首府)。”记者再问他:“克里米亚现在如何?”他用标准的俄语回答说:“非常好!老大娘们特别高兴,因为她们的退休金立即翻番。”当问他是否是曾在乌军服过役的反水军人?他坦言:“从来没有。我是俄罗斯人。”
普京否认这些“小绿人”是俄罗斯军队,但他们敞开的领口里露出一截海魂衫似乎说明了些什么
在机场接《环球时报》记者的当地媒体人奥列格透露:“他们是两天前的深夜悄悄来的,可能是来自俄罗斯边境那侧,也有说是克里米亚来的,他们就是在克里米亚一举成名的‘小绿人’!因为我持俄罗斯的记者证,又是俄罗斯族人,所以很容易跟他们打交道。”
“小绿人”是克里米亚人给悄然出现在克里米亚各地、不费一枪一弹抢占各军事要地、最终完成军事占领任务的俄罗斯军人的称谓,因为他们身着俄军去年刚刚配备的草绿色新型迷彩服,配备新式突击步枪,不戴任何能显示其部属和国籍标识,但行动坚决果断。《环球时报》记者今年3月15日抵达克里米亚半岛,与那里的“小绿人”打过十多天的交道,所以当第一眼看到斯拉维扬斯克的这些武装分子时,感觉像回到了一个月前的克里米亚。
未看到乌陆空军战备迹象
面对亲俄武装分子的攻城略地和“小绿人”的咄咄逼人,乌克兰军队仍在“静坐”。在首都基辅的独立广场,《环球时报》记者16日晚发现那里多了一辆乌克兰伞兵的轮式装甲车。不过,参与推翻亚努科维奇的“革命”女活动家、基辅外语学院大二学生卡佳坦言:“这跟乌克兰东部局势没有什么关系,我们只是让乌克兰民众知道亚努科维奇当时是用什么武器来对付我们,同时靠它来吸引民众募捐。”自称曾拿武器跟亚努科维奇和“俄罗斯狙击手”战斗过的基辅工学院大一学生维塔利是许多滞留广场的示威者眼中的“英雄”,18岁的维塔利没有打算去东部跟俄罗斯军队作战:“我现在只想等到5月25日大选结果出来,只要选上的人能进行民主、公平和发展,我们就回家……”他自始至终没有将俄军称为“侵略者”。
乌克兰军队并未认真进行战备
在基辅最繁华的商业区,所有饭店在中午和晚餐时间都爆满,年轻人偶尔会谈东部局势,但谈论更多的是新工作机会、歌剧院新排的芭蕾舞剧以及各种美食。街头上ZARA春季打折和总统竞选的广告多过征兵和爱国宣传标语。“除了美元兑换格里夫纳(乌克兰货币)的汇率从1:8跌到1:11.3甚至1:13,物价有比较大的上涨外,其他情况跟你3月中旬到基辅时没什么两样。”基辅大学一名中国留学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人们没有恐慌,商品没有紧缺,该干啥还在干啥。”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面对着俄罗斯在边境陈兵4万、美欧乌媒体叫嚷“战争即将来临”的气氛,乌克兰空军丝毫看不出任何的战备迹象。《环球时报》记者在与基辅国内航站楼毗邻的乌克兰空军基地看到,8架图-22远程轰炸机,26架米格战斗机,15架各型直升机和若干伊尔运输机整整齐齐地排在基地停机坪上,既没有人来人往的战备,也没有疏散或者架设防空火炮及防空导弹的防空袭准备。“更像是乌克兰军用飞机静态展!”与本报记者同行的一名英国战地记者一脸疑惑地说:“不知道是没有人指挥及驾驶这些军机,还是基地没有接到任何的战备命令?如果俄军突袭的话,一支突击队就能把这些乌军最精锐的空中利器全部控制在地面上。”
即便在风暴眼中的顿涅茨克,《环球时报》记者仅在航班降落时看到机场上有5辆蒙着绿色帆布的军用卡车和2辆机场大巴。数十名身穿土黄色迷彩服的乌克兰军人正往机场候机厅方向集结,两名执行机场保卫任务的乌克兰军人漫不经心地倒背着步枪,松散地行走在机场跑道边上。
“热战”很难打起来
乌克兰境内之所以发生如此奇怪的“战争”方式,这与各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有关。美国和欧洲内部在如何对待俄罗斯问题内部分歧,让西方国家政府不能下决心与俄“来硬的”。美国国务卿克里17日已经抵达日内瓦,希望能与俄乌两国外长就克里米亚局势达成“至少某种意义”的协定。欧盟成员国也在私下里表示,直接的军事对抗将令欧洲“伤不起”。《环球时报》记者17日抵达顿涅茨克时,来自欧洲各国的要员同机抵达,他们希望能跟乌克兰地方官员和亲俄势力“直接沟通,寻找答案”。
乌克兰军队现在的任务似乎只是营造一些紧张气氛
乌克兰临时政府现在的战略目标是保持乌克兰的统一,确保下个月的大选如期举行,尽最大努力避免流血。这让乌临时政府面对亲俄势力时“很难真正下决心”展开对抗。
更为重要的是,乌克兰与俄罗斯复杂的“亲兄弟般”的历史与现实让双方很难“刀枪相见”。基辅外国语学院大二学生卡佳的父亲是乌克兰人,母亲是俄罗斯人,舅舅现在生活在俄罗斯。他们家庭往往会就当下的局势争吵不休,而卡佳父亲身为曾在乌军服役的军人,很想“提枪上阵”,但母亲和舅舅都表示:“一家人要向谁开枪?”纵观俄乌的历史,双方一直争论谁是基辅罗斯历史与文化的直接传承者,虽说俄乌双方观点不一,但不否认他们同根、同源的文化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