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法国一年内新增6000个黑色素瘤病例1600人死亡
中国网5月6日讯 据法国《费加罗报》网站5月5日报道,为期3年的测试结果似乎宣告了治疗黑色素瘤癌症的一场革命。
法国一年内新增加6000个黑色素瘤病例,其中的1600死亡。恶性黑色素瘤能够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是最危险的皮肤癌。在全球范围内,黑色素瘤癌症的发病率在20世纪下半叶增长的最快,每10年翻一番。发病与在阳光下直接暴晒有很大的关系,在以下地区,黑色素瘤发病率是非常高的:澳大利亚,美国,欧洲北部国家。法国尚未位列其中,我们需要在几十年后才能够享受到预防的好处。
身为皮肤病专家和肿瘤学家的卡罗琳·罗伯特博士表示:“患者意识到一个微小的肿瘤,有时候一公分不到,却可以让自己的生命处于危险之中,而且罹患该病的人会常常晕倒。”黑色素瘤有时候并不是很容易识别,有时候与小小的黑痣类似,但是其实并非总是如此。从肉眼判断黑色素瘤有一个简单的方法,以下危险信号提示色素痣恶变:大小改变,颜色改变,变红,变白,变蓝,特别是色素沉着区向周围正常皮肤扩散;表面特征改变,质地形状的改变;尤其是痣周围皮肤出现炎症反应,可能有出血,溃疡,瘙痒或疼痛等表现。但是有些黑色素瘤是相当典型的。对于那些有很多痣的人来说,他们需要找到那颗“丑小鸭”,因为它看起来跟其它的痣不太一样。但是黑色素瘤有时候会建立在痣退化的基础上,但是这种情况通常会很少:90%的会出现在新痣上面。因此,识别所有的新病灶是非常重要的,罗伯特教授重申表示:“为了挽救你的皮肤,请务必了解你的皮肤。”
通常,黑色素瘤是由城市的皮肤科医生来确认的,他们将肿瘤切除并送到实验室。确诊也是在本次检查中进行。根据Breslow指数和Clark分级法对黑色素瘤的分级,评估此次黑色素瘤的阶段和厚度,这就决定了预后与治疗。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是一种恶性黑色素瘤,当医生对肿瘤周围的安全余量皮肤进行切除之后,患者需要做一个定期的检查。
黑色素瘤术后复发的风险
尽管在术后采取了这样的预防措施,但是在之后的几年,癌细胞依然有可能发生转移,如果癌细胞在肿瘤被切除之前就已经发生转移的话。罗伯特博士解释称:“复发的风险与黑色素瘤的厚度有关。这也就是为什么当肿瘤的厚度超过1mm时,我们建议分析病人的前哨淋巴结,如果距离肿瘤非常近,并且周围有不正常的细胞时,我们会选择切除淋巴结。”如果淋巴浸润深度非常高的话,那么复发的风险就高,治愈的机会就明显下降。法国蒂莫-马赛(Timone Marseille)地区医疗中心,皮肤病学家和肿瘤学家的让-雅克·格罗(Jean-Jacques Grob)教授希望:“从现在起到之后的4-5年,我们应该会有肿瘤侵袭分子更加明显的标志物,让我们可以尽早地发现肿瘤病变。”
如果肿瘤和正前哨淋巴结都表明在未来有可能会复发,医生将建议对病人采取辅助治疗。专家表示:“目前,这种治疗方法主要是基于干扰蛋白。”但是它有相当大的毒性以及治疗效果是变化无常的。肿瘤专家称:“新的分子靶向疗法和免疫疗法在临床试验中作为辅助治疗。黑色素瘤的转移性在目前进展的过程中有可能会迅速地转移到疾病的最初阶段,这有可能是对于目前来说最有效的机会了。”
易普利姆玛“杀手药物”
在治疗黑色素瘤转移方面出现了许多的进步。绰号“杀手药物”,因为它拒绝所有试图反对它的分子,即使是以一种先进的形式。它现在所受到的攻击来自于四面八方。更好地理解细胞分裂和癌症过程的多个阶段,有利于帮助找出新的治疗靶点。罗伯特教授强调称:“在癌细胞转移的情况下,我们的状态时非常糟糕的。三年来,易普利姆玛(ipilimumab)药首次向病人展示了它的功效——显著地延长了生存时间,有的延长了三年,五年,对于某些患者甚至是十年。”易普利姆玛并非直接杀死癌细胞,而是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中号称病毒杀手的T细胞,由T细胞杀死癌变细胞。这种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ntigen 4,CTLA-4)的单克隆抗体会抑制受体的免疫应答。但是只有10%的患者对这种免疫治疗有反应,而且我们预测不到任何事情。
在随后的一年,出现了两种针对性的治疗药物,威罗菲尼片(vemurafenib)以及达拉非尼(dabrafinib),它们可以抑制B-RAF基因突变,参与细胞生长。它们只作用于基因突变的患者(50%的黑色素瘤患者),其中50-60%的人会有快速的反应,但是在6-8个月后经常会复发。
参加了试验的卡罗来纳·罗伯特教授说:“现在,我们甚至有两个更好的免疫疗法,nivolumab和MK3475。病人的耐受性良好,30-40%的人会有反应,并且经常是持久的,并且80%的患者会存活一年。MK3475近来获得了加速地发展,并且在美国已经上市了。我们希望在法国能够很快地拥有该药物。” 即使这样,仍然有60%的人对此药物没有任何反应。罗伯特总结称:“这些结果是一个真正充满希望的消息,因为事情进展非常迅速,即使我们仍持谨慎态度。”