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5

分析称京津冀各怀私心 需缩小落差利益共享

2014-04-28
来源:半月谈

  优化分工利益共享

  面对雾霾频发和发展困境,“同呼吸、共命运”的高发展关联度已成京津冀共识。但涉及产业转移和优化布局时,三地又“各怀私心”。

  曾参与京津冀相关规划调研工作的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刘刚认为,京津冀要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对各自的发展目标进行调整,形成共识,共同确立具体可行的产业发展战略及规划,制定产业发展“负面清单”,实现分工合作、错位发展。

  不过,这样的理想方案落实起来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张占斌说,北京的许多企业、许多单位确实应该搬迁,但是话好说,真正让谁搬的时候就没那么容易。“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先控制增量,新的产业布局一定要符合协同发展的要求,然后逐渐地消化存量。”

  消化存量也应建立一个利益共享机制进行激励。“比如能不能建立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分税机制。现在中央和地方之间有分税机制,但地方之间没有,导致一个企业转走了,当地的财税收入就全没了,这肯定会带来阻力。”王辉说。

  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则建议,可以设立京津冀产业转移的引导基金。“对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应给予一定的利益补偿,比如搬迁出去的企业可获得适当的财税返还和奖励,员工可获得一定的补偿等。”赵弘说,现在是市场经济,政策目标需要靠利益推动而不是行政命令来实现。

  此外,合作共建产业园区等空间节点,也是地区之间实现利益共享的一条重要途径。张贵建议,可沿原来的京津塘高速公路,布局系列科技产业园区,形成京津科技新干线,使其成为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的空间载体。

  正在建设的北京新机场也是一个重要的空间节点。陈耀介绍,新机场的直接投资达七八百亿元,带动投资更多,其范围也跨越了北京与河北,现在河北方面已经围绕机场开始布局临空经济。

  “临空新经济区不能是北京自己建设,应该跟河北一起,共同进行临空经济区的规划。”陈耀说,我们认为这个临空经济区在河北的面积可以大一些,它应该成为京津冀地区非常重要的一个增长极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共同抓手。

  缩小落差共享资源

  京津冀公共服务水平的巨大落差,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大障碍。参加研讨的专家指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个原因,北京要转移产业、外迁人口困难重重,没有北京市民愿意放弃自己的户籍,成为河北某个城市的居民。

  “北京教育、医疗等条件好,河北、天津与之相比落差较大。不把这个问题解决好,我肯定不愿到河北去。”在北京一家企业上班的张女士直截了当地说。

  半月谈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随着数十万北京人口到河北燕郊居住,当地教育面临巨大压力。每年适龄小学生增长2000多人,学校里几乎每间教室都挤得满满当当,甚至连下课上厕所都得举手示意老师,一个个排队有序进出,以防发生拥挤。

  对于京津冀三地“居户分离”的人来说,现实中面临的问题远远不止教育。一些居住在河北的北京市民告诉记者,由于医保关系在北京,所以尽管当地医院方便,但也不得不选择到北京看病,否则很难报销。

  马晓河说,三地要构建一体化、同城化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当人们在保定住和在北京住生活质量一样的时候,人口才不会向北京过度聚集。在欧洲,一些大城市周边的小城镇生活舒适度更高,人口分散,就是因为保障了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的存量转移难度较大,可在增量上做文章。”张贵认为,应推动北京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的新增部分落户周边地区,以多种方式向周边辐射和延伸,同时北京周边地区自身也要加大医疗、教育的投入,通过自身努力不断缩小与北京的差距。

  张占斌说,优化公共资源的配置总体需要较长时间,但有一些领域,比如交通、通讯的互通互联可以先做起来。“北京、天津到唐山、张家口、承德、保定、石家庄等城市的城际列车可以加快开通,这样既有利于地区经济发展,也有利于资源在三地之间的流动和共享。”(记者刘元旭)

