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8

筷子:指尖上的千年文化

2014-04-29
来源:香港商报

  說起筷子,可謂是中國的國粹,它既輕巧又靈活,在世界各國的餐具中獨樹一幟,被西方人譽為「東方的文明」。中華祖先何時開始使用筷子,已無可考。作為傳統餐具,筷子在現代人眼中可能只是吃飯夾菜的工具,然而這小小的一雙筷子身上卻蘊藏著中國上千年的智慧以及文化。宋代女詩人朱淑貞在《詠箸》中這樣赞美筷子:「兩個娘子小身材,捏著腰兒腳便開,若要嚐中滋味好,除非伸出舌頭來。」香港商報記者 黃鶯

  距今逾三千年歷史

  中國使用筷子的歷史可追溯到商代,距今有三千多年歷史,司馬遷的《史記宋微子世家》謂「紂始為象箸,箕子叹曰:『彼為象箸,必為玉杯』」,本是預言紂王生活奢侈,但也說明「箸」的稱呼始自商代。先秦時期稱筷子為「挾」,秦漢時期叫「箸」。古人十分講究忌諱,因「箸」與「住」字諧音,「住」有停止之意,乃不吉利之語,所以就反其意而稱之為「筷」,這就是筷子名稱的由來。

  中國人何時開始以筷子吃飯,史無記載,但從史書片言隻語中,畢竟有蛛絲馬跡可尋。《禮記》有所謂「飯黍毋從箸」,先秦時人們吃飯用手抓食,箸只用於夾菜。從飲食進化推想,原始社會以手抓食可謂自然不過,其后的食器發展為「匕」,曲柄淺斗,很像今天的羹匙。

  傳說發明箸的是大禹,但查無實證。箸的誕生相信是先民的集體智慧,但可能起源於大禹時代,故歸功大禹,到商代時,食器除了箸之外,還有匙、鼎、簋等。

  古代用筷子的情况可參考畫像磚,漢代盛行厚葬,墓室中大量使用精美畫像磚,以反映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場景,因而留給后人豐富的形象數據。其中在四川出土的東漢畫像磚《宴飲圖》,圖中有七人,正面三人,左、右各二人,座次井然有序,席前樽爵并列,碟碗橫陳,除了案前放有筷子,也有碗中插著筷子的。

  筷子禮儀規矩眾

  在古代,吃什麼食物時該用何種筷子都有說法。《禮記曲禮上》是這樣說的,「飯黍毋以箸」,意思是吃米飯時不能用筷子,而用匙羹吃。

  在羹里有菜的時候,才動用筷子--撈夾,即所謂「羹之有菜者用。其無菜者不用」。如何用筷子,可謂規矩多多。對於稍微有教養的家庭來說,用筷禮儀是每個家庭成員都必須熟悉的。在使用筷子的時候,古人強調要尽量避免以下情况的發生,否則就是失禮:比如用筷子從盤底翻菜并進行挑選,拿著筷子卻不動,或把筷子放到嘴里吸吮,用筷子敲打食器或筷子對旁人指指點點。這些都市古代人使用筷子進食的時候非常忌諱的行為。

  「五指用箸,大富貴也」

  據歷史學者倪方六先生介紹,筷子在古人眼里并非僅僅是餐具,古人還認為筷子有神性,常通過筷子來觀察和分析人生和未來。《太平御覽》引《相書》上的說法,稱「人,三指用箸者,自如;四指用箸,貴;五指用箸,大富貴也。」顯然,這種說法是無稽之談,因為一般人使用筷子大都是五指聯動的。

  實際上,筷子在古代常被當成占卜工具,叫「箸卜」。唐末五代時的南唐每到正月十五元宵節,便流行箸卜,宋初徐鉉《稽神錄》中即記錄了這一說法:「會正月望夜,時俗取飯箕衣之,衣服插箸為觜,使畫盤粉以卜。」

  倪方六先生表示,在筷子的占卜系統中,「請筷子神」最為簡單,所以在民間極為流行:用三四隻筷子,蘸濕,使并立於水碗中或灶上。立箸過程中,口中不停地念叨不同神靈的名字,筷子立定時所念叨的神,就是「值班神」,要禮敬之,祈求其庇護。實際上,這種占卜無异於筷子游戲,不必當真。

  明清生產集歷代之大成

  現如今,筷子收藏已經屬於偏門,藏家不多,但在歷史上,從皇親國戚到平民百姓,都對筷子收藏情有獨鍾。歷來為收藏家所喜愛的筷子是中國先輩的發明物,也為全世界收藏家的藏品之庫增添了幾分魅力。

  資深藏家王少柱收藏筷子,幾乎到了癡迷的程度,但凡被他相中的筷子,一定會千方百計地弄到手,他感慨地表示:「中國人在筷子上投入了太多的感情,工藝相當精湛。尤其是明清兩代,筷子生產集歷代之大成。」

  在中國,筷子有幾大名產地。比如廣西桂林,當地的烙畫筷非常出名,烙以風景名勝,栩栩如生,白綠相間,清麗大方。再比如福建,那里的漆筷或貼金繪彩,或紅黑相配,落落大方。廣東的烏木筷色澤漆黑,經久耐用。此外,北京的象牙筷、杭州的天竺筷、武漢黃鶴樓的貼花筷、河南南陽中岳廟的楠木筷、江西彩漆燙花筷、四川武侯寺的獅子頭竹筷、成都望江樓的烙花筷、四川滬州江安的楠木筷等,皆為筷中之上品,值得收藏家把玩研究學習。

[责任编辑:徐明軒]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