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

皖中特色古街長臨河老街

2014-04-24
来源:香港商报

  合肥市民從市區驅車,經過濱湖新區,沿環巢湖大道向東半小時就能來到距離市區最近的一個古鎮--長臨河鎮,來感受古鎮老街里的「慢生活」,羅家*小蘿蔔、東巷榨油坊、吳氏舊居、百年的郵局……隨著去年5月1日長臨河老街恢復開街,這座昔日「小上海」的繁華記憶正在被漸漸喚醒。香港商報記者 龔舒斌 通訊員 楊梓 張建軍

  皖中特色古街

  長臨河鎮位於巢湖岸邊,距今有200多年歷史,整座古鎮呈「丁」字形,具有典型的江淮特色。清末民初水運興起,位於巢湖岸邊的長臨河萬家河口碼頭,成了巢湖沿岸一個重要的碼頭。對於古鎮水運的回憶,王家仁老人記憶猶新:當年貨船通過巢湖岸邊的萬家河口碼頭,以巢湖為中介,聯繫長江,與外界相互溝通。在當時的長臨河街道上開辦著各種商鋪,老街上聚集了大量的水手,為他們而開的服務業也多如牛毛,甚至在民國初年還出現了肥東地區最早的照相館。由於十分繁華,當年就有「小上海」的美譽。如今,長臨河的水運繁榮景象已不可見,但當年的水運繁榮卻給這座古鎮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長臨河老街成為了環巢湖旅游中一個獨特景點。隨著肥東縣實施美好鄉村建設,長臨河鎮老街整治項目於2012年8月正式啟動,老街一共兩條,一條叫老街,另一條取名東巷,兩條街形成一個「丁」字形,是現今保存較完整,規模較大的典型皖中特色古街。整治中,老街房屋還原了江淮民居風格,東巷和老街鋪設了600米的青石板路面,臨街134戶人家,432間房屋進行維修改造。

  剛入街口,清一色的青磚黛瓦房屋順著目光蜿蜒向前延伸,造型古樸,色彩清純。沿街漫步,原色木門,雕花木窗,曲線形馬頭牆,從眼前慢慢劃過,行者仿佛步入了徽州老街。氣派的木制大門,紅紅的燈籠,偶爾路過的居民……習慣了城市的繁華與忙碌的記者忽然有了一種穿越時空的感覺。聽古鎮老人介紹,長臨河鎮鼎盛時期,有店、行館、莊、堂、鋪、房、坊、攤點等各類店舖近百家,以米行、布莊、藥店、醬園、酒館、百貨為主體。漫步在老街上,長長的青石街面,青磚白瓦馬頭牆的設計中透著一股徽風皖韻,獨具特色的皖中建築形式在一棟棟古建築中得以體現。羅家畽小蘿蔔、巢湖水產、鮮榨香油、百年的郵局……以及復原老街上「前店后坊」的經營模式,再現了長臨河「青磚小瓦馬頭牆、木雕門窗冬瓜梁、小橋流水環村繞」的古鎮風貌。

  「桑梓之子」「榮耀樹」

  德東巷25號吳氏舊居,是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的父親、新中國測繪地圖專業的奠基人、地圖學家吳忠性教授的祖屋。舊居坐南朝北,臨街四間半正屋,正屋后面有2間廂房,廂房之間是天井小院,為磚木、小青瓦結構,具皖中古民居特色,建築面積177平方米。舊居后院有一口水井、一棵桑樹,寓「桑梓之子」之意。抗日戰爭勝利后,1946年吳家人終於回到長臨河鎮,五歲的吳邦國在舊居里住了一段時間。青磚黛瓦的牆體、長方帶閂的拉環木門、老井周圍鬱鬱蔥蔥的樹木似乎在訴說著當年的故事。老街里的百年郵政局為三進四廂兩院,全木結構房屋,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院內有一棵百年廣玉蘭,見證長臨河郵政的百年歷史。百年郵政局的前身是淮軍老宅,院內一棵廣玉蘭高大茂盛。清末時期合肥人李鴻章把108棵廣玉蘭帶回合肥,作為一種「榮耀樹」賞賜給有戰功的淮軍將士。當年太平天國運動時,李鴻章組建淮軍,長臨河大批吳氏子弟投身淮軍,有「九里十三將」之說。去年「五一」小長假期間,古鎮共接待游客5.3萬人次;「十一」期間成功舉辦「歡度國慶,幸福長臨」美食文化旅游藝術節,老街日客流量近3萬人。

  千名學者20位將軍

  長臨河鎮的巢湖岸線長達20多公里,其境內的巢湖水面乾净清澈,孤山、姥山在湖中點綴,湖光山色,景色秀麗。巢湖的銀魚、毛魚、蝦米堪稱「湖中三寶」,名揚四海。而且,鎮內的四頂山、茶壺山、白馬山、羊羚山、青陽山等遍布,其中「四頂朝霞」被列為「廬陽八景」之一。青陽山泉水清澈甘甜,具有較高的開采價值;山水相抱,青山疊翠,也為之增色,在整個環巢湖地帶,只有長臨河有水也有山。鎮內的古民居建築群、古塔、蔡永祥紀念館和吳氏舊居也使這20多公里的湖岸線更富有價值。長臨河自古以來人才輩出,涌現出上千名的學者、教授、將軍,先后走出了20多位將軍。革命烈士紀念碑、振湖塔、青陽書院、長寧寺、準子奄大廟流傳著許多傳奇的故事色彩。崇石私立中學(今長臨河中學)、養正小學創辦於上世紀20年代,培養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長臨河還是安徽省唯一一個僑鄉,現有海外華人華僑4500多人,國內外知名人士1500多人。

[责任编辑:徐明軒]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