  燕郊之痛——京津冀不协同症候缩影

  燕郊,距离北京市中心直线距离30公里,隶属河北省三河市,与北京通州只隔着一条潮白河。这个原本普普通通的北方小镇,被突然涌入的数十万北京上班族彻底改变。仿佛一个孩子一夜之间长成了一个青年,却仍然穿着小时候的衣服,其别扭和难受可想而知。

  这就是燕郊,一个京津冀地区发展不平衡、交通不对接、制度相分割等不协同症候的缩影。

  “都说北京工作是朝九晚五,我看是朝五晚九”

  早上,不到六点半,从燕郊开往北京市内的814路公交车已开始密集发车,大约一分多钟就会开来一辆。车站前排起了10多米的长队,满载60多人的公交车一辆辆开出去,但队却越排越长。7点过后,长长的队伍已经排到了超大型社区上上城门口。

  814车队的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从队尾走到队首,发现长队足足有80多米,一百七八十人。虽然公交车一辆接一辆密集发出,但队伍直到8点依然未见缩短。上上城小区入口处一名保安介绍,队伍最长时能排过小区门口,超过100米。

  “曾经有乘客打电话投诉814路公交车队,反映乘车难问题。但你可以看到,高峰期公交车一辆接一辆开来,这已经不是车队本身的问题了。北京的轻轨不延伸到燕郊,单靠公交车运力,乘车难、上班时间长等问题根本无法缓解。”车队负责人说。

  记者在排队的人群里发现了五六名头发花白的老大爷,他们排在队首,不时向路口张望。原来,他们是在替子女排队,只为了让孩子多睡一会儿、吃完早点上车。由于常年替儿女排队候车,不少老人每天早晨见面,互相都熟了,成了“队友”“排友”。

  一位来自黑龙江省的大爷告诉记者,他和老伴退休后就搬来燕郊陪着女儿居住,每天早晨老伴为孩子做饭,他则早早起床到公交车站替孩子排队候车,至今已持续了三四年时间,“就是刮风下雪也不间断”。

  “现在谁家都是一个孩子,每天上班路上就要花费三四个小时,工作又辛苦,父母能帮点就帮点。都说北京工作是朝九晚五,我看是朝五晚九,有时候赶上北京市区堵车,或者碰上雨雪天气,孩子回来都晚上10点了。”老大爷说。

  “最后一排的学生,肚子顶着课桌,脊背靠着墙壁”

  冶金小学是燕郊一所普通小学,目前有1200多名学生。校长聂雪鹏说,2006年时学校只有500多名学生,最近几年暴增一倍多,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外来人口子女。生源激增使每个班都容纳了七八十人,二年级一个班最高峰达87人,现在还有85人。

  “教室里除了必要的安全疏散通道外,没有一点富余空间。最后一排的学生,肚子顶着课桌,脊背靠着墙壁。”聂雪鹏说,这些年能深刻感受到北京人口外溢疏解给燕郊带来的冲击。人口外溢过快,承接地教育设施和师资一时难以匹配,必然带来问题。

  记者走访燕郊实验小学、汇福小学、第六小学等多所小学,发现这些学校全都“人满为患”,教室里桌椅摆得密密麻麻。大部分班额都超过80人,一些班级一度超过90人。有的学校每个年级多达12个班,整个学校超过4000人。

  超大班容量、超大规模学校不仅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而且使安全压力凸显、管理难度大增。为防止学生磕碰、踩踏等意外事故发生,学校校长和教师不敢有丝毫松懈。据一些校长和老师介绍,只要有孩子在校园,校长就要从早到晚死死盯着。

  甚至下课后,老师也在教室里盯着。哪个学生想上厕所要举手示意,老师批准后依次排队上厕所,防止下课后一哄而散发生拥挤和磕碰。学生上下楼时,都有老师在楼梯口、拐角处等站岗维持秩序,提醒学生不要猛跑推搡,防止拥挤、跌倒、踩踏等意外发生。

  “隔了一条潮白河,各种政策不衔接”

  今年85岁的段德午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退休教师,老伴党女士是北航幼儿园退休老师。目前两个女儿移居国外,儿子也在异地退休,老两口选择了在燕郊的燕达国际健康城养老。“我们在北京有房子,但是喜欢燕郊的养老环境。”段德午说。

  健康城里的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是燕郊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承载北京产业外溢重点扶持的养老项目,许多在此养老的老人都是北京人,他们看中的是这里完善的服务和就近的医疗设施,但是异地看病报销难却是一个“硬伤”。

  段德午说,老伴多病,主要在附近的燕达医院或燕郊人民医院看病,但不是急诊难以报销,急诊也只能先垫付再回北京报销,来回折腾,十分繁琐,如果医保能异地即时结算就好了。

  段德午老人提到的燕达医院是河北唯一一家民营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当初建院时,目标病员主要是北京人,而现在因行政区划阻隔,虽然医疗价格比北京便宜,可在河北生活的北京上班族就是享受不到,医院病源还是严重匮乏,每年都处于巨额亏损状态。

  “北京大医院人满为患,不少患者号都挂不上,苦不堪言,医生也高负荷工作,但在30公里之外的燕达医院,核磁检查仪器等大型医疗设备都闲置着睡大觉。”燕达医院副院长周怀龙说,真是“隔了一条潮白河,各种政策不衔接”。

  “普通汽车的旧轮胎,承载着F1赛车的发动机”

  福成五期是燕郊城中村改造后建成的大型社区,有63栋居民楼和582家商铺。社区片警臧朝贤告诉记者,小区人口保守估计有5万人,本地户籍人口只占2%左右。外来人口背景复杂,互不熟悉,遇事没有人居中调处,治安案件高发。

  “以前值夜班时还能多少睡会儿觉,进入2014年后,每次夜班整宿都不能合眼,前段时间仅一个夜班就接到两起强奸案、两起群殴案、一起传销被困求助报警。”臧朝贤说,仅处理案件就让人疲于应付,其他工作根本无暇顾及。

  据三河市公安局统计,燕郊3个派出所分别管辖着20多万人口和数千家商铺,每年案件量占全市总量的70%还多。

  燕郊行宫东大街派出所所长辛军告诉记者,所内只有17名正式民警,去年接警量却高达7500多起,刑事拘留、行政拘留、罚款等处罚362人。现在,派出所每天有效接警量少则三四十起,多则五六十起,无效接警量更是有效接警量的三四倍。

  “普通汽车的旧轮胎,承载着F1赛车的发动机”,这是燕郊民警对当地治安压力的形象比喻,他们说,时间长了,肯定要出问题。

  行宫东大街派出所副所长张良说,2015年福成六期等5个大型住宅区启用后,燕郊还要增加近10万人口。现在干警基本上都难以正常休息,有的民警连续忙碌一个多月都没空和家人好好一聚。将来辖区人口更多,民警不眠不休也难以应付。(记者齐雷杰宋强)

  国外多中心城市群的启示

  城市群是不同城市在一定空间内有机联动、优势互补从而一体化的结果。国外城市群大多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在很多方面已趋于成熟,成为影响整个国家乃至全球的经济力量。其中的发展经验值得借鉴。

  国外三大多中心城市群

  国外的多中心城市群,以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巴黎城市群和日本东海岸城市群最富有特色。其中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产业分工布局最完善,巴黎城市群在人口与土地规划上最具合理性,日本东海岸东京城市群交通港口一体化最为明显。这些区域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是世界上首个被认可的城市群。它以纽约为中心城市,从北向南跨越10个州,由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和40多个中小城市组成,几乎囊括美国东北部所有大城市以及部分南部城市。该区面积占美国国土面积不到1.5%,却集中了20%左右的美国人口,制造业产值占全美30%以上。

  城市群中各城市都有明显的个性特征,都有占优势的产业部门,发挥着各自特定的功能。比如纽约作为美国和国际大公司总部的集中地,其优势体现在金融、贸易和管理等方面。费城是美国东海岸主要的炼油中心和钢铁、造船基地。波士顿则以高科技行业为主,是仅次于硅谷的美国微电子技术中心。华盛顿以政府行政职能为主。巴尔的摩发展了钢铁、造船和有色金属冶炼等工业。各大城市实现了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形成了城市群巨大的整体效应。

  巴黎城市群由巴黎市和埃松、上塞纳、塞纳—马恩、塞纳—圣德尼、瓦尔德马恩、瓦尔德兹、伊夫林7个省组成。全区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人口1100万。从空间形态上看,20世纪60年代以前,巴黎以市区为中心,呈同心圆向外扩展,由此导致城市中心过度集中和拥挤。1965年的城市规划和地区整治战略规划提出,在巴黎外围塞纳河两边轴线上建设8座新城,总规模达到当时巴黎建成区的2倍。

  此后,多中心和卫星新城的空间组织思路和原则开始大范围流行。从城市分工与布局来看,郊区工业在巴黎大区的地位相对稳定,成为巴黎工业集聚区。远郊还形成了明显的专业分工,如西郊的汽车工业,南郊的航空、电子工业,东郊的基础化学、制药工业等。

  同时,巴黎城市群适应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在南部形成高新技术开发中心,拥有众多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金融保险业、商业性服务业和运输业等第三产业,在郊区特别是近郊也相当发达。

  日本东海岸城市群从东京湾的鹿岛开始,经千叶、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直达北九州的长崎,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0%,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61%。东京—大阪城市群是日本经济最发达的地带,集中了全国工业企业和工业就业人数的三分之二,工业产值的四分之三和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二。同样,这里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枢,全国80%以上的金融、出版、信息、教育和研究开发机构分布在该区内。

  多中心巧布局强协调

  从世界各大城市群的空间布局来看,由一极转向多极是普遍的趋势。在发展较好的各大城市群中,某个城市的功能可能较为单一,但是其整体却相当具有竞争力。专家建议,北京应当转变目前的单极空间布局结构,进一步分化城市功能,在环首都圈打造多个功能定位较为明确的卫星城,向多中心城市群转变。

  从推动城市群发展的内部结构看,产业整合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至关重要。尤其需要发挥中心城市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先导创新作用,使周围地区获得发展契机。比如纽约在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中就起到了这样的创新引领作用。

  同时,该城市群多个港口间也形成了合理的分工定位:纽约港是商港,以集装箱运输为主;费城港主要从事近海货运;巴尔的摩港作为矿石、煤和谷物的转运港;波士顿以转运地方产品为主。日本东京城市群内,城市间功能分工也十分明确。如千叶为原料输入港,横滨专攻对外贸易,东京主营内贸,川崎为企业输送原材料和制成品等。

  包括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道、通讯干线、运输管道、电力输送网和给排水管网体系等在内的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是城市群形成的基础条件。日本的新干线、高速公路等大型交通网和现代化的通讯网络,加强了城市之间的联系,不同的城市依据各自的优势,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实现了更广泛的规模经济和社会分工,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此外,作为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城市群内部的协调机制极为重要。同一区域的城市间自然存在着某种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但也不免会产生内部矛盾和冲突,如环境、资源、过度竞争以及其他复杂的社会问题等,都可能影响城市发展与城市间合作。

  这些问题只有通过整体规划才能得到较好的协调与解决。因此,多目标、多层次的整体规划是区域性大都市的必然选择,为此建立相应的协调机构并赋予其规划和调控权也就显得非常必要。

  法国巴黎大区的设置正是为了控制巴黎规模的扩张,对以巴黎为中心的城市群进行区域性管理,以全球区域观规划管理城市,从而进一步加强区域性巴黎大都市的国际竞争地位。

  1955年设立巴黎大区(即巴黎大城市群)计划区后,行政设置几经变动。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大巴黎地区由地区委员会统一管理。委员会对地方财政、地区规划评审、交通政策确定、设立开放空间、鼓励地区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拥有表决权,同时对职业培训和创建高等学校也负有一定职责。

  相关专家表示,京津冀城市群可以仿效国外城市群做法,建立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全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协调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城市体系规划和生态环境一体化治理等重大问题。


[责任编辑:鄭嬋